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3 前瞻意識,瞄準首塊“市場蛋糕”(2 / 3)

2003年,陳豔媚第一次接觸分眾廣告的時候,深受啟發,她心想:除了商業樓宇,還會有什麼渠道可以讓廣告變得如此專注,受眾目標如此清晰。一條條答案閃過,又一條條被放棄。考慮長遠的陳豔媚明白,必須給自己的想法找一個門檻,使自己占據優勢,才可能永久經營。熱愛旅遊的陳豔媚想到了旅遊景區的傳播渠道。

她分析,大陸旅遊景區門票價格高,加上最起碼的交通食宿,一般是中高收入的人群一年才難得出去旅遊一次,所以旅遊景區的受眾特征非常明顯。但中國幅員遼闊,旅遊景區分散,涉及各級各地的行政管理,想在這個領域做生意,難度很高,做起來也會很辛苦。可喜的是,這是一個從沒被開發過的領域,正是這樣的門檻,才能保證這份生意不會被大量抄襲。於是,陳豔媚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做旅遊傳媒的“第一人”。

恰巧2004年奧運前,建設部提出建設數字化景區,更好進行對外宣傳的構想,這給了陳豔媚一個絕好的契機,於是奇正旅遊傳媒便上路了。她開始奔走在全國各地,一處一處協調磋商,爭取獲得相關部門的許可。終於,在2006年的5月1日,位於南京中山陵景區的第一片屏幕點亮時,才終於體會到成功的興奮。對於陳豔媚這個主動給自己加高的攀岩手來說,做獨一無二的生意才更有利可圖,到山頂上做生意才有競爭力,她成功了。

開荒地,投資未成氣候的市場,選擇一個可以長遠發展的商機,再主動設置準入門檻。商場如戰場,誰占領了戰場製高點,誰就能獲得主動權,為戰鬥的勝利提供堅實的保障。畢業以後,富同學會用超前的思維,用一雙“火眼金睛”,去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讓自己未來的成功更具份量。

前瞻意識:開拓者的成功之道

前瞻的意識能引領富同學走向成功,能清晰把握市場發展,他們清醒而睿智,能在職場江湖混得“風生水起”。八十年代初,擺個地攤就能發財,可很多人不敢;九十年代初,買支股票就能掙錢,可很多人不信;二十一世紀初,開個網站就能賺錢,可很多人不試……具備前瞻意識的人能從最初伊始就把握到發展的機遇,與一個領域一起成長,最終成為“元老級”人物,也走向成功。

眾所周知,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3D巨製《阿凡達》上映後,掀起了全球3D熱潮,而它的票房總收入高達18.6億美元,創造了全球影史票房第一,而詹姆斯?卡梅隆本人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再次實現自我超越,再次成為“世界之王”。正是詹姆斯?卡梅隆的這種前瞻意識,才一步一步把他推到了世界電影人的巔峰位置。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出席韓國2010年首爾數字論壇時,他就近來3D與2D電影之間的爭議大膽做出預測,聲稱25年之內,無論是電影、電視還是網絡視頻,2D的主流格式將成為曆史被3D所取代。

盡管現在有部分好萊塢導演和電影人,仍對3D技術嗤之以鼻,認為3D電影難成大氣,但詹姆斯?卡梅隆則力排眾議,他大膽表示,未來,觀眾不僅能在電影裏全麵看到3D電影,還能在電視和電腦的視頻節目中,欣賞到3D模式的視頻。他還宣稱,3D技術並非電影的一種時尚,而是一個革命。他說:“觀眾都希望選擇最佳的方式觀看電影,而3D,給他們提供了這種視覺享受。”並且,他還舉例說,現在一些電視和電腦製造商,已開始逐步推出3D電視和3D電腦,如今的3D製作技術已經成熟,普及起來輕而易舉,唯一的障礙就是目前3D視頻內容稀缺,隻要解決這一問題,全球將正式進入3D的時代。

正是詹姆斯?卡梅隆的這種前瞻意識,讓他比別人看得前、看得遠,才一步一步把他推到了世界電影人的巔峰位置。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裏,致富的機會也層出不窮,富同學往往走與他人不同的路,而商機總是青睞有前瞻性的眼光的人。在職場拚搏,學會用“第三隻眼”看世界,看賺錢的機遇。

海爾集團的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一個具備前瞻意識的人。1992年鄧小平同誌南巡談話後,他料定企業必然會迅速發展,海爾在他的領導下,抓住機遇搞了海爾工業園;1997年國家頒布優惠政策,一個機遇又來了,張瑞敏果斷地擴充海爾,一下子兼並了18家企業,進一步加強海爾的影響力;東南亞金融危機時,在所有企業的產量收縮的時候,張瑞敏卻大做廣告,他認為金融危機過後,銷量必大增,而現在的廣告價格是危機前的三分之一。結果如他所料,危機一過,海爾的產品在東南亞銷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