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走出結果心態的誤區,用業績來複命(3)(2 / 2)

馬雲說他不知道以後的阿裏巴巴是什麼樣子,但是在未來的三年到五年,他仍然會圍繞電子商務發展自己的公司,阿裏巴巴絕對不會離開這個中心。

雅虎中國區總裁周鴻禕表示:“B2B這種模式在中國的發展之初並不被看好,很多人對於它的發展前景表示質疑,馬雲能夠堅持下來,阿裏巴巴能夠堅持下來,並且做成了規模上了市,馬雲的執著還是值得學習的。”

很多時候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很多磨難,每個堅持有結果心態的人要執著於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把自己開拓的事業做下去。

美國一位哲人曾這樣說過:“很難說世上有什麼做不了的事,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並且還可以是明天的現實。”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就是當今世界汽車工業三大巨頭(通用、大眾、豐田)之一,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豐田喜一郎具有執著的精神。

20世紀20年代,豐田喜一郎選擇了汽車製造業。他到美國學習以後,回到日本名古屋試製汽車,結果試製成敗,但豐田喜一郎決定堅持下去。

他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當時落後的工業無法製造引擎,為了突破這一難關,他開始自行設計引擎,並製造出來。有了引擎,他開始製造汽車。從1933年開始到1936年,他造出了第一輛卡車和公共汽車。投放市場以後,由於油耗高、噪音大、速度慢,市場反應不佳。

麵對這又一次的失敗,豐田喜一郎還是執著地堅持。

日本的對外侵略戰爭開始了以後,軍隊需要大量軍用卡車,這為豐田喜一郎提供了機會,他開始生產軍用卡車。1938年,美國年產350萬輛汽車,日本隻能生產幾千輛。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豐田喜一郎隻好停止生產軍用卡車,當時日本經濟不景氣,民用汽車很難賣出去,豐田瀕臨破產邊緣。

麵對這又一次挫折,豐田喜一郎並沒有放棄。

直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向日本購買卡車,豐田喜一郎才迎來了又一次機遇。20世紀60年代,豐田開始進入美國市場,但剛一進入,就遭到慘敗。豐田的皇冠車馬力不足,根本無法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行駛。是否就此止步?是否就此放棄整個計劃?豐田公司決定堅持。豐田說,即使隻有公司名稱在美國登記也好,哪怕隻賣出50輛或100輛,隻要建立橋頭堡就行。

這一堅持就是7年。豐田公司花了7年時間才推出第一輛在美國銷售成功的汽車。現在,豐田已經走過了80年的曆程。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在任何一次遭受挫折的時候,豐田公司都沒有氣餒,正是這種執著拚搏的精神造就了今日豐田的輝煌。

正如鬆下幸之助所說,跌倒了就要站起來,而且還要往前走。跌倒了站起來隻是半個人,站起來後再往前走才是完整的人。持有結果心態的人永遠不會氣餒,不管完成任務的道路上有多少艱難險阻,他一定會克服困難,朝自己的目標奮進。“種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絕不會悲觀和歎氣,因為有了阻力才能磨煉。”持有結果心態的人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而沒有結果心態的人接受了困難的任務,便自怨自艾,裹足不前。他們隻知道把自己裹在安全的殼裏,稍遇風暴,便輕言放棄,這已成為他們的一種本能反應。試問,這樣的人如何為自己的前途負責,這樣的員工讓老板如何相信?

人在職場,有時風光,有時困頓遇到失敗就放棄的人注定隻能做職場上的旁觀者,隻有那些把失敗當做墊腳石,對夢想執著的人才能成為職場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