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1 做事不如做人,人脈等於財脈(2 / 3)

在盤點人脈關係前,要先冷靜下來,問問自己:我的價值在哪裏。如果一個人無法被人利用,就說明他不具有價值,實際上,職業規劃即是提升自己的“被雇傭價值”。一個人越有用,越容易建立堅強的人脈關係。

人在不同的階段,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目標,都有不同的價值定位。建立自己的價值,是傳遞自己的價值給別人的前提。當還是一個大學生時,其價值可能在於成績很棒,或者是足球踢得特別好,也可能是很帥,大家覺得和你在一起有麵子,實在不行,還可以很有體力,很熱情願意去跑腿;工作後,或許算自己是一個電腦高手,或許是一個品牌專家,總願意出謀劃策,或許認識很多媒體,善於用筆杆子為人解決問題,或者在生產製造方麵很有經驗……

如同建立品牌一樣,一個人與其匆忙花費精力漫無目的認識朋友,不如事先確定好自己的價值定位,然後針對目標顧客有針對性地傳播。在人脈圈中,很少人能和與自己地位相差太遠的人建立真正的人脈關係,所以,不要抱怨這樣一個事實:如果自己隻是一個小職員,即使有幸通過Wealink與李嘉誠建立了聯結,他感興趣的機率也會很低。若想讓李嘉誠對自己感興趣,首先自己必須要建立起能讓李嘉誠重視的價值,否則,那還不如認識某某公司的VIP客戶或某某實業的CEO更有價值。

富同學會找到自己的價值,建立自己的價值後,向別人傳遞自己的價值。人脈關係聯係的紐帶是傳遞價值,傳遞“我”的價值,傳遞“他”的價值,借此把人脈擴大化,團結化。一個老好人,雖然有趣但毫無用處,一個精明人,雖機敏卻總不願“被人利用的”,兩者都難以建立真正的人脈關係。在人際交往中,要善於向別人傳遞自己的“可利用價值”,從而促成交往機會,彼此更深入地了解和信任對方。

在日常社交中,尊重自己的價值傳遞,才是尊重別人,在價值傳遞的過程中,有三種心態不太可取:

1.自我封閉,傲慢心態。

此類常見於一些外企白領金領中,常以遞出的名片是某某500強的director或VP為傲,流露出“我等高職位,應獲得你的尊敬”的小圈子心態,其實眩目的職位固然讓朋友覺得有麵子,但如果你對別人缺乏真正的價值,還不如一個小老板搓著雙手對你說:“哥們,我給你搞一些上等進口雪茄如何”更讓人歡喜。

2.憤青心態,以超脫心態自居。

對此,職業專家舉了個例子說明:由於Wealink上用戶大多會寫自己的公司及職位,總監(總經理)等常見,有一日他見到某個用戶在職位處揶揄地寫著“都是經理,不知道經理價值幾何”,這個職業專家認為這雖然是開玩笑,但並不妥當――雖然經理的確不值錢,但總比“業務代表”值錢。事實上,在這個陌生人社會,無論是網絡聯係還是日常交往,大多數人在幾秒種或1分鍾之內就判斷出和你交往是否有價值,甚至決定是否要與你交往。

3.不重視向他人傳遞他人的價值的心態。

你很有價值,你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各有自己的價值,但出於無意忽視或是自私心態,自己並不曾甚至不願意他們聯係起來,彼此傳遞更多的價值。舉個例子,當你和某個朋友聚會,朋友說起一件難以處理的技術難題,這時,你突然拍著大腿說:“我有個10多年的好朋友,他是這方麵的專家,他完全可以幫你解決!”朋友埋怨:“你為什麼不早說呢?”是呀,為什麼不早說?因為自己從來沒有留意也從來沒想過要向朋友傳遞朋友的價值。

人脈上的黃金理論之一是“與其會做事,不如會做人”,重視傳遞的價值,作為人脈相連的紐帶,如果自己隻是作為接受或發出信息的一個終點,那麼人脈關係產生的價值便是有限的;反之,如果自己成為信息和價值交換的一個樞紐中心(HUB),那麼別的朋友也更樂意與自己交往,而自己也能促成更多的機會,從而鞏固和擴大自己的人脈關係。畢業後,同學們要學會建立價值,有讓別人“利用”的資本,不吝傳遞自己的價值,樂於被別人“指使”,慷慨向他人傳遞他人的價值,達到人脈圈子裏的共贏。

拓寬圈子:建立人脈關係網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提出了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六度理論”,其意思是在人際脈絡中,要結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這中間最多隻要通過六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人脈關係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拓寬圈子,任何陌生人離自己隻有“六步之遙”。走在職場,要注重以認識朋友的朋友為基礎,無限擴展自己的人脈,擴展生活中的社交圈,這是富同學贏在職場所必要的手段與方法。

銷售大師喬?吉拉德說過一個人至少有250個關係朋友,他很好地解釋了什麼是人脈關係。他認為,為一個人服務好,他會把身邊250個朋友中的某一個介紹給你。每天增加一個朋友,而每一位朋友會給你帶來250個潛在客戶。這樣,自己就可以算一下,一年後的人脈圈子會有多大。相反,如果每天失去一個朋友,算算自己會有多少個朋友可以“揮霍”掉。

有一位從事房地產的劉經紀人,他從來都不出去開發客戶和房源,但他的業績卻是總是穩穩地排在第一位,原因是他擁有一個非常龐大的人脈關係網。無論是醫院還是學校,甚至是收廢品的,都能成為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回憶道:有一次一位房主要運張床,公司覺得找車相送,利潤非常不劃算,自己運又沒有工具。誰知這位劉經紀人,一個電話,收廢品的騎著板車就來了,讓房主很高興。於是,房主又為這位經紀人介紹了兩個同學來買房子。後來,劉經紀人升職了,要走很多手續,可是他基本不要親力親為。怎麼辦,打個電話,交待了幾個相關部門的朋友,就輕鬆解決了他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