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熱灰為家的未燃盡的煤屑相反,蝸牛最喜歡潮濕的土地。它們全身貼地往前走。它們身上帶著泥土,泥土是它們的食物,也是它們的排泄物。泥土穿過它們的身體。它們穿過泥土。這是情趣高雅的相互滲透,因為可以說這是同一顏色的深淺的變化:其中一個是積極成分,一個是消極成分,消極成分圍繞、喂養積極成分,而積極成分邊移動邊進食。
關於蝸牛,有許多話要說。首先,它們自身的濕潤。它們的冷血。它們的延伸性。
此外,我們無法想象一隻拋開背上甲殼而靜止不動的蝸牛。它休息時立即將身體縮進殼內。相反,由於靦腆,它一露出它赤裸的身體,就趕緊往前運動。隻要暴露自己就前進。
在幹燥的季節裏,蝸牛會隱居在壕溝裏,而且它們的存在似乎有助於住地的潮濕。那兒,有許多其他的冷血動物與它們為鄰居,如癩蛤蟆、青蛙。可是,它們離開壕溝采用不同的方式。蝸牛更有資格住在那兒,因為它們離開時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蝸牛雖然喜愛潮濕的土地,但並不喜歡沼澤或池塘。它們當然更喜歡堅實的土地,但這土地必然是肥沃和濕潤的。
蝸牛也愛吃蔬菜和水分充足的綠葉植物。它懂得挑選最嫩的葉子,食後僅僅留下葉脈。
蝸牛呆在壕溝到底幹什麼呢?它們喜歡那兒的環境,但那兒終不是久留之地。它們是壕溝的常客,但它們向往浪遊的生活。而且它們在溝底和在泥土的小徑上一樣,背上的甲殼依然使它們顯得矜持。
當然,到處背著這樣一個重重的殼兒確實是個累贅,但它們並不抱怨,相反,它們把這當成一件幸事。無論到哪兒,它們隨時可以躲進自己家裏,使那些居心叵測的人無可奈何,這實在是一種可貴的長處。為此付出代價完全值得。
蝸牛由於有這個能耐、這個方便而洋洋自得。我是一個如此敏感、如此脆弱的生命,怎麼能夠固若金湯,不怕那些討厭的東西的襲擊,享受幸福和安寧?於是,這背上的掩蔽便應運而生。
我如此緊緊地附著於地麵、如此令人憐憫、如此緩緩、如此一往直前、如此有本事離開地麵縮進我的家屋,我還有什麼憂愁?任你把我踢到什麼地方,我有把握在命運放逐我的土地上重新站起來,重新附著於地麵,而且去那兒找到我的飼料——泥土,這最普通的食糧。
啊!當一個蝸牛是多麼幸福、多麼快樂!它還用自己的流涎在它接觸過的一切東西上麵留下印記。它身後是一道銀光閃閃的軌跡。而這正是問題的關鍵:要生存就難免冒風險。
蝸牛是孤獨的,的確如此。它的友人寥寥可數。可是,為了生活得幸福它並沒有這種需要。它同大自然如此親密地黏附在一起,它如此親切地享受大自然的恩寵;它是它用全身擁抱的土地和菜葉的朋友;它是天空的朋友,它驕傲地抬起頭顱和那雙敏銳的眼珠。高貴、從容、睿智、自豪、驕傲。
請不要說蝸牛在這方麵和豬相似。不,它沒有那種平庸的小腳、那種惴惴不安的碎步小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