正文 第36章:把身體興隆這個道場(2 / 2)

“你這麼年老,若有長短,本寺如何負責?”

“請不必掛心,我有扇子一把,書信兩封,不但不會拖累貴寺,貴常住一定會因此中興。”

知客師將信將疑,但同是出家人,不好拒絕,就方便地收留了玉琳國師。

沒有幾天,玉琳國師圓寂了!他跏趺坐在禪床上,雖然是圓寂,但和入定一樣。

法王寺裏的大眾為客僧玉琳國師的圓寂很著急,知客師忙找玉琳國師的一把扇子,兩封遺書。這兩封遺書一封是給正覺山玉嵐師兄的,一封是給千華庵醒群的。醒群和玉嵐是什麼人,法王寺中沒有人知道,再把扇子打開一看,上麵寫著“如朕親臨”四個大字,並有玉琳國師賜存的字樣,下麵是順治皇帝的玉璽。

“哎呀!這究竟是誰呀?順治皇帝早就崩駕,這位客僧難道就是玉琳國師?”知客師對住持和監院驚叫起來!

“如果他真是國師,那兩封遺書絕不能拆,我們怎麼能隨便動國師的東西呢?”寺中的監院接過扇子看了以後說。

“他的扇子上既有如朕親臨的旨意,我們不能隨便收藏,還是把他送去當地衙門裏去吧!兩封遺書,我們著人趕快打聽正覺寺和千華庵的地址,著人送去!”住持和尚也作了決斷。

“報告和尚!”知客師對住持和尚道,“他曾說這兩封遺書和一把扇子可以幫我們中興道場!”

“他有這樣說法嗎?本來,一位國師能圓寂在我們小寺,實在是無上的光榮,他的圓寂之身,還能有益道場,真是一位令人可敬的國師!”住持和尚說話時恭敬地注視著玉琳國師的遺體。

“慚愧!他的患病期中,我們沒有好好地照顧!”監院感到遺憾,內心深覺不安。

“我看他像是預知時至,他並沒有什麼病苦,隻是年老了,像是很疲倦的樣子。”知客師說明玉琳國師病中的情形。

現在說到淮安的知縣知道玉琳國師圓寂在自己的縣內,趕快擺起香案迎接“如朕親臨”的折扇,並轉報朝廷,不久接到康熙皇帝的聖旨,用國葬之禮,並派來朝廷大臣主辦荼毗之事,重修法王寺,為玉琳國師建塔紀念,算是備極哀榮。

玉琳國師給師兄玉嵐及醒群的遺書,內中說的什麼,這是沒有人知道的。荼毗火葬的那天,玉嵐、醒群、醒道、道宏(翠紅出家的法名)等都雜在兩三萬人送葬的行列中。玉琳國師的生命隨著荼毗的火焰上升了,但玉琳國師為教為人的悲心,還隨著那兩封遺書長存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