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5 理財規劃,優化人生財富(3 / 3)

第四,財務分析。

1.在資金配置方麵,首先對李先生進行風險承受力的測試,可以明確其風險承受能力。據測算可知,李先生的風險資產配置較低,隻有37.59%。而且按目前的資金配置,需52個月才可以積累買樓的360000元;

2.購買住房後,每月開支將至少增加450元,其中包含管理費、摩托車停車費、水電煤氣費等。預期合計增加開支1000元;

3.本方案暫不考慮房價上漲和通脹水平。

第五,理財建議。

1.建議調整風險型產品和定息類產品的投資比例為7:3;

2.建議每月節餘的3200元按上述比例分配投資;

3.根據李先生收入狀況,若采用按揭的方法可以提前買房,但購房後的負擔太重,所以不建議采用按揭方法;

4.建議擇機拋出大盤基金,轉而買入小盤,以進一步優化基金投資組合;

5.購房後應至少維持3個月個人開支的現金,以應不時之需。

第六,總結。

1.按調整後的資金配置,隻需43個月就可以積累買樓的360000元,比原來的52個月提前9個月達成目標,以減少時間對房價估算的影響。

2.購房後的收入支出表:李先生在購房後每月仍有2200元的結餘,可以用於安排其它的理財需求。

理財規劃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它能讓富同學的財富計劃變得清晰,通過理財規劃,富同學可以清楚地看見了自己理財的長短期目標、財富狀況以及其分布的優缺點。對於合理的理財規劃,初入社會,身無固定財產的職場新人們非但不應逃避,而且還要未雨綢繆,為未來的不同階段作一個相應的設想。

理財專家認為,個人和家庭理財應該根據不同的人生階段,進行有目的的規劃。若把人生分為6個階段,相應的理財規劃可遵循以下原則:

1.單身期。

一般為2~5年,指從參加工作至結婚的時期,由於這個階段的經濟收入比較低,花銷大,投資重點不在於獲利,而在於積累經驗。

投資建議:可將資本的60%投資於風險大、長期報酬較高的股票、股票型基金或外彙、期貨等金融品種;30%選擇定期儲蓄、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較安全的投資工具;10%以活期儲蓄的形式保證其流動性,以備不時之需。

理財優先順序:節財計劃>;資產增值計劃>;應急基金>;購置住房

2.家庭形成期。

一般為1~5年,即從結婚到孩子出生這段時期。由於該階段的經濟收入增加且生活穩定,此階段的理財重點放在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支出上。

投資建議:將可投資資本的50%投資於股票或成長型基金;35%投資於債券和保險;15%留作活期儲蓄。保險可選擇繳費少的定期險、意外保險、健康保險等。

理財優先順序:購置住房>;購置硬件>;節財計劃>;應急基金

3.家庭成長期。

一般為9~12年,指從小孩出生到上大學的這一階段。該時期的最大開支是子女教育、保健醫療費等。

投資建議:考慮以創業為目的的投資,也可將可投資資本的30%投資於房產,以獲得穩定的長期回報;40%投資於股票、外彙或者期貨;20%投資於銀行定期存款或債券及保險;10%留作活期儲蓄,作為家庭緊急備用金。

理財優先順序:子女教育規劃>;資產增值管理>;應急基金>;特殊目標規劃

4.子女大學教育期。

一般為4~7年,指小孩上大學的這段時間。該階段子女的教育費用和生活費用猛增,因此應把子女的教育費用和生活費用作為理財重點。

投資建議:將家庭可投資資本的40%用於股票或成長型基金的投資,但要注意嚴格控製風險;40%用於銀行存款或國債,以應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用於保險;10%用於家庭緊急備用金。

理財優先順序:子女教育規劃>;債務計劃>;資產增值規劃>;應急基金

5.家庭成熟期。

一般約為15年,指子女參加工作到家長退休的這段時間。在該階段,由於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經驗、經濟狀況都已到高峰狀態,因此最適合積累財富,理財重點應是擴大投資。

投資建議:將可投資資本的50%用於股票或同類基金;40%用於定期存款、債券及保險;10%用於活期儲蓄。但隨著退休年齡逐漸接近,用於風險投資的比例還應逐漸減少,在保險需求上,應逐漸偏重於養老、健康、重大疾病險,製定合適的養老計劃。

理財優先順序:資產增值管理>;養老規劃>;特殊目標規劃>;應急基金

6.退休期。

指退休後。該時期的投資和消費通常比較保守,理財原則是身體、精神第一,財富第二,主要以穩健、安全、保值為理財目的。

投資建議:將可投資資本的10%用於股票或股票型基金;50%投資於定期儲蓄或債券;40%進行活期儲蓄。對於資產較多的老年投資者,此時可采用合法節稅手段,把財產有效地交給下一代。

理財優先順序:養老規劃>;遺產規劃>;特殊目標規劃>;應急基金

但由於個人情況不同,每個人麵臨這六個時期的情形都有差異,階段與階段間有時也會重疊。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狀況,調整投資比例。

一千人有一千份理財規劃,總有一份是最適合自己的。一份成功的理財規劃,能優化“個人的生產總值”。畢業以後,需要學習與積累理財方麵的知識,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讓自己滿意的理財規劃,優化自己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