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不斷學習、善於學習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質,才能不斷獲得新信息、新機遇,才能夠獲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斷提高素質,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會成為“吃老本”的掉隊者。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掉隊呢?答案是不斷學習、善於學習。
在這個極速前進的時代,有許多外在力量將我們擊倒。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完善自己、不斷充電、爭取更多的實踐機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切勿忽視了這些不起眼的機會。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時,才會不畏其變,不至於“六神無主”,毫無辦法。
學習,是人一生中一項最重要的投資,一項伴隨終生,最有效、最劃算、最安全的投資,任何一項投資都比不上這項投資。古人尚且懂得學習是“一本萬利的投資”,尚且懂得“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的道理,我們難道還不如古人?富蘭克林說過:“花錢求學問,是一本萬利的投資,如果有誰能把所有的錢都裝進腦袋中,那就絕對沒有人能把它拿走了!”
年輕的彼得·詹寧斯是美國ABC晚間新聞的當紅主播,他雖然連大學都沒有畢業,但是卻把事業作為他的教育課堂。他當了3年主播後,毅然決定辭去人人豔羨的主播職位,決定到新聞第一線去磨煉,幹記者的工作。他在美國國內報道了許多不同路線的新聞,並且成為美國電視網第一個常駐中東的特派員,後來他搬到倫敦,成為歐洲地區的特派員。經過這些曆練後,他重新回到ABC主播的位置。此時,他已由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小夥子成長為一名成熟穩健又廣受歡迎的記者。
通過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你可以避免因無知滋生出自滿,損及你的職業生涯。專業能力需要不斷提升技能組合以及刺激學習的能力相配合。所以,不論是在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學習的腳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視為學習的殿堂。你的知識對於所服務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價值的寶庫,所以你要做好自我監督,別讓自己的技能落在時代後麵。
如果公司不能滿足你的培訓要求,也不要閑下來,可以自掏腰包接受“再教育”。當然首選應是與工作密切相關的科目,其他還可以考慮一些熱門的項目或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這類培訓更多意義上被當做一種“補品”,在以後的機會中會增加你的分量。
隨著知識、技能的折舊越來越快,不通過學習、培訓進行更新,適應性自然會越來越差,而老板又時刻把目光盯向那些掌握新技能、能為公司提高競爭力的人。所以,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一個人如果善於學習,他的前途將一片光明。
積極的進步是不需要老板監督的。作為自身發展的必要條件,學習對每個員工的職業生涯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個意義正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致力於建設學習型組織而日益凸顯。學習是保持知識更新、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必須通過持續的努力追求進步、追求卓越。要使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如一日三餐般不可或缺,隻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一個優秀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