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丹尼爾這麼說,反而讓迪倫產生了好奇,這個博士到底有什麼魅力,長相平平,言談舉止也很一般,在商界更沒有什麼建樹,他何以能讓丹尼爾這麼重視他呢?
礙於丹尼爾的麵子,周末迪倫還是去聽了一堂課。
到了上課地點,迪倫發現不小的教室裏黑壓壓地擠滿了人,個個正襟危坐。迪倫也找了一個位子坐下,開始聽課。
博士站在講台上,拿出一支開口很小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拿出一個脹得鼓鼓的氣球對大家說:“誰能告訴我,怎樣才能把這個氣球毫無破損地放到瓶子裏?”
大家麵麵相覷,氣球比瓶口大了那麼多,再怎麼塞也不可能塞進去。
看到沒人出主意,博士隻好自己動手做。他解開綁在氣球口上的繩子,“噗”得一聲,氣球就縮小成一個小袋子。接著博士就把這個軟綿綿的氣球塞到瓶子裏,在瓶口留下氣球的吹口,從外麵吹氣,很快氣球就鼓起來並脹滿了瓶子。
這時候,博士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變”字。
“現在我們來玩第二個小遊戲。”博士指著迪倫說,“現在請你上來用這個瓶子做五個動作,但是不能重複。”
迪倫開始動作,按著瓶子、豎起瓶子、轉動瓶子、拿起瓶子、移動瓶子。
博士接著說:“現在你再做五個,但是不要和剛才做過的重複。”
迪倫又很輕易地完成了。
“再做五個。”博士說。
迪倫突然停了下來,麵有難色地對著眼前的瓶子,手拿著瓶子似乎邊想動作,然後邊思索自己到底已經做過哪些動作了,緊接著迪倫又從麵有難色的表情轉變成浮躁不已。
博士這時候說:“大家都看到了吧!一次兩次的‘變’或許很簡單,但再變了幾次之後,便開始顯得有點難度,尤其是連續的‘變’,那幾乎會讓人發瘋,但是再難也要‘變’。就如同商場上,‘不變’比‘發瘋’更糟糕百倍,因為不變往往就意味著死亡。”
大家開始對這堂課嗅出一點味道來了,彼此笑著交換著目光。
停了一會兒,博士又拿出一個比剛剛裝氣球還大一點的瓶子,要迪倫把裝了氣球的瓶子再裝進這個較大的瓶子裏去。
迪倫看了看兩個瓶子,瓶口都差不多大,根本無法裝。他想了想後突發奇想,突然把原本裝氣球的瓶子往地下一摔,然後再撿起一片片碎片往瓶子裏裝。
博士很滿意地點了點頭:“這位年輕人做得很好。想必大家都知道‘變’的最大極限是什麼了吧!就是完全改變舊有的狀態,無論這個狀態是失落的心情、糟糕的管理還是失敗的交流——唯有徹底地打碎它,改變自己的心情、心境和角度,然後重新開始。”
博士講完課後,全場立刻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此時,迪倫已深受鼓舞、啟發。
下課後,迪倫馬上趕回公司,開始從新審視體育市場,重新規劃新公司的管理。
有人說:“有時候,一位好老師帶給你前進的動力,可能是永久的。”所以,當你失落、沮喪、抱怨時,應該給自己找個“老師”,還是一個人自怨自艾、自暴自棄呢?我們都生活在充滿人群的社會裏,他人的鼓舞、故事、行動、信念,很多時候都可以激勵我們,讓我們找回迷失的鬥誌。
千萬別再猶豫,努力找到自己的“推手貴人”,找回自己的鬥誌和雄心。
人脈行動:找個“推手貴人”激勵自己
經常翻閱自己的“人脈地圖”,仔細回想,看看哪些人比較善於鼓勵他人,能激起他人鬥誌,在自己失落的時候,盡可能去找這些人聊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