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華集團董事長林澤是一位跟著市場走勢創業的成功人士。90年代初,當所有人都爭著去捧“鐵飯碗”時,他已預見到下海經商才是致富的必由之路,於是,果斷地辭去穩定的工作,涉足家電行業,事實證明,他成功了;當家電行業掀起白熱化浪潮時,林澤非凡的洞察力和前瞻能力,再度助他走向另一個成功:他看到當許多人在生活狀況不斷好轉後,日常代步工具仍是以自行車為主時,他敏銳地意識到這一市場空白點,他果斷地決定進軍摩托車等電動車行業。事如所願,由於林澤準確的市場定位,具有前瞻性的目光,使亦華的業務越做越大,效益逐年提高,他本人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成為了商界名人。
眼角獨到,富同學看得長遠,走得更長遠。社會財富如同一塊人人垂涎的蛋糕,窮同學腳步慢了,隻能看著別人津津有味地吃,富同學腳步快了,才有機會占領市場份額。畢業以後,培養自己獨到的前瞻意識,敢於猜測,敢於實踐,做一個聰明的“瓜分者”。
超前眼光:奪首塊“市場蛋糕”
孜孜不倦的富同學總是不滿足現有的成就,他們的眼光會比別人敏銳,投向未經開發的領域,企圖去征服另一塊版圖。在經濟社會裏,擁有超前眼光的人,更會意識到市場裏潛伏著無數塊“新蛋糕”,而一旦成為每一個領域的領跑者,必然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哈恩瞄準了中國的汽車市場這塊“蛋糕”,是他首先率領大眾成功登臨中國,預示著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開始進入世界汽車業的視野之中,他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上,首先分得了一杯羹。
1978年,在10家跨國汽車公司幾乎沒有幾家對中國市場感興趣的情況下,哈恩身上具有前瞻性和開放的眼光便顯示出來了,這使他擁有了穿越重重困難的表象捕捉機會的能力,他認為:中國的未來,必定是個汽車大國,現在進駐中國,是極有利的一步策略。在把德國大眾推入中國市場這個規劃中,哈恩是大膽而創新的,克服了種種的困難,除去親自參與中國的每一場重要談判,還必須扮演在公司內說服各部門管理者達成共識並且協同作戰的角色。
終於,1984年10月10日,德方與中方各自出資50%的合資公司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那個時候,哈恩已經預見到,這個人口過十億的國家,各方麵的發展已經是不可抑製的趨勢,眼前雖然看似無利可圖,將來一定會有大收獲。毋庸置疑,哈恩當年的戰略眼光已經通過上海大眾在中國市場20多年的表現得到了證明,不僅創造了極大的經濟利益,而且始終在眾多的競爭者中穩穩地占領著中國的汽車市場重要份額。
2008年年初,哈恩在接受《汽車商業評論》專訪時說:“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使我們相信,即使一開始我們不和中國合作,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速度可能會慢一些,但是中國人最終一定會發展起自己的汽車產業。與其這樣,不如我們一開始就參與其中與他們共同推進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哈恩的全球戰略視野、對市場需求的精準眼光,早已成為大眾汽車曆史乃至世界汽車曆史中永遠抹不去的亮色。
要想奪得一個領域的主動權,嚐第一口“蛋糕”的味道,就不能“鼠目寸光”,必須具有超前的眼光。一個人的眼光能看一周遠,他就能當好組長;如果眼光能看一月遠,就能當好線長;如果眼光能看三月遠,就能當好主管;如果眼光能看半年遠,就能當好經理;如果眼光能看一年遠,就能當好總監;如果眼光能看三年遠,就能當好副總;如果眼光能看五年遠,就能當好總經理;如果眼光能看十年、二十年遠,就能當好董事長……具有超前眼光,前瞻意識的人,特別擅長尋找那些未被開發的商機,搜尋那些符合商業邏輯的冷門,並且深耕細作地去實踐。
奇正旅遊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是唯一擁有187個國家級風景區戶外LED聯播網的傳媒機構。通過衛星傳輸,集中監控覆蓋兩岸四地的LED平台。2008年已在30多個景區建置屏幕,播放旅遊信息和廣告內容。該公司董事長陳豔媚說,做生意必須設門檻,找與眾不同,讓生意變得難以複製,如果事情太簡單就很容易被複製,長久的商業價值也就會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