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2 講究效率,勞動力的“通貨膨脹”(3 / 3)

令莫南印象最深刻的是,下車後,他不但遞名片給自己,還在名片遞過來的同時,還主動建議自己把他的電話輸入手機裏,以便下次叫車,這種細膩的動作,可能連從事業務工作的人都不見得會注意,但是這位司機卻做到了,也怪不得他能在出租車這個充滿競爭的行業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黃金出租車司機”了。

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會讓富同學荷包鼓脹,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會讓富同學變得更加優秀,無論在何時何地,富同學都散發出強大的磁場,讓自己站在一個更高點。高效,才更具競爭力。畢業以後,同學們要牢記高效的工作,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告別低效,向高效邁進

進入職場後,窮同學們經常會發現某個時段會一下子壓了許許多多的任務下來,似乎讓人喘不過氣。當工作任務飽滿時,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如何使工作效率提高、再提高,事關自己能否按時按質完成工作,是能否獲得上司肯定的重要保證。能不能高效完成工作,會成為考驗一個人能否再上一個新台階的試金石。

台灣生產管理專家楊望遠在演講中提到這樣一個例子:美國有一個農莊,經過統計報告發現其農作物的產出值達平均上限的二倍,這令人難以置信。有一位效率專家想去研究高效率原因,他千裏迢迢來到這個農莊,看到一戶農家,就推門而入,發現有一位農婦,正在工作,她怎麼工作呢?兩隻手打毛線,一隻腳正推動著搖籃,搖籃裏睡著一位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另外一隻腳推動一個鏈條帶動的攪拌器,嘴裏哼著催眠曲,爐子上燒著有汽笛的水壺,耳朵注意聽水有沒有燒開。但是效率專家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每隔一會兒,她就站起來,再重重地坐下去,這樣一直地重複?效率專家再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位農婦的座墊,竟是一大袋必須重複壓,才會好吃的奶酪。因此效率專家說不必查了,他已經知道高效率的原因了。

隻有想不到的高效方式,沒有做不到的高效工作,不要埋怨自己沒有三頭六臂,挖掘盡了自己工作的潛能。作為職場新人,不要給自己借口:工作多了完成不了,工作少了慢點完成,工作完了沒事幹,要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同樣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

工作不到五年的人,經常會抱怨工作任務多,完成不了。如果去問工作滿五年的職員,他們總會說,工作就是工作,如果工作多了,就做快點,少了就做慢點。老職員往往處理得遊刃有餘,而新職員之所以戰戰兢兢,其實都是因為工作效率不高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工作熟練度不夠。

職場新人,由於對工作的陌生,掌握的本崗位的工作技能不熟練,導致了新職員在職場上的各種工作沒信心,自然工作速度不快,工作成績不大了。

對於工作熟練度不足的問題,新職員應該及早的確立自己的職業導向,將自己在某幾個方麵的能力迅速提高,使得自己在該方麵的實務能力提高到最大,以節約時間。

2.時間概念不強。

職場新人,普遍都沒有多少時間概念,對自己的工作時間沒有具體的安排,也不清楚自己的時間到底是怎麼損失的,也不明白自己所花費的時間是否合理。拿到一份領導交代的任務,不明確自己多長時間能夠做出來,沒有潛意識裏的強製性概念。

對於時間概念不強的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麵著手進行處理:

(1)了解自己的時間分配,找出浪費的原因,分析如何解決這個時間浪費問題;

(2)建立和強化時間概念,利用日程表記錄每天的工作內容,要時刻清楚,這段時間我幹什麼?

3.工作統籌能力不足。

工作統籌能力,是跟新人在職場的時間的長短成正比的。這個能力的缺失使新人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不能夠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進行合理的安排工作,往往導致一個任務沒有完成,因為上司催促另一個任務,而放棄原來的任務趕緊完成上司的緊急任務,等上司的緊急任務完成了,自己第一個做的任務卻因為時間長,又不得不重新清理思路導致時間的浪費。

針對工作統籌能力的提高,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處理:

(1)先把已經確定時間的任務羅列出來,並根據已確定時間間隔安排其他工作;

(2)逐步培養自己的日程安排能力,根據自己的喜好,將相應的任務安排在合適的時間段裏;

(3)相似的工作排在一起,盡量減少主觀思維上的變化;

(4)工作不要排的太滿,始終給自己保留一定的彈性時間。

4.任務分解能力不足。

有些複雜的工作,工作多年的好手,會仔細把這個複雜的工作進行拆解,並逐步分類,逐一完成。然而新人並不具備任務分解的能力,這導致了缺乏思路無從下手,越想越繁雜,無法很好的係統完成該項工作。

對於任務分解能力上的不足,這需要新人時刻保有項目管理的概念,不論事情輕重大小,一律按照項目本身來處理,抓到問題就分解,按類別來逐步完成自己的工作,形成自己的任務分解能力。

把效率提高,自己的職場前途也會變得順順利利。畢業以後,要了解低效工作的根源,尋找解決的良策,把自己培養成一位高效工作、高效生活的人,讓自己邁向成功的腳步更加堅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