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孩子妙用諧音

現在,許多學習材料都很難記憶,在它們之間不易找出有意義的聯係,例如,曆史年代、統計數字等等。如果能夠利用諧音把這些學習材料與某種形象的事物聯係起來,就很利於孩子記憶了。

據說,一天,有位老師上山與山頂寺廟裏的和尚對飲,臨走時,布置學生背圓周率,要求他們背到小數點後22位:

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大多數同學背不出來,十分苦惱。而有一個學生把老師上山喝酒的事結合圓周率數字的諧音編了一句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而樂。”待老師喝酒回來,同學們個個背得滾瓜爛熟。

這位聰明的學生就是利用諧音法來幫助記憶的。利用諧音法還可以幫助記憶某些曆史年代。例如,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用它的諧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記住。

當然,諧音記憶法隻適於幫助我們記憶一些抽象、難記的材料,並不能推而廣之,用於記憶所有的材料。

密碼43:消除男孩的厭學心理

厭學心理是對學習產生厭倦乃至厭惡,從而逃避的一種心態。主要表現為缺乏學習欲望,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感到無能為力,看不到目標和希望。調查表明,大多數孩子的厭學與他們是否聰明沒多大關係。厭學心理產生與發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績,甚至會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正在讀中學的12歲男孩贏波,越來越讓父母失望,不僅成績一路下滑,而且一顆心也沒全用在學習上。雖然他從來不逃課,也不破壞班級紀律,還很聽老師的話,能夠老老實實地坐在課堂上聽講,在家認真地完成作業,家長給他報的輔導課程,他每次也都去,而且也會完成輔導老師布置的作業,但是,媽媽發現兒子是在裝樣子給他們看,他在學習上遇到問題,從來沒有認真地解決,也不會主動向老師、家長請教。

從贏波看電視、玩遊戲、與同學交往的積極性和聰明勁來看,父母判斷兒子的智商絕對沒問題,問題可能出在——人在學習,心在他處。對此,父母也不知道贏波整天都在想什麼,而孩子也不會主動和他們說。眼看贏波要麵臨升學了,父母為此很著急。

孩子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無趣、冷淡、怠慢等消極情緒和行為方式,都是青少年常表現出的厭學情緒。據多項調查結果顯示,厭學已經成為現如今學生們的主要情緒問題。

厭學的結果容易被父母誤認為是孩子智商有問題,為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就會變得急躁,甚至有些父母會對孩子絕望,說孩子“沒治了…‘沒希望了”等。在這種生活環境下,厭學對孩子的消極影響不僅是學習成績低於潛在能力,還會因此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個性品質。

通常來講,厭學情緒可分為三個等級:輕度厭學、中度厭學、重度厭學。輕度厭學表現為:孩子不喜歡或是不想學習,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偷工減料,學習時總是走神等,贏波就屬於這種情況;中度厭學表現為:孩子會經常逃課或是逃學;重度厭學會發展成為心理問題,屬於比較嚴重的厭學症,如品德、動機、個性或是軀體上出現問題,這種情況需要專門的心理輔導和矯治。

一般來說,輕度厭學症容易被老師和家長忽視,中度和重度厭學症容易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實際上,很多孩子都處於輕度厭學症的邊緣,它對孩子的隱性危害長而持久,所以理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更需要家長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加以引導。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孩子的厭學與他們是否聰明沒多大關係。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1.學生生活的壓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按照達爾文的“優勝劣汰”說,一部分學生自然落伍了,但他們又不能放棄,那麼他們將永遠是班級的後進生。更可怕是強烈的自卑感由此而生,時間一長,這些後進生又怎能不厭學呢?心理谘詢中曾收到很多孩子的來信,有一封信是這樣寫的:我是一名六年級的男生,我媽媽對我說,等我小學畢業就不讓我讀書了。其實我也非常非常怕讀書,每次考試總考最後幾名,同學們都看不起我,但老師說少讀了書將來會沒出息的,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事情還不僅僅如此簡單,那就是那些暫時過了“關”的學生,在後來的學習競爭中,仍然難免有差異,這主要指班級中的中等生及優生而言,那些中等生呢,除極少部分能通過努力而躋身於優生的行列外,大部分就似乎永遠隻是中等生了。雖然他們有使自己成為優等生的想法,他們也曾為之努力,但由於自身素質、學習方法等因素的影響,卻始終難願以償,一個人竭盡全力還是不能滿足願望,那他的原動力力和上進心就喪失了,中等生因此成為後進生而厭學也正如此。

那麼優等生為什麼也會成為後進生,也會厭學呢?這主要是心理負擔的作用,人人都有一個“麵子”觀念。優等生不願自己的鬆懈而讓師生產生不好的看法。因此他們時埋處處嚴於律己以保持現有的地位。無形之中,他們背上“保優秀生”的包袱,在學習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下,他們那本來就很脆弱的意誌是很容易受到操作的,往往一次的失利即會令他們一蹶不振,長此以往,這些優秀生會加入後進生的行列,而且他們一旦厭學,其後果更嚴重。

2.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本應是學生在校學習的加油站,但往往由於部分學生家庭成員的指導思想和教育方法欠妥,對學生造成厭學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那些家庭條件較優裕的,家長往往失之於偏愛或溺愛,他們生怕虧待了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要求常常有求必應,殊不知適當的教養是應該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過分的“撒嬌”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為有害,因為這助長了孩子的優越感,而喪失了他們的進取心而不思學習,厭惡學習。

尤其是一些農村學校的家長,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失當,要麼對孩子的學習不關心,使其覺得學習好壞無所謂;要麼過嚴,超出其能力水平;家長不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隻重視學習結果,當學生成績不理想時,家長便痛斥或體罰學生,使之對學習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

3.社會生活的誘惑

社會生活的大門時刻向學生敞開著,學生五花八門的社會生活景象。社會生活中那些不良風氣、錯誤的輿論導向,特別是改革開放而來的追求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濁流,無時不在摧折著學生那經不住誘惑的意誌。在這樣一種強大的合力下,學生在洶湧而來的厭學潮流麵前更顯得力不從心。

在農村很多不良風氣仍然存在,很多父母置孩子於不顧,白天忙著上班掙錢,一到晚上隻顧自己娛樂,一次去某市場,見一大群孩子圍坐在一起“吊金花”(紙牌的一種玩法)旁邊有人反映,這些孩子每天一放學便聚集在此玩牌,雖然不賭錢,但可想而知,在這些孩子眼中,玩牌肯定要比完成作業、看書有意思。

4.偶然因素的作用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偶然性,但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我們不能否認因為某些偶然事件的發生而給學生帶來的厭學的消極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一些教師對事情的思維過於簡單,處理過於疏忽,如不公正的對待學生,態度過於粗暴,言辭太偏激等等,教師的一時疏忽,留給學生的印跡一輩子也許會永遠抹殺不掉,也正是這些“疏忽”才導致了後進生難於“醫治”的厭學情緒。

消除厭學情緒的科學方法如下:

1.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信心是前進的動力,進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學習上,氣可鼓而不可泄,家庭教育的技巧就在於如何創設成功機會,滿足孩子高層次需要。厭學者的顯著特點是喪失了信心,若家長適當地降低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創設情境,幫助孩子成功並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會使孩子產生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動機,增強信心,克服自卑,糾正厭學情緒。在孩子每一次作業、考試或是成長經曆中表現有進步時,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表揚,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一個人有了成功的決心和信心才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家長還應該給孩子減壓、鬆綁,不要過分強調競爭:要多傾聽、多寬慰、多疏導,鼓勵他們隻要花了力氣,學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還要多關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

2.關注學習過程,注重密碼

家長不能因為成績好就將孩子捧得高高在上,成績差就將孩子狠狠地摔在地,對孩子想管教就管教,不想管就不聞不問。而應該科學地關注孩子的學習與變化過程,多與孩子進行交流,經常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常做朋友式的監督,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關注孩子的學習密碼,將學習與玩耍結合在一起,做到寓教於樂,然後揚長避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減少幫助,培養意誌

厭學的孩子對學習都有畏懼心理,對家長、老師和同學都存有依賴心理,總是希望得到外界的幫助。

為了孩子更好地發展,家長應該矯正孩子這種懶惰和懶散的行為習慣。可以采取減少幫助的方式,逐步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從而培養其意誌。良好的品質和意誌有助於消除孩子的厭學心理,對其做人和做事都有重要的作用。

4.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孩子一起製訂一份適合又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但不必完全改變家庭日常生活規律。另外,家長不要在孩子麵前為孩子的學習和對家庭教育意見的分歧爭吵,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嚀、萬囑咐,讓孩子感到嘮叨個沒完。要盡量減少或避免人情往來的應酬,嘈雜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心緒不寧、煩躁不安,不能靜心學習。另外,作為一名家長,還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經驗交流、訂家教報刊、閱覽有關青少年心理方麵的書刊等形式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如何塑造自身的人生價值等,幫助孩子消除厭學心理。

密碼44:這樣讓男孩學好英語

家長們也許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學生時代,不論是初中還是高中,班上大多數的男孩外語成績都不好,而且即使是成績很棒的男生,外語往往也是最令他們頭痛的科目。這種現象在我們的下一代中仍然存在。大多數家有男孩的家長都麵臨同樣一個問題:自己十幾歲甚至幾歲的男孩,就對外語產生了畏難情緒,他們先是對那些需要大量記憶的外語單詞很反感,接著那些多變的語法又讓他們心煩……

難道上天已經注定大多數的男孩學不好外語嗎?為什麼這麼小的男孩就對外語產生了畏難情緒呢?

的確,由於不處在外語的語言環境中,由於孩子們聽、說等鍛煉的機會很少,所以要想學好這門第二語言,需要男孩們拿出足夠的耐心和精力。我們都知道,男孩是坐不住的,男孩是沒有耐心的,所以他們討厭那些長長的單詞和多變的語法。如果男孩討厭上一件事情,即使這件事情對他很重要,他也不會懷著愉悅的心情和花太多的精力去做這件事情。所以,男孩要想學好外語,首先不應該對外語有反感。

另外,父母強烈的功利心往往是男孩不愛學外語的第二大因素。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這樣教育孩子:

“你怎麼就這麼笨呀,我像你這樣大的時候都能和外國人對話了。”

“人家別的孩子的英語成績都很好,你怎麼就考這麼幾分呀。”

“看人家小強都能用英文講故事了,你怎麼連幾個單詞還學不會呀。”

任何一個人學習語言都是有“靜默期”的,就好像小孩子剛剛出生其實就具備發聲能力,但他們要到一歲多才開始咿咿呀呀地說話一樣,隻有經過一年多的“輸入”才會有“輸出”。所以,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父母的心態首先要放平穩。如果家長的功利心太強,不顧男孩學習外語的特點,而盲目地催促孩子考級、與其他孩子進行攀比,這樣隻會使男孩學外語的積極性大受打擊,從而使他們越來越厭煩學習外語。

如果你的男孩的外語成績不是很理想,做家長的首先應該戒驕戒躁。要知道,隻有正確的引導才是提高男孩外語成績的最有效途徑。

1.提高男孩學外語的興趣

隻有讓男孩對學習外語有了濃厚的興趣,他才可能靜下心來去學。其實,對於這些愛表現、容易激動的小男孩來說,讓他愛上外語學習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小輝的媽媽不懂外語,有一次,別人送了她一個進口的化妝盒。兒子回家後,她正想向兒子炫耀,但是打開包裝後,卻無論如何也打不開盒子,更可氣的是上麵隻有幾個英文字母,一個漢字都沒有。媽媽沒有辦法,但又不好意思告訴兒子她打不開,隻得試著問兒子:“兒子,你來幫我看看。這個盒子上寫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