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Q1安全駕駛技巧一:開車就這麼簡單(1 / 2)

(1)當快則快,該慢則慢

當對路麵的情況做了及時仔細的觀察以後,再來分析判斷一下,前方路麵有情況就慢一點,沒有任何情況就開快一點。開車,不就是這麼簡單嗎?還有什麼別的?

當快則快,該慢則慢,說起來雖然簡單,但如果做的時候稍有猶豫,別人便有可能會說我們反應太慢。

前方有情況,馬上就減速慢了下來,這就叫反應快,如不減速,對情況不作任何判斷處理,簡單地說這是反應慢,嚴重地講,便是極有可能會發生很危險的事故了。還有像明明該及時停下來的時候,我們卻隻是含糊地減一下速度,像這種情況,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措施不力,措施不到位。措施的效果究竟怎麼樣,當然要分清,反應判斷不能含糊。

當快則快,該慢則慢,做得好的話,也就是對路麵情況能及時反應並做出判斷與處理。

在公路上通行時,對路麵情況觀察清楚後要迅速分析判斷,馬上作出決定,如何前進。如果隻是茫然地看,不去認真分析,那就沒有完全起到觀察的作用;前麵有情況,這時我們要看一下,有沒有危險,然後決定是否繼續前進;開車時觀察與分析、判斷、操作,應該是緊緊相連的,缺一不可。

當快則快,該慢則慢,這是開車時對路麵情況分析後做判斷的準則,這是開車的基本常識,也可以說是開車的公理,這一點應該沒有疑問,總不至於前麵有情況,還照樣加油門向前開吧。但公理也常常被人違背,常識也會被置之腦後。

一個事故案例:有個開中巴車的駕駛人,為了多做點生意,想搶在公交車前麵停靠站點,到了一個路口,就違章闖紅燈,結果與一輛摩托車發生事故,摩托車駕駛人不幸身亡。金錢固然重要,但作為開車人來說,確保安全更重要。

有時隻要進入危險地帶,即使有渾身的本事,也沒有用。

如果我們做判斷的原則是確保安全,不開危險車,那麼,進入交叉路口前就會慢一點,遇到紅燈就會停下來。但有時我們的大腦好像沒有派上正確的用場,理智一點都沒有做主,難怪別人有時會問我們“你開車時有沒有用腦子?”用腦子?科學研究發現,大多數的女士隻要一進入購物商場,大腦負責理智判斷的區域,便會減少活動或自動關閉。另外,“情人眼裏出西施”,當麵對自己心愛的人時,大腦負責批評思維的那部分區域,便完全舒舒服服睡眠休息了。那麼,隻要往車上一坐,有時駕駛人便也有可能失去理智清醒的判斷,這在科學上也應該是講得通的。

“智勇雙全”,在開車時,在智慧和勇氣之間,讓理智主導感情,這仍然是我們唯一的對策。智者不亂。

(2)快有快的條件

正常地說,一個人難免會經常作出錯誤的判斷。但我們應該讓判斷出現“這樣”的錯誤而不是上麵例子“那樣”致命的錯誤。

如果通過精確的計算衡量,這時我們完全可以安全地通過,但我們所做的決定,卻是再等一等,再稍微耽誤一小會兒時間,盡量讓安全係數再大一點,“這樣”的錯誤隻是一個美麗的小錯誤。就像有許多有經驗的駕駛人能開快的時候也不開快。

喜歡開快車的朋友也可能會不以為然,那麼,就從“當快則快”的角度談談“十次事故九次快”。“十次事故九次快”這句話的本意是指在不該開快車的時候開了快車,並因此而發生事故。如果道路寬闊,視線良好,兩邊又沒有騎自行車的或是騎摩托車的,也沒有行人,對麵又沒有來車,也就是說,不存在任何隱患,那當然可以開快一點,而且應該開快一點,大可放心,此時不可能發生任何事故,不具備發生事故的條件;另外,路上雖然有別的情況,但和這些情況有足夠的安全距離的時候,也可以開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