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最終沒有成功,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誠心不足或者沒有對成功的熱望,而是他們缺乏足夠的耐心。這種人做事時往往虎頭蛇尾、有始無終,做起事來也是東拚西湊、草草了事。他們總是對自己目前的行為產生懷疑,永遠都在猶豫不決之中。有時候,他們看準了一項事業,但剛做到一半又覺得還是另一個職業更為妥當。他們時而信心百倍,時而又低落沮喪。這種人也許短時間內會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從長遠的人生來看,他們最終還是失敗者。世界上沒有一個遇事遲疑不決、優柔寡斷的人能夠真正成功的。
一位經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說:“我們所亟須的人才,是意誌堅定、工作起來全力以赴、有奮鬥進取精神的人。我發現,最能幹的大體是那些天資一般、沒有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他們擁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態度和永遠進取的工作精神。成功者中做事全力以赴的人獲得成功幾率大約占到九成,剩下的一成靠的是天資過人。”
這種說法代表了大多數管理者的用人標準:除了忠誠以外還應加上韌性。具有韌性的人能夠經受挫折。決心固然寶貴,但有時會因力量不足、能力有限而受阻,而唯有借助韌性,方能長驅直入,無人能敵。
永不屈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獲得成功的基礎。庫雷博士說過:“許多青年人的失敗都可以歸咎於恒心的缺乏。”的確,大多數年輕人頗有才學,具備成就事業的種種能力,但他們的致命弱點是缺乏恒心、沒有忍耐力,所以,終其一生,隻能從事一些平庸的工作。他們往往一遭遇微不足道的困難與阻力,就立刻退縮,裹足不前,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擔當重任呢?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必須為自己贏得美譽,讓周圍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到了你的手裏,就一定能做成。
信念是業績的驅動器
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走向成功,為了目標和業績的實現而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信念堅定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困難和障礙;信念堅定可以驅使我們付出積極的行動。
丘吉爾一生中最精彩的演講是他最後的一次演講。那是在劍橋大學的一個畢業典禮上,整個會堂有上萬名學生,他們靜靜地等待丘吉爾的出現。
幾分鍾之後,丘吉爾在其隨從的陪同下走進了會場,並慢慢走向講台。他脫下自己的大衣交給隨從,然後又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視所有年輕的聽眾。
過了一分鍾後,丘吉爾說了這樣一句話:“成功隻有三條法則:第一條是永遠不放棄;第二條是永遠,永遠不放棄;第三條是永遠,永遠,永遠不放棄!”
說完,丘吉爾穿上了大衣,戴上帽子,離開了會場。整個會場鴉雀無聲,一分鍾後,掌聲雷動。
丘吉爾道出了成功的重要原因:永不言棄的堅強信念。信念會驅動你走向成功,取得業績。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取代堅持,天分不能,有天分卻一事無成的人再常見不過了;才能不能,空有才能卻一無所獲的人屢見不鮮;學曆不能,到處都是有學識的無用之人——隻有堅持和決心才是萬能的。
堅持和決心就是人的信念,把信念堅持到底,就是創造業績的最好驅動力。在蒙牛集團,有這樣一副對聯:“隻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這是一種無所畏懼的信念,也是一種業績的指導方針。牛根生說:“在一個單位,不管是領導還是員工,隻要有著這樣的精神,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呢!”
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我國古書《易經》上也說:“窮則變,變則通。”的確,天無絕人之路,遇到問題時,隻要堅持信念肯找方法,上天總會給有心人一個解決問題從而取得成功的機會。在工作中,隨時都會遭受挫折和失敗,但隻要心智不老、精神不滑坡,鼓起勇氣,開啟充滿智慧的頭腦,就一定能有好業績。
一扇門關上,另一扇門會打開。沒有過不去的坎,除非你自己不願過去。麵對問題,隻是沮喪地待在屋子裏,便會有被禁錮的感覺,自然找不到新的出路。不妨離開屋子,享受一下新鮮的空氣、陽光,你的心情便會豁然開朗,精神為之振奮。走出困境,你將會有積極的想法、果敢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