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山英太郎,一位在日本政商界呼風喚雨的顯赫人物,30歲就擁有幾十億美元的資產,32歲成為日本曆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2004年《福布斯》雜誌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顯示,係山英太郎個人淨資產達49億美元,排行第86位。他的賺錢秘訣何在?係山英太郎回答道:“善於學習是製勝的法寶。”係山英太郎一直信奉“終身學習”的信念,碰到不懂的事情,總是拚命去尋求解答。通過推銷外國汽車,他領悟到銷售的技巧;通過研究金融知識,他懂得如何利用銀行和股市讓大量的金錢流入自己的腰包……即使後來年齡漸長,係山英太郎仍不甘心被時代淘汰。他開始學習電腦,不久就成立了自己的網絡公司,發表他個人對時事問題的看法。即使已是年邁之人,係山英太郎依然勇於挑戰新事物,熱心了解未知的領域。
正是憑借終身學習,係山英太郎讓自己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
林語堂先生曾經說過:“若非一鳴驚天下的英才,都得靠窗前燈下數十年的玩摩思索,然後可以著述。”每個人並非天生就是奇才,一個人所知道的東西比起整個宇宙來,實在是少得可憐,這一切隻有通過學習來彌補。
我們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和車子、房子一樣,會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折舊。美國職業專家指出,現在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學習,不出5年就會變成低薪者。當10個人中隻有1個人擁有電腦初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已有9個人擁有同一種證書時,那麼原來的優勢便不複存在。
在風雲變幻的職場中,善於創新、充滿活力的新人或者經驗豐富的業內資深人士不斷地湧進你所在的行業或公司,你每天都在與幾百萬人競爭,因此你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學習新知識,並在工作當中學習新的技能。否則你將無法保持現有職位,更別提發展了。
在知識經濟時代,競爭日趨激烈,信息瞬息萬變,盛衰可能隻是一夜之間的事情。在激烈的競爭中,隻有不斷學習、善於學習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質,才能不斷獲得新信息、新機遇,才能獲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斷提高素質,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會成為“吃老本”的掉隊者。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掉隊呢?毫無疑問,答案是不斷學習、善於學習。
1968年,張榮祥來到牽引電機公司的前身——張店電機廠參加工作。當時,具有初中學曆的他也算是知識青年了。但實際工作起來,他這個知識青年卻是個門外漢。他從頭學起,係統學習了《鉗工工藝》、《機械製圖》等專業書籍,並跟著師傅苦練基本功。很快,銼刀、刮刀、榔頭、鑿子、大工件畫線等他都樣樣拿得起、放得下,成為一名技術熟練的製造大修鉗工。
隨著產品不斷更新,張榮祥感到初中文憑落伍了。他報考了市職工大學,於1987~1989年參加了高級工理論培訓班,取得了高級鉗工8級證書;他參加了工人技師理論培訓班,取得技師任職資格證書;1998~1999年,他又取得高級技師證書,還擔任了公司職工培訓兼職教師。
對自己的學習,張榮祥總結說:“當學徒工時,不明白就問,是好學;以後的工作中,遇到問題多與同行探討,是勤學;而麵對新知識、新技能,向剛進廠的大學生請教,是‘求學’。”
不間斷地學習彌補了張榮祥理論知識的不足,並使他在實際工作中如虎添翼。他負責或參與的革新項目及解決的生產技術關鍵問題多次取得成功:牽引電機機座加工組合鑽床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牽引電機機座加工雙軸鏜床和內八麵銑床均獲市“四一工程”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