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課讓專家打理你的財富(1)(3 / 3)

若長期堅持這種資產配置的概念,不論市場如何起伏,你都能夠悠遊投資世界。當投資者確定了自己的投資目標、投資年限及風險承受力之後,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案就是隨後需要決定的了。

2007年9月1日,“2007中國國際資本市場論壇”在北京舉行。先鋒投資亞洲董事總經理喬·羅賓遜這樣說:

“我們公司在中國也有業務,我們是共同基金積極的倡議者,最終目標就是讓客戶獲得收益,晨星公司的發言也講到了有關內容。要實現總體投資回報高水平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使投資者獲得高的投資回報,這點的確非常重要。共同基金是非常好的投資理念,有很多投資者自己進行投資的時候要選股票,這需要有很好的背景知識和良好的投資技巧。這很麻煩,找一個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可以獲得專業意見,有針對性地進行投資。你購買了共同基金之後,有人會幫你理財。所以我們在進行共同基金投資時,大家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投資指導,成本比較低,而且也可以實現投資多樣性。”

“共同基金1927年在美國開始,1931年在英國開始。當時由於股市崩盤,後來就建立了共同基金。我們知道晨星公司是一個非常好的公司,除此之外,我們都是搞共同基金的。還有一點要跟大家講,共同基金得到了政府監管,而且剛開始創建時有一個標準收費尺度,大概是5%。5%的股息要作為管理費。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大概是20個基點的水平。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曆程中,共同基金的管理費大幅度降低了。”

“在美國,共同基金有非常好的益處,可以實現社會總體儲蓄,可以給養老金等社保資金提供很好的儲蓄功能。而且美國市場共同基金占了儲蓄規模的30%。還有一些不同的基金也都起到同樣的作用。”

“共同基金在全球總體儲蓄中也占到很重要的位置,20世紀末11萬億共同基金,過去7年已達到22萬億美元。現在有6萬多共同基金,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都有。不同國家共同基金的數量都不一樣,2006年美國已到10萬億的標準,幾個歐洲國家的共同基金差不多是0.5萬億或者5000億。不同國家共同基金在國內生產總值內的作用並不是很多的。在中國共同基金比例甚至要低於世界平均數,今後肯定會朝這個方向發展,即共同基金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會不斷增長,而且會占到50%,我相信會處於不斷增長的趨勢。”

“現在對共同基金的投資不斷增長,基金規模越來越大。世紀之交時,共同基金的規模發生了一些變化,股票市場利好,投資金融市場的回報也相對比較好。我們知道共同基金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共同基金也能夠很好地吸納投資者的投資。我們再看一看費用比率,即對於客戶來說,他所要交付的比例費用從美國的費用比率來說,這個比率還是不錯的,而且共同基金的管理人也努力地為投資者盡可能地降低成本。”

喬·羅賓遜所說的“共同基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金。選擇基金作為理財工具,的確是一個明智之舉。

老李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職員,家中積攢了一些閑錢。看到股市漲得很好,身邊朋友都賺了不少錢,這可讓老李好生羨慕。於是,他也奮不顧身地衝了進去,可老李剛進場,便趕上了大跌,並且一直在低位震蕩。現在老李對是否繼續炒股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不會炒股就別炒,買基金多好,有專業團隊和專家幫你打理。”朋友建議老李。

“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說過:‘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能贏過市場,那麼投資共同基金(美國對證券投資基金的稱謂),這樣會省去你的許多時間和金錢。’”

“當然,選擇專家理財,也並不是說你自己完全不需要基金方麵的知識。能夠分清基金的種類,確定自己的預期收益率大小;知道基金有波動,基金追求的是長期平均收益,在短時期內不可能讓你暴富。買了基金也存在著風險,不等於抱上一棵搖錢樹。這棵搖錢樹也會有‘大小年’,甚至可能也會死。”

“反正你不是專家,直接投資股票也不行,還不如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

於是老李開始在理財師的指導下購買基金,不到一年工夫,原來投入的3萬元資金已經變成了4萬多元,收獲頗豐。老李購買的基金是經過銀行理財師精心挑選的,所以收益率一直不錯。老李很高興地說:“平時我工作比較忙,沒有太多的時間顧及理財的事。我覺得買基金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像股票那樣天天看,買了就放在那兒不用勞神,真正是由基金專家來幫你理財。”

買基金,不是選銀行

首先你要明確,基金和銀行沒有什麼關係。

銀行隻是基金的代銷機構,而且銀行也隻是基金產品的代銷渠道之一。基金產品還可以通過券商等渠道購買。另外,基金資金通常都托管在銀行。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屬於銀行的,因此你去銀行時業務員往往會向你推銷銀行的理財產品,而不是基金。

買基金不是選銀行,而是選好的基金公司、好的基金及好的基金經理。

首先選擇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整體實力是挑選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實力的基金公司往往不止一隻金牌基金,而是在不同的產品線上有一個係列的基金組合,而且該公司旗下的基金業績排名都比較靠前,絕大部分時間都可以達到或超過其預設指標。優秀的基金管理公司不僅能抓住短線機會,更注重把握中長線的投資方向,給投資者提供穩定持續的投資回報。對業績表現大起大落的基金管理公司,必須謹慎對待。

截至2007年6月,我國基金管理公司共有58家。要選擇一家優秀的基金公司,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考察:

首先考察基金公司的股東實力、曆年來的經營業績及其內部管理。

公司股東實力。擁有深厚金融背景、雄厚實力的股東,可以讓基金公司獲得一個比較好的運營與發展平台。

公司曆年來的經營業績。投資者不能隻看基金公司某一隻產品的短期表現,還要全麵考察公司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旗下基金整體業績出色的公司才更值得信賴。

基金管理公司的內部管理。有些基金的投資組合是由包括多個基金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基金管理小組負責的,有的基金則由一兩個基金經理負責。後一種投資管理形式受個人因素的影響較大,如果遇到人事變動,對基金的運作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對於基金投資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製度及注重集體管理的基金公司,決策程序往往較為規範,行動起來也比較有針對性。他們以往的經營業績較為可靠,也更具持續性。

其次是對基金的選擇。投資者必須考慮被選基金的投資目標是否與本人的財務目標相一致,要收益與預計相匹配,風險能承擔,流動性適合資金流向。老基金,須看相當一段時間的曆史業績,包括總回報率以及以往風險業績評價;新基金,主要看基金的招募說明書,基金契約。費用成本方麵,認申購費、贖回費大家都已經了解,但投資者都比較忽略基金的年度運作費。年度運作費年年提取,日積月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例如,用10萬元投資基金,假設該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為10%,若年運作成本費為1.5%,則20年後為49.725萬元;若年運作成本費為0.5%,則為60.858萬元。

第三是對基金經理的選擇。由於基金業的發展在我國的曆史較短,大家對基金文化的理解有限,國際上著名的基金經理,不僅僅是大家所理解的一個優秀經紀人,一個優秀操盤手,更是一種理財理念的掌門人,經過市場的錘煉成長為經濟專家。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經理的時候,不要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與其他投資相同,基金經理過去的業績並不是其未來成功的保障。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的韌性尤為重要。投資者有必要研究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經常關心基金經理最近的運作是否發生了變化,有無一貫性;基金經理為客戶提供自己對市場的看法與自己的投資目標是否一致等。特別是積極成長型的基金經理,都推崇一種自下而上的投資策略,這種策略對基金經理的要求相當高。

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經驗、業務素質和管理方法很重要。另外,投資團隊是否經曆過熊、牛市的完整考驗,也可以作為參考。但是要評判基金經理很難。你無法了解基金經理的為人,更無法了解基金團隊的實力。普通投資人不可能去基金公司考察,光憑網絡和報紙上的隻言片語,你根本看不懂,摸不透。更何況這許多的消息還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你既看不明白,也不敢相信。

其實你可以通過各種信息自己作出判斷。同股票一樣,各家基金也會有投資報告。作為了解基金詳情的第一手資料,投資者通過閱讀不同基金的定期報告,在投資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僅可以對所持有基金的狀態進行簡單的判斷與分析,也有助於選擇基金,獲取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