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個女鬼回來報複了?”我聽的津津有味,完全沒有想到這件事情的不合理之處,後來我想,這一定是範老爺子編出來逗我的。
“我估摸應該是吧,後來這件事情誰也說不清楚,就那麼不了了之了,然後我就走了,直到現在再也沒有回去過。”範老爺子說。
正當我們談話的這會兒,秦明招呼了我們一聲,讓我們向左邊看,隻見那裏有一條漁船漸漸的靠近了我們。漁船上隻有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皮膚黝黑,光著膀子,手裏一根竹竿,一看動作十分靈活,就是常年在這鬆花江上作業的漁夫。
“你好啊,老兄弟。”範老爺子和對方的年齡差不多,遠遠的朝著對方打招呼,一邊叫秦明先停下了馬達。
“你們好,這是去旅遊的吧。”漁船靠近了我們,黝黑的老漢對著我們笑道,露出了一口殘缺不全的牙齒,臉上盡是皺紋。
“是啊,您這是在打漁?”我問道。
“可不嘛,不過這片水域這幾天不知道怎麼了,底下的魚少的很,我準備再往遠走了看一看。所以想請你們幫個忙。”老漁夫說道。
“當然可以。”範老爺子是常旅行的人,自然知道漁夫要幫什麼忙,這些事情他已經遇到了不少,每次都會熱心的幫助對方。他叫秦明取來了一根繩子,將自己的馬達船和漁夫的漁船綁在了一起。
我心想,原來漁夫是自己劃船劃的累了,想讓我們拉他一段,可是我隻聽說過汽車可以在陸地上拉,卻不知道船是不是可以,畢竟水麵和陸地差的很遠。可是事實上卻是我擔心多餘了,老漁夫的技術很好,每次隻是稍微的動了動船槳,他的漁船就十分聽話的跟著我們的船前進。
繩子不長,我們可以和老漁夫隔著一段距離聊天。老漁夫姓劉,祖輩就在這鬆花江上打漁為生,和老漁夫聊的開心,他就和我講起了東北鬆花江上最有特色的冬捕。
其實,東北冬季捕魚有著悠久的曆史。從前,嫩江、鬆花江流域及各地較大的湖麵上盛行冬季捕魚,俗稱“冬網子”,也叫“放梁子”,即打冰窟窿下大拉網捕魚。因冬季捕的魚易保存、運輸和加工,所以冬季是北方捕魚、吃魚的黃金季節。
北方冬季魚味鮮美、曾經吸引了不少曆代帝王。開捕的第一網被稱做“紅網”,漁民們把頭網魚用紅布包上,送往京城,有的帝王還親自到東北來品嚐冬季鮮魚,享這頭一口的福。
“想當年,那向朝廷進冬季‘魚貢’的場麵就別提有輝煌了!”老漁夫唾沫橫飛的跟我們講著,他的祖上曾經出現過給京城趕貢車的老板,據說在送“魚貢”的頭三天就不許合房,還要用香料洗浴,穿上黃坎肩,肩披紅帶,牛頭和車輟上也要綁上黃絞。
而貢車老板會將第一批冬捕來的魚中,那些個頭大、漂亮又均勻的魚包上紅布裝在車上,車上插著寫著“貢”字的小黃旗,一路趕往京城,沿途官民不得怠慢。
其實在以前,冬捕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因為隻要一不小心,就會掉進青溝溝裏(那個時候冬天風雪很大,雖然開了洞,可是很快又結上冰,上邊落上雪,就和其他地方一樣,這樣的地方就叫做青溝溝。)掉進去後,人在水下是摸不出來的,就隻能淹死在這冰河之下。又或者趕上冰雪大的時候,積雪將道路封死,大風吹的人睜不開眼睛,這時候如果有人在江麵,回不去自己的帳篷,就會在外麵被活活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