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文君酒(1 / 2)

這年輕貌美精通音律的美女正是富商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司馬相如一看有佳人在側,便頓生愛慕之心,便施展手法極其嫻熟的拔動琴弦,這琴聲時而激越,似萬馬奔騰;時而又婉轉,如同泉水叮咚。司馬相如連彈了兩個曲調,其中有一曲名叫《鳳求凰》,文君潛立屏後,偷看司馬相如,見司馬相如瀟灑豐姿,一表人才,不覺一見鍾情。卓文君返回屋裏,心中總不能平靜如同有隻小白兔在亂蹦亂跳,耳邊全是回響著那美妙動聽的琴聲。她心裏思念著相如,這時丫環青兒來了。青兒眉眼帶笑的道:‘小姐,我家請來的貴客,你猜是誰?’文君道:‘我哪裏曉得。’青兒道:‘你猜嘛?’文君又道:‘死丫頭,你要知道就快快告訴我。’青兒笑道:‘這年輕漂亮的貴客叫做司馬相如,可是一個大才子噢!’卓文君早就聽說過司馬相如的大名,也知道他才華橫溢,便臉一紅,低頭不語了。青兒倒也聰明玲俐,見狀忙道:‘小姐的心思我早知道了,你定是看上了這位大才子!’文君白了青兒一眼,罵道:‘瞎講,小心爛了你的舌頭。’邊說邊來追打青兒,青兒笑著求繞道:‘好小姐,我不說就是了。’文君笑而不語,進屋去睡了。晚上文君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夜不能寐,司馬相如的聲影,琴聲,曲詞一齊湧到眼前,文君心想:假如這司馬相如對我有心,我亦有意,為何不和他結為恩愛夫妻。曲詞中又一語叫‘中夜相從’,這卓文君倒也是個敢愛敢恨的前衛女性,於是下定好、決心非嫁司馬相如不可!後來又在丫環青兒的幫助之下,一天夜晚,卓文君私奔和司馬相如一同回成都去了。其父卓王孫聽說女兒隨一個窮小子司馬相如走了,大怒道:‘這丫頭也太不像話了,老子以後一分錢也不給她,看她怎麼混下去!’家人們都勸阻卓王孫,卓王孫就是不聽。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回到成都,一看司馬相如家中家徒四壁,甚是貧寒,司馬相如成天就會舞文弄墨,也不會賺錢養家。過了一段時間,卓文君對司馬相如道:‘我們一起會我老家去,去向那裏的朋友借點本錢做點小生意,自食其力,安居樂業。’司馬相如也對卓文君言聽計從,於是二人結伴回到臨工縣,找故友借了點錢開了個小酒坊,司馬相如放下大才子的架子,腰裏多了一條短圍裙,和夥計們一塊幹活;而卓文君則坐在大酒缸前親力親為的給顧客們打酒。美女卓文君開了酒坊的事,很快整個臨工小縣城都轟動了,卓王孫怕丟了麵子,隻好拔出家僮一百名,錢一百萬貫,還有文君的全部嫁妝。文君和司馬相如得到這筆錢之後,便關閉了酒坊回成都買田置宅;司馬1相如後來又受到了皇帝的賞識,當了大官,卓王孫後來也後悔把文君嫁給司馬相如太晚了,後人便把當年卓文君買過的臨工酒稱為文君酒,流傳至今。”

納蘭聽了,歎道:“好一段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真是大快人心啊!”

這時又有一個丫環將文君酒倒出,隻見這酒液清澈透明,酒香濃鬱撲鼻。眾人一品,酒味甘潤醇香,讓人未飲先醉了三分。納蘭又道:“在下聽說唐代詩人杜甫有《飲中八仙歌》一首,在曆代飲酒詩中高標絕響,無人能望其項背,今日大夥高興,在下願誦此歌以助興!”說罷,納蘭誦之曰: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之鬥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步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留。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大離鏽佛前,醉中行行愛逃禪。

李白一鬥詩千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孫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宴。”

脂兒聽了,卻道:“此詩歌聽起來有點怪,貌似無頭無尾,驟起驟落,風格和杜少府曆來所作嚴謹的七律迥然不同,具體是說些什麼呢?”

納蘭解釋道:“這《飲中八仙歌》講得是當年長安城中的八個著名酒徒,這八人個個嗜酒如命,且又曠達,此詩以洗練的語言,寫意的白描手法,寫出了此八人獨具的神態,如同一架八開屏風一般,分別展示了八幅酒徒之像,堪稱是一首風格獨具的肖像詩。我們來看這第一句詩寫得是詩人賀知章,他是八酒仙中年事最高,資格最老之人。當年在長安城中,他曾解金裘來換酒為樂,詩句中寫他唱醉酒之後,騎馬的姿態就像坐船一般搖來晃去,醉眼朦朧中,眼花繚亂,跌進枯井中後竟然會在枯井中熟睡不醒。詩人杜甫用極為誇張的藝術手法,描摹了賀知章酒後騎馬的醉態與醉意,彌漫著一種諧瘧滑稽與歡快的情調,惟妙惟肖表現了他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征。第二個所寫的酒中人物是汝陽王李元進,他是唐玄宗的侄子,風流倜儻,姿質明瑩,小名叫花奴,寵極一時。李元進還會玩羯鼓,技藝據說還出自玄宗的親傳,有一次在他玩羯鼓時,唐玄宗曾拔下一朵花放進李元進的帽子上表示讚賞,正因為如此得寵,他才敢飲酒之後還上朝拜見天子。他一生嗜酒如命,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輛裝酒的曲車,竟然流起了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去。相傳那酒泉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裏元進因為是皇親,所以有資格襲臨封地,才會有移封之念頭。詩人杜甫就抓住李元進出身皇族這一特點,細膩地描摹了他好享樂的心裏和醉態,下筆真實而有分寸。第三個出場的是李適之,此人的大唐天寶年間的丞相,喜歡聚眾狂飲,飲酒日費萬錢,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吞吐萬川之水一般。後來他為奸相李林甫所排擠,丟了官,回家與親友會飲,雖酒興未減,卻不免發發牢騷發泄一下,還寫詩諷刺奸相李林甫。第四個出場的是瀟灑名詩美少年崔宗之,這是一個倜儻灑脫,少年英俊的風流人物,是當時大臣吏部尚書崔日用之子,襲父封齊國公,官至侍禦史,傳說他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天下,旁若無人,喝醉之後,又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他還是李白的好友,常在月夜和李白在江中詩酒唱和。第五個出場的是素食者蘇晉,此人為開元進士,任戶部侍郎,他一麵耽禪,長期齋戒,一麵又嗜飲,經常醉酒,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一幹二淨。他處於齋與醉的矛盾鬥爭之中,結果又往往是酒戰勝了佛,所以他就隻好不守佛門戒律,醉中逃禪了。第六個是中心人物詩仙李白,李白一生不畏權貴,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的大聲呼喊:‘臣乃酒中仙也。’詩人杜甫將李白塑造成了一個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王侯的藝術形象,令人難以忘懷。然後出場的是草書聖人張旭,此人以狂草傳世,他常常大醉後借酒揮毫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雲煙般舒卷自如;世人隻要得到他的片紙隻字,都視若珍寶,世代珍藏。後人將張旭的草書和李白的詩詞,以及將軍裴旻的劍舞合稱為三絕。最後一個出場的人物是辯論家焦遂,此人是個布衣平民,喝酒五鬥才有微醉,那時他卻更顯得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驚動了席間在座的人,表現了其雄辯的口才和卓越非凡的見識。這首《飲中八仙歌》語調幽默詼諧,色彩明快,旋律輕快,情緒歡樂,八個人物祝次分明,每個人物性格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多樣而又統一,似一個整體,而又各有千秋,在藝術上獨具一格,乃是飲酒詩中的佳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