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幹實事的王爺(1 / 3)

宮恒端坐著點點頭,受了他們的禮,為了讓總督大人多出把力,宮恒自然要把整個永平府都拉下水,這會兒他們激動起來正和他的意,待他二人禮畢又請他們坐下繼續聊。

“永平府目前的任務就是守住關口和邊境線,阻擋難民的流竄,這些事相信永平府有自己一套經驗,我就不多說什麼了。”

“殿下放心,我們可以在邊境線梅國那一側圈一塊空地設置收容難民的營地,隻要有飯吃,有個躲避戰火的地方,能留住一部分難民不要越境,但是在本地有親戚可投靠的怕是會想方設法要越境,這是難以阻擋的,等他們進來之後,老百姓會相互注意,地方官府也會很快知道他們的動向。”

“那些投靠親友的難民,若是安分守己的倒也罷了,若是有作奸犯科的,都是如何處理?”

“照以往慣例,都是罪加一等,罰金翻倍,罰完了再驅逐出境,難民想在永平府一府十三縣惹是生非,那是做夢。”

“如此甚好。另外,往內地的幾處城門道路也要看住,以防難民經本地深入內地。”

“這個,倒是不會有太多人這麼做,梅國百姓的生活習慣與內地大相徑庭,而且越往北走越冷,習慣了炎熱氣候的梅國人不會這麼幹。本就是與我朝世代相鄰的小國,受我朝文化影響,能在自己家鄉的話,誰又願意離鄉背井做流民呢,老百姓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趕緊打完仗他們好回家。”

“這樣自然最好。”宮恒緩緩點頭,不會四處流竄的難民才是好難民,何況等他謀奪了土地,這些難民就將是本朝國民,本身就是要善待的。

“殿下,既然殿下想自己深入梅國,臣有一建議,請殿下務必準許。”多數時候都不出聲的兵房杜可明杜主事突然抱拳。

“講。”

“殿下隻帶親兵和安家人去梅國,與我們就脫了聯係,雖然殿下不從大軍中調人,但懇請殿下帶一支斥候小隊,由他們來往通傳消息也讓人放心。”

“說的是呀!”謝思鬆也是眼睛一亮,對自己屬下腦筋轉得快頗為讚許,“臣鬥膽猜測,殿下大概是想借安家人的商隊為掩護深入梅國和夜國,但無論是殿下的親兵還是安家人,在軍機要務上麵與官府素無來往,恐怕會延誤消息的傳遞,帶上一支斥候小隊,他們不但也能當向導使用,殿下想打探什麼消息他們多少能幫上忙,而與大後方保持聯係這一塊必無阻礙。”

“臣正是這個意思!一支斥候小隊隻有幾個人,殿下要回傳消息的時候,可以將他們拆散,單派一人回來。斥候本身戰力不弱,再派兩三個擅戰的親兵護送,防止單獨一人半路遇險傷亡,留下的斥候還能持續不斷地往回傳消息,也就節省了等前人回來的時間。”杜可明作為兵房主事,其實就是永平府的總兵,戰時指揮作戰的大將,他的建議自然有用。

“好,聽你們的,有勞二位撥一隊斥候給我。”宮恒自然不會反對這個建議,一支熟知地方情況的斥候小隊是個好幫手,何況他們能直接將情報上呈官府,比他自己的親兵和安家人確實有便宜的地方。

“遵令。”

“我此行不急,還需要準備一些時間,最快也要過了上元節才出發,在此期間我正好與大家商量議定一個最佳路線。”

“斥候小隊這幾日就到殿下麵前聽令。”

“現在還是過年呢,今天才大年初一,斥候都是本地軍戶吧?不用急,先讓大家好好過了這個年,我這邊先想想帶多少人,讓斥候初七以後來吧。”

“謝殿下體恤。”

要說的都說得差不多了,謝思鬆和杜可明行禮告辭回去,各自做各自的安排,派哪一支斥候小隊隨慶王殿下出發也得商量一下。

永平府有一府十三縣,謝思鬆帶著府衙的官員來拜過年了,底下十三縣的縣令到府衙團拜之後自然也要來向慶王殿下拜年,十三縣當中有七個縣與鄰近的四國接壤,宮恒少不了也多叮囑他們一番,仔細留意最近梅國和相鄰國家的動靜,小心梅國內亂引發左右鄰國動蕩,嚴防難民越境在本朝國土流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