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七章第四節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認為,《關雎》詩篇,快樂而不過分,悲哀而不傷痛,將理性與情感自然交融,使得理欲調和,合為一體,樂從中出,禮自外作,致樂以治心。

孔子對《關雎》一詩的評價表達了他對情感控製的看法,即凡事講求適度的“中和之美”。《關雎》是寫男女愛情、祝賀婚禮的詩,與“思無邪”本不相幹,但孔子卻從中認識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庸思想,認為無論哀與樂都不可過分,有其可貴的價值。做人如果也能達到《關雎》情感調和的境界,便是至真至善了。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方能安之若素。

縣城老街上有一家鐵匠鋪,鋪裏住著一位老鐵匠。時代不同了,如今已經沒人再需要他打製的鐵器,所以,現在他的鋪子改賣拴小狗的鏈子。

他的經營方式非常古老和傳統。你無論什麼時候從這兒經過,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躺著,微閉著眼,手裏是一隻半導體收音機,旁邊放著一把紫砂壺。他每天的收入正夠他喝茶和吃飯。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餘的東西,因此他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人從老街上經過,偶然間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因為那把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他走過去,順手端起那把壺。

壺嘴內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僅存三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一件在中國台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裏,是他1993年在倫敦拍賣市場上,以56萬美元的拍賣價買下的。

商人端著那把壺,想以10萬元的價格買下它,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然後很幹脆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裏的水。

雖然壺沒賣,但商人走後,老鐵匠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這把壺他用了近六十年,並且一直以為是把普普通通的壺,現在竟有人要以10萬元的價錢買下它,他轉不過神來。

老鐵匠有一把10萬元的茶壺的消息,傳播了開來,他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他不知該怎樣處置這把壺。當那位商人帶著20萬元現金,再一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沒有說什麼。他招來了左右鄰居,拿起一把斧頭,當眾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

現在,老鐵匠還在賣拴小狗的鏈子,據說他已經106歲了。

林語堂先生說:“我總以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種人生的自然態度。”保持一顆平常心,波瀾不驚,生死不畏,於無聲處聽驚雷,超脫眼前得失,不受外在情感的紛擾,喜怒哀樂,收放自如,才能體會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