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百折不撓,讓目標成為現實(2 / 2)

原來,從他離家出走後,萬分焦急的父母好不容易從賣報的那裏得到一點線索,便一路找來,沒想到在高原遇到了。就這樣,鄭周永便像個小俘虜一樣被父親帶回了貧窮的小山溝。盡管鄭周永是個在小山溝裏長大的窮孩子,但少年時代特有的幻想和對未來的憧憬始終纏繞著他。他不願意忍受這難耐的困境,他急需改變這一切;窮則思變,鄭周永已經下定決心,無論阻力多大,他都要走出這小山溝。

當他看到連載小說《泥土》時,立即被主人公許崇吸引住了,他感到許崇能從山溝裏獨自進城,一邊打工一邊學習,而自己為什麼就不行呢?於是,一個新的計劃又在他的心裏萌發了。次年春天,他又聯合了村裏的另外兩個小夥伴,在一天夜裏,溜出村子,一口氣跑了一百多裏,朝漢城走去。然而,他又失敗了,當他們一夥來到金化的一位親屬家時,又被一路尋來的父親“押”了回去。

1934年,是鄭周永記事以來最糟糕的一年,田裏的莊稼近乎絕收。村裏又流行著一種可怕的傳染病。鄭周永那強烈的願望又複蘇了,他無法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為了養家糊口,父親再也不阻擋他了。這樣,19歲的鄭周永第一次正式地告別了父母,直奔漢城,去尋找他向往已久、屬於他自己的夢。

在經曆了一番奔波和努力之後,他終於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在一家叫福興商會的米行當一名發放員,月薪是18元。由於他的勤勞樸實,很快便贏得了店主人的喜歡和信任。在福興商會工作的兩年間,鄭周永彙回家的工資所能買到的大米就有18袋之多,遠遠超過了一家人的全年收入。

然而店主的兒子很不爭氣,導致米行倒閉。經過三年鍛煉的鄭周永,決定自己獨立地幹一番事業。於是他在原址繼續從事米行生意,並充分利用了新建立的各種人際關係,很快站穩了腳跟。不久他便打出了自己買賣的大號——京一商社。從此,鄭周永便步入商界,在充滿了險惡鬥爭與較量的商戰中開始了新的搏擊。

鄭周永決心從窮山溝裏走出來,不管阻力來自何方,也不管阻力有多大,他最終還是走了出來。如果他第一次出走後被父親找了回來便改變了決定,如果第二次出走失敗後他改變了決定,如果第三次出走未成他改變了決定,那就不會有現在的鄭周永,也就不會有令世人矚目的“現代集團”。鄭周永便是這種人,一經決定,便堅持不懈地去做到底。如果不爭氣,鄭周永一生的曆史便隻能從頭改寫。事實上,我們不管做什麼事,不僅需要深思熟慮後的果敢決定,更需要有一種為實現自己的決定而做出無悔的、不懈努力的精神,沒有這種精神,我們又憑什麼成就大事?如此,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隻有百折不撓的誌氣,才能讓目標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