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走出結果心態的誤區,用業績來複命(3)(1 / 2)

這位學生解決交通問題的方法無疑是有效且代價相當小的。這就是方法的作用。當我們麵對類似的問題,或許我們想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解決堵車問題,我們可以不惜代價再造一座大橋。這是一個方法,卻並非最好的方法。它需要我們付出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力,並且也無法預見後期的效果。

麵對問題,有好的方法無疑相當於找到了一個辦事高效的助手,很多時候,比付出更多的努力更有效。打個比方來說,很多人都喝過瓶裝的啤酒或是汽水。平時我們都是拿什麼開瓶蓋的?是起子。當我們沒有起子的時候,花費很大的力氣,用鑰匙撬、用牙咬、用桌腳磕,費了好大的力氣,卻依然很難打開瓶蓋。起子隻是一個小小的工具,卻是我們開瓶蓋的最好幫手,它是一種方法,能幫助你輕而易舉地打開瓶蓋,但如果方法不對,你花費了很多努力,可能結果也並不理想。

沒有恰當的工具,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處理後的效果也不理想。正確的方法就如我們使用了正確的工具。無論我們麵對怎樣的問題、困境,需要的不僅是努力,還需要有正確的方法。方法正確,事半功倍;方法不正確,事倍功半。

愛因斯坦曾經提出過一個公式:W=X+Y+Z。這裏,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Z代表不浪費時間,少說廢話,Y代表方法。從這個大家公認的公式我們可以知道,正確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之一,如果隻有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而沒有正確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勤奮,也不單純與花費的時間、精力成正比,同樣需要方法。隻有正確的方法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才能保證成功!

阿基米得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這個支點就如同是一個有利的恰當的工具,就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如果方法得當,即使問題再棘手,也有解決的可能;相反,如果沒有合適的方法,一味蠻幹,隻會浪費精力和資源,也不會獲得什麼好結果。

結果心態三思維之韌性思維:達成業績需要執著精神

把失敗當做墊腳石,對夢想執著的人才能成為職場的主角。

1997年年底,馬雲帶著團隊進駐北京,與外經貿部合作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一係列國家級站點。但是這次合作並沒有持續多久,在1999年,馬雲返回杭州,以50萬元人民幣創業,建立阿裏巴巴網站。

這一時期,正值中國互聯網最瘋狂的時候,新浪、搜狐、8848等企業生意興隆。互聯網被人們稱為“燒錢”的行業,作為其中一員,馬雲和他的追隨者們也被認為是一群瘋子。別人怎麼看無所謂,經曆了幾次創業磨煉的馬雲早已習慣,而且他已經將阿裏巴巴作為實現商業夢想的希望之舟,他要做的就是充滿激情地向前走,永遠地走下去。

1999年阿裏巴巴剛成立時,在杭州湖畔花園的馬雲家裏,他的妻子、同事、學生、朋友共18個人圍著他,聽他的慷慨陳詞。從那一刻起,他們要做一件偉大的事情,他們的B2B將為互聯網服務模式帶來一次革命,孫正義對馬雲作出了這樣評價:馬雲是唯一的一個3年前對他說什麼,現在還是對他說什麼的人。孫正義所指的馬雲3年前說的話,就是1999年阿裏巴巴創建時所確立的目標。當時,馬雲判斷,中國必將加入WTO,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到國外開展業務指日可待。所以,阿裏巴巴創立的第一個構思就是,通過互聯網幫助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幫助中國企業出口。馬雲經過認真考慮,認為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是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所以,阿裏巴巴應該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企業,這是馬雲最早的構思。

事後阿裏巴巴的發展證明,這個構思成為馬雲執著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這也是阿裏巴巴能走到今天,並愈走愈堅定的關鍵所在。這個構思在經過了幾年的互聯網風潮的沉浮之後,不僅沒有動搖,反而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