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印刷廠先後引進了兩台價值200餘萬元的設備。新設備在提高產量的同時,也因設計缺陷造成了原料的大量浪費。起初,廠裏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隨著產量的增加,廠領導發現產量上去了,由於損耗大幅增加,效益並沒有顯著提高。2004年,韓德勇受命解決這一難題。他經過一個月的觀察,發現機器的工作原理存在先天缺陷。於是,韓德勇向北京的設備廠家反映此事,對方卻答複無法進行維修。廠裏一籌莫展,此時,韓德勇想:200萬元的機器不能浪費了,他下決心自己重新改裝設備。
隨後的一個月,韓德勇天天泡在廠房裏。長時間的接觸,他對兩套設備的每個螺絲都了如指掌,無論吃飯、睡覺,他滿腦子都想著圖紙。深夜,別人已進入夢鄉,他卻躺在床上無法入眠。付出總有收獲,經過10天改裝,新設備順利投產。廠裏統計過,設備改裝後,僅節省紙張一年就可節省資金50萬元,其中還不包括電費和油墨,而設備的改造成本隻有600餘元。得到了工人和領導的一致好評。
韓德勇人殘誌不殘,身殘心不殘,積極學習新的知識,主動做有價值的員工。在公司,隨處可見忙碌的員工和偷懶的員工,也許他們一樣都沒有事情需要忙,可是偷懶的員工選擇了懈怠,被動地等待老板指示工作,可忙碌的員工卻能夠主動地找事情做,把時間用在做有價值的事情上。三輪車夫的腿,企業家的嘴。主動做對公司最有價值的事,不要隻等待命令行事。
成功:把一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能夠數十年如一日,把一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兢兢業業就是成功。
日本著名推銷大師原一平在離職晚宴上,當別人問他的成功經驗時。他走上台,拿出一個小榔頭,朝懸在半空中的鐵球敲了一下,鐵球沒有動,隔了5秒,他又敲了一下,球還是沒有動,於是他每隔5秒就敲一下,持續不停,但鐵球還是一動也沒有動……
半小時過去了,台下的人漸漸地騷動起來,一開始大家在竊竊私語,慢慢地有人覺得無聊了,陸續有人離場而去,但原一平還是自顧自地敲著鐵球。
一個小時過去了,人越來越少,最後,留下來的隻剩零星幾個人了。
“動了!”有人喊!
“動了!”在場的人都看到了!
大鐵球開始慢慢晃動了。又過了40分鍾,大鐵球搖晃的幅度越來越大,這時候想讓它停下來都困難。
隻要你重複去敲,鐵球總會動起來,如果你想業績的鐵球也能被敲動,你隻要重複敲的動作就行了。
人們總以為成功有很多奧秘,其實成功的奧秘就在於你每天重複做。一位作家曾說過:“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盡心盡力、一絲不苟,因為究竟什麼才是事關真正的大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其實我們並不清楚。也許,在我們眼裏微不足道的事情,實際上卻可能生死攸關。”
日本有一項國家級的獎項,叫“終生成就獎”。無數的社會精英一輩子努力奮鬥的目標,就是為了能夠最終獲得這項大獎。但其中有一屆的“終生成就獎”頒給了一個“小人物”——清水龜之助。
清水龜之助原來是一名橡膠廠工人,後來轉行到了郵政部門,做了一名郵差。在最初的日子裏,他沒有嚐到多少工作的樂趣和甜頭,於是在做滿一年以後,便心生厭倦和退意。這天,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車信袋裏隻剩下一封信還沒有送出去時,他便想:我把這最後的一封信送完,就馬上去遞交辭呈。
然而這封信由於被雨水打濕而地址模糊不清,清水花費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還是沒有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由於這將是他郵差生涯送出的最後一封信,所以清水發誓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封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東打聽西詢問,好不容易才在黃昏的時候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原來這是一封錄取通知書,被錄取的年輕人已經焦急地等待好多天了。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他激動地和父母親擁抱在了一起。
看到這感人的一幕,清水深深地體會到了郵差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因為即使是簡單的幾行字,也可能給收信人帶來莫大的安慰和喜悅。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份工作啊!我怎麼能夠辭職呢?”
在這以後,清水更多地體會到工作的意義和自己肩負的使命,他不再覺得乏味和厭倦,他深深地領悟了職業的價值和尊嚴,他一幹就是25年。從30歲當郵差到55歲,清水創下了25年全勤的空前紀錄。他在得到人們普遍尊重的同時,也於1963年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見和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