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給孩子帶來一則消息,某一知名跨國公司正在招聘計算機網絡員,錄用後薪水自然是豐厚的,還因為這家公司很有發展潛力,近些年新推出的產品在市場上十分走俏。孩子當然是很想應聘的。可在職校培訓已近尾聲了,這要真的被聘用了,一年的培訓就算夭折了,連張結業證書都拿不上。孩子猶豫了。父親笑了,說要和孩子做個遊戲。他把剛買的兩個大西瓜都放在孩子麵前。讓他先抱起一個,然後,要他再抱起另一個。孩子瞪圓了眼,一籌莫展。抱一個已經夠沉的了,兩個是沒法抱住的。
“那你怎麼把第二個抱住呢?”父親追問。
孩子愣神了,還是想不出招來。父親歎了口氣:“哎,你不能把手上的那個放下來嗎?”
孩子似乎緩過神來:是呀,放下一個,不就能抱上另一個了嗎!於是,孩子這麼做了。父親於是提醒:“這兩個總得放棄一個,才能獲得另一個,就看你自己怎麼選擇了。”
孩子頓悟,最終選擇了應聘,放棄了培訓。後來,如願以償成了那家跨國公司的職員。
機會成本不僅運用於經濟學中,還廣泛運用於職場中。所謂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在職場拚搏的路途中,同學們要麵臨無數大大小小的選擇與放棄,需學會權衡,控製工作中的機會成本,做好的選擇,走順暢的道路。
漫步職場路前:注意機會成本
在市場經濟體製下拚搏職場,自主擇業已成為一種廣泛的趨勢,其優越性在於求職者獲得了選擇的自由,實現了自我;其殘酷性在於必須經曆求職的苦海,難於選擇。從經濟學角度闡釋,即“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說明任何選擇都是有“機會成本”的,勇敢麵對機會成本,首先要學會計算機會成本。
實際上,有些機會成本是可以用貨幣來衡量,但並非所有的機會成本都如此。學點日常的經濟學,知道如何計算機會成本:
首先,假設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或其他家禽),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假設養豬可以獲得A元,養雞可以獲得B元,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是B元,同樣的,養雞的機會成本則為A元。
其次,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那麼看書學習的機會成本是少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享受電視劇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看書學習所得到的東西。
再次,假若一個人擁有一所房子,那這個人選擇自住的機會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給他人所能獲得的收入。因為這機會成本並不牽涉實際金錢交易,所以也可成為隱含成本(Implicit Cost)。
處在職場,是需要成本的,職場裏有好的人生選擇,也有壞的人生選擇,卻沒有不要成本的選擇。這時候機會成本,不僅僅是金錢,還可以是時間、學曆、人際關係等。畢業後,同學們往往既對未來充滿期待,同時也布滿了迷茫,他們害怕麵對社會,也不曾注意自己進入職場所損耗的機會成本。有時候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可能會使人生和職業生涯留下太多的缺憾。
張可大學裏學的是金融專業,畢業後“過五關,斬六將”,終於順利地收到了來自國內知名電信公司、銀行以及海關的三個OFFER。他舉棋不定,想幹這個工作,又想幹那份,既覺得這份待遇不錯,又覺得那份前景很好。最後,隻是粗略和家裏人討論後,他便迷迷糊糊地到海關就業,做財務工作。剛開始時,由於待遇不錯,工作輕閑,張可對工作還算滿意,同學們見麵都羨慕他那份“性價比”很高的工作。可是過了不久,張可開始對工作產生了厭倦,很想跳槽,因為他向往著市場競爭性的企業。
正巧,張可的一個朋友,他從事保險行業,是一家國際知名的保險公司業務經理。張可通過朋友了解了保險行業的情況,也同時產生了對理財方麵的興趣。通過上網看報和朋友介紹,他了解到國內已經有了職業顧問谘詢機構,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了一家職業顧問機構進行谘詢。職業顧問聽完他的敘述後,語重心長地說:“大學畢業生,不要盲目就業,要麵對並注意機會成本。”隨後,根據張可的要求,確定方案,全力幫助,張可最終明確了自己的職業定位和職業生涯路線,果斷地辭去海關的工作,與朋友一起投身保險行業,並且幹得還不錯。他說自己現在的狀態“就像一隻雄鷹在廣闊天地間翱翔”。
機會成本,它是職場中選擇某一方案、方向、道路時考慮重點因素之一。職場裏的機會成本有時會很高,而機會成本越高,選擇越困難,因為所有人骨子裏麵從來不願輕易放棄可能得到的東西。其實,如果沒有選擇的“機會”,就不會有機會成本。畢業後的同學們,進入職場前,不要害怕麵對選擇,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積極進取,勇敢麵對職場中的機會成本。初入職場,不要害怕失去什麼,自己要相信:其實你並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失去,不如“瀟灑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