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財務報表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金融企業會計製度》及《證券投資基金會計核算辦法》等進行編製的,各基金都會定期發布自身的財務報表和投資報告,投資者可通過基金公司的網站進行下載閱讀。基金的定期報表共分為年報、半年報和季報三種。其中,年報與半年報披露信息較多,也較為繁雜,而季報就成為“簡裝版”,作為普通的基金投資者,讀懂季報就成為基本功。
在一份基金季報中,投資者首先看到的是該基金產品概況、淨值表現和簡要的投資策略,由於報告推出要滯後於報告所記載的信息截止日一段時間,所以對於基金的絕對收益可以作為大致的參考。在基金對於市場展望的闡述中,投資者可以清晰地了解該基金的投資思路及對市場的分析和行業的配置策略。
基金的淨值增長率可以反映出基金經理的水平和能力。在同等的條件下,一隻基金的淨值增長得更快,更高,說明這隻基金的增值潛力比別的基金更大一些,這就是一隻出類拔萃的優秀基金。
反之,如果一隻基金的淨值增長比別的基金要慢很多,低很多,那麼這隻基金的增值潛力就相對較小,這就是一隻有差距的基金。基金的優劣差距,隻有在同等條件下相互比較才能看得清楚,評判得明白。
作為一隻基金的成績單,投資者可以對該基金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也可憑此與其他基金進行初步的橫向比較。但投資者也應該認識到,以往的業績並不能代表其未來的收益。
正是因為業績可以反映出基金的優劣狀況,所以人們才會熱衷於搞出許許多多的基金業績排行榜,為的就是尋找出優秀的基金來。其中,最著名最權威的是《晨星基金業績排行榜》。
1990年的時候,彼得·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地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
麥哲倫基金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彼得·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
在彼得·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隻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落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
作為一名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對普通投資者如何挑選基金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基金投資法則一:盡可能投資於股票基金。
彼得·林奇是著名的選股型基金經理,他對股票的偏愛貫徹始終。彼得·林奇給基金投資者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盡可能投資於股票基金。理由是從證券市場長期發展來看,持有股票資產的平均收益率要遠遠超過其他類別資產。對基金投資者來說就是盡可能投資於股票基金。
這個法則可能正是眼下不少基金投資者最擔憂的問題:如果股市發生大幅震蕩或調整怎麼辦?彼得·林奇的意見是,如果你不能比較好地預計到股市調整的到來,那就堅定地持有。
美國曆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股災,哪怕你一次也沒有避開這些股災,長期投資的結果也遠遠強於撤出股票投資。最關鍵的是投資者不能因股市的調整而恐懼、撤出股票投資。“但是,這需要有非常強的意誌力。”
基金投資法則二:忘掉債券基金。
彼得·林奇以偏愛股票投資著稱,但這一法則並非完全由個人偏好所致。
彼得·林奇有兩個理由:理由一,與法則一相同,即從資本增值的角度看,債券類資產收益遠不如股票;理由二,如果投資者青睞固定收益,那麼不如直接購買債券。因為從實踐來看,債券基金的收益並不比單個債券更好,而購買債券基金,還要支付昂貴的申購費、管理費。而且持有基金的時間越長,債券基金相對債券的表現就越差。彼得·林奇把這一法則戲稱為:“沒有必要付錢請馬友友來聽收音機。”
基金投資法則三:按基金類型來評價基金。
不同類型的基金,在不同的市場時期和市場環境下可能會表現不同。如果因為價值型基金近期表現持續落後於市場而認為該基金不佳,可能就錯過了一隻很好的價值型基金。而投資者經常犯的錯誤是,“他們總是在最需要忍耐的時候失去耐心,從價值型基金跳槽到成長型基金,其實前者正要走向複蘇而後者可能馬上開始衰落。”
彼得·林奇為投資者指出了分析基金收益對比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投資者比較基金收益的差異,要基於同一投資風格或類型,而不能簡單地隻看收益率。各種風格中,都有優秀的基金,而不同風格的優秀基金則是投資者構建組合的良好備選對象。如果某基金頻繁地變更投資風格,對投資者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彼得·林奇的經驗認為,“基金管理人缺乏嚴格的投資記錄約束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積極的效果,但這些都隻是暫時的。”
基金投資法則四:忽視短期表現,選擇持續性好的基金。
如何選擇表現優異的價值型基金、成長型基金,或者是資本增值型基金呢?彼得·林奇認為,大多數投資者是通過基金以往的表現來選擇的,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然而,在彼得·林奇看來,“這些努力都是白費的。”
基金業中的短跑冠軍未必能是長跑冠軍。基金更長一段時期內業績表現是否穩定,是否表現出持續性更為重要。“但這並不等於不應該選擇具有長期良好表現的基金,而最好是堅定持有表現穩定且持續的基金”。
基金投資法則五:組合投資,分散基金投資風格。
在投資基金時,也就是構建了一個組合,而構建原則是,分散組合中基金的投資風格。
彼得·林奇認為:“隨著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具有某種投資風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類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現。適用於股票的原則同樣適用於共同基金。”投資者不知道下一個大的投資機會在哪,因此對不同風格的基金進行組合是必要的。
彼得·林奇把這樣的組合稱為“全明星隊”。也就是從各種風格、類型的基金中,都挑選出滿足其他法則的優秀基金,作為備選對象,然後再從中構建投資組合。
基金投資法則六:如何調整基金投資組合。
已經持有一個基金組合時,如何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投資呢?彼得·林奇提出了一個簡易的一般性法則:在往組合中增加投資時,選擇近期表現持續不好的風格追加投資。注意不是在基金投資品種之間進行轉換,而是通過追加資金來調整組合的配置比例。
彼得·林奇的經驗證明,這樣的組合調整方式,往往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因為長期平均來說,買進下跌的板塊,其風險比買進已經上漲的板塊更小。
基金投資法則七:適時投資行業基金。
在適當的時機,投資行業基金,是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資法則七,實際上是法則六的運用,隻不過風格區分更明確地體現在行業區分。
彼得·林奇認為,“理論上講,股票市場上的每個行業都會有輪到它表現的時候。”因此,在往組合中增加投資時,選擇近期表現暫時落後於大盤的行業。這和風格調整是一致的,投資者要做的是如何確定表現暫時落後於大盤的行業。如果更細致一些研究,那些已經處於衰退穀底,開始顯示複蘇跡象的行業是最好的選擇。
以上是基金大師彼得·林奇的建議,你可以作為參考。但對於任何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都是獨立思考的能力。曾經有人問巴菲特:如果出現問題的話,你去請教什麼人?巴菲特回答說:“真正出現問題的時候,隻有對著鏡子說話。”
遇到問題和新情況的時候,必須通過自己的思考去最終解決問題。相信你一定能挑選出合適的基金。
基金也會跌嗎?——關於基金的風險
基金也會跌嗎?基金也有風險嗎?
你該知道,任何投資行為都會有風險。投資基金的特點在於由專業人士管理,進行組合投資分散風險。雖然基金投資顧問們研究出一些方法協助投資者避開高風險,但完全避免風險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同種類的基金,其風險程度各異。如積極成長型的基金較穩健,成長型的基金風險大,投資科技類股票的基金較投資指數型基金風險大,但投資此類基金收益也比較大。
投資者一旦認購了基金,其投資風險就隻能由投資者自負。基金管理人隻是替投資者管理資產,但不承擔根據“基金契約”或“投資協議”的條款進行投資而導致的任何投資風險。
為了規避風險,基金公司專門設有一個風險控製委員會。如果基金沒有風險,那麼也就沒有必要設立這個委員會對基金的運作進行嚴格的風險控製了。
風險控製委員會,主要負責投資及其他風險的控製和管理。在基金管理公司內部主管投資業務的一般是投資決策委員會,而風險控製委員會則為投資決策委員會提供關於投資風險控製方麵獨立而客觀的意見或建議。
具體地說,風險控製委員會負責對基金投資的風險進行評估和防範,製定基金管理公司內部控製投資風險的政策,保證基金資產的安全。另外,風險控製委員會還負責組織對公司內部員工嚴重違法、違紀事件的調查。有關風險控製委員會的職權在基金管理公司內部有著明確的規定。
那麼,基金主要有什麼風險呢?
總的來說,基金投資的風險來自於內、外兩個方麵。
外部風險
外部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基金品種本身的風險不同種類的基金具有不同的風險。對於開放式基金,存在申購、贖回價格未知的風險。投資人在當日進行申購、贖回基金單位時,所參考的單位資產淨值是上一個基金交易日的數據,而對於基金單位資產淨值在自上一交易日至交易當日所發生的變化,投資人無法預知,因此投資人在申購、贖回時無法知道會以什麼價格成交。這種風險就是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價格未知的風險。封閉式基金存在到期風險,應注意封閉型基金到期都要清盤的,而清盤價便是基金到期時淨資產值,市盈率對其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