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峰———“0”的突破,奧運豐碑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扣人心弦的男子自選手槍比賽就要開始了,許海峰站在40號靶位上等待比賽開始。許海峰的等待不僅僅是他自己的等待,也是中國運動員乃至全體中國人的等待,許海峰的身後聚集著中國人的盼望,“東亞病夫”的稱呼多少年來一直如影隨形地跟隨著中國人,中國人需要證明自己。這時候希望似乎都集中在許海峰一個人身上……比賽終於開始了,許海峰穩穩地把槍舉過頭頂,深呼一口氣又慢慢放下,然後又一次抬起手臂,氣定神閑扣動扳機,子彈筆直地射向50米外的靶心……揚聲器裏播出這一輪的成績,許海峰,10環……誰能知道站在這個比賽台上的許海峰,距離他正式開始練習射擊隻有不過兩年零一個月的時間。他憑著超乎常人的天賦,在這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裏,完成了從一名外行到國家隊隊員的驚人“飛躍”。而在此之前,他隻是供銷社裏的一名普通職員。
許海峰短暫的射擊職業生涯,讓很多人對於許海峰在奧運會上的表現並不看好。許海峰沒有參加開幕式,一直把自己關在屋裏,直到比賽開始之前,才亮相普拉多射擊場。但是他的亮相並沒有人去關注,人們將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第20屆奧運會金牌得主斯卡納克爾身上。
隨著許海峰的表現越來越精彩,他的身後開始聚集起人群圍觀,很多人都在認真地觀賞這名中國小夥子的風采。前兩組,打得十分順利。然而就在第3組開始後,許海峰打出一個8環,他自我感覺不太好,決定去休息一會兒,調整一下緊張的心情。休息回來,許海峰的狀態依舊不是很好。許海峰前三槍打出了10環、9環、9環,但在第4、5槍時隻打了兩個8環。此時的斯卡納克爾趁機趕了上來。
形勢突變,有些人開始向斯卡納克爾的靶位那邊湧去。到了決定性的最後3發子彈,許海峰5次舉起手槍,又5次放下,然後:10環,10環,9環。當裁判長宣布許海峰的成績為566環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成功地改寫曆史。
在場的中國人欣喜若狂……許海峰終於超過斯卡納克爾,奪得冠軍。這是中國人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金牌。
頒獎典禮上,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起,五星紅旗飄揚在賽場的上空。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激動地握住許海峰的手:“這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一天。”許海峰用事實證明,我們並不是外國人口中的“東亞病夫”。
李嘉誠———華人首富
李嘉誠,長江實業集團主席,外號“超人”,是香港風雲人物。20世紀60年代中期,香港地產陷入低潮時,他看準時機大舉入市,由塑料廠主搖身一變成為地產大王,之後長江集團急速壯大,業務伸展到世界各地。
李嘉誠現在控製長江、和黃、長建、港燈四家上市公司,業務範圍由地產、電信、貨櫃碼頭以至超級市場十分廣泛。計至2000年2月15日,其集團總市值達8060億港元。
李嘉誠於1928年出生,他由一名店鋪學徒登上華人首富寶座,絕非靠一朝一夕的努力或一蹴而就的運氣。他成功的秘訣是:一、以誠相交,信譽為本;二、目光遠大,穩健發展;三、人才至上,集思廣益;四、抓住機遇,全力投入。
李嘉誠祖籍是廣東潮州,祖父李曉帆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親李雲經畢業於省立金山中學,曾在蓮陽懋德中學任教,在宏安崇聖小學、庵埠郭壟小學出任校長等職。李嘉誠的童年時代正趕上日本軍國主義大舉侵略中國,潮汕一帶民眾飽受日軍侵略之苦,李雲經攜妻帶眷,輾轉來到香港。
從小,李嘉誠就喜歡看書,一看書就如饑如渴地看個沒完沒了。他為自己學曆不足而深以為憾,為了迎頭趕上,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讀書。
他說:“我的知識基本上是靠讀舊書而得。買來的舊書讀完了,就賣掉,然後再買舊書繼續讀。”
最初,李嘉誠在一家塑料褲帶製造公司工作,年僅二十歲的他就被提升為業務經理。但他不滿足於此,他要創辦自己的公司,開拓一種新的市場需求的產品。在擔任業務員期間,他不斷探索,各處走動,對市場了解可謂入木三分,顧客要什麼,什麼貨品暢銷,未來市場前景如何,他心裏都有數。
在當推銷員的日子,李嘉誠每天工作16至20小時,早上9時上班前,他到其他地區發掘新客戶。晚上,他又跑到工廠視察跟單。
一次,老板以營業額計算,派發年終花紅,李嘉誠排第一位,花紅高出第二位七倍。
1950年,李嘉誠開設塑料廠,取名長江。他認為,不要嫌棄細小的河流,河水彙流,才可以成為長江。要不斷吸收新知識,留意世界經濟和政治形勢,甚至要稍跑在社會之前。他經常對屬下說:“做生意要以誠待人,不投機取巧。對顧客許諾的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要千方百計地履行承諾。贏得顧主的信賴,比什麼都重要。”
作為創業的第一步,他選中了自己非常熟悉的塑料業。塑料是二戰後的新興產品,由於它具備便於加工、經久耐用和價錢便宜的優點,有著很大的發展前景。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塑料花因物美價廉,很快打入國際市場,十分暢銷。
與此同時,香港作為世界最大的自由港之一,具備世界上最先進的現代通信網絡,又北靠中國內地廣大疆域,麵向南海,成為東方航運樞紐,其地理位置的優勢,少有其他地區可比。
李嘉誠看準香港將出現經濟空前大繁榮的黃金時代,而香港乃一彈丸之地,勢必帶動房地產熱,寸土寸金的時刻即將到來。於是他從1958年開始,步步為營,有計劃、有選擇地低價購買房地產、土地,並創辦了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
70年代中,長江擊敗置地,投得地鐵公司那塊位於中環郵政局的地皮。問李嘉誠經商多年,最引以為榮的是什麼事情,他說不是擊敗置地,而是他有很多合作夥伴。合作後,仍有來往。比如投得地鐵公司那塊地皮,是因為知道地鐵公司需要現金……他說,你要首先想對方的利益:為什麼要和你合作?你要說服他,跟自己合作會有錢賺。
李嘉誠對下屬的管理之道是:你首先要讓他們喜歡你。他認為:管理一間大公司,你不可以每樣事情都自己親力親為,首先要讓員工有歸屬感,使得他們安心工作。長江實業公司的高級職員表示,李嘉誠的成功在於一來懂得掌握時機,乘機吸納;二來速戰速決,在最有利情況下達成交易。
李嘉誠決策快、開會快、雷厲風行。“我開會很快,45分鍾。其實是要大家做功課,當你提出困難時,請你提出解決方法,然後告訴我哪一個解決方法最好。”他打了一個比喻:“我是雜牌軍總司令,難道我拿機槍會好過那個機槍手嗎?難道我可以強過那個炮手嗎?總司令懂得指揮就可以了。”
李嘉誠說:“1957年、1958年,我賺了很多錢。那年,我很快樂。一年後,快樂換來迷惘,我想:有了錢,人生是否就可以很快樂呢?”左思右想,他終於想通了。“當你賺到錢,等有機會時,就要用錢,賺錢才有意義。”於是,他熱心支持內地及香港的教育與醫療事業,多年來各項捐款達30億港元。
他於1981年創辦汕頭大學,捐資逾12億港元,該綜合性大學設有醫學院及四所附屬醫院,現有學生5000多人,並已有10000多名畢業生。
對於教育孩子,李嘉誠有一套方法。他用生活的道理教導兒子李澤钜、李澤楷。溫室裏的幼苗不能茁壯成長,他就帶他們看外麵的艱辛,帶他們坐電車坐巴士,又跑到路邊報紙攤檔,看小女孩邊賣報紙邊溫習功課那種苦學態度。
每逢星期日,李澤钜、李澤楷兄弟必定跟父親出海暢泳,然後上演一幕壓軸好戲。“他們一定要聽我講話。我帶著書本,是文言文那種,解釋給他們聽,然後問他們問題。我想,今天他們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中國人最寶貴的經驗和做人宗旨。”
李嘉誠將中國人最寶貴的經驗和做人宗旨,發揚在做生意上,長江集團業務包括物業發展及投資、房地產代理及管理、酒店、投資證券、貨櫃碼頭、零售及製造、通信、能源、基建項目及建材等。
長江集團奠基於香港,業務範圍遍布國內及世界各地。在7大工業國,除意大利外均有大規模的投資及經營,近來更發展到其他10多個國家。
李嘉誠獲英國劍橋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加拿大卡加裏大學頒授的名譽博士學位。
李嘉誠的兩位兒子,長子李澤钜,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副主席、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副主席及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次子李澤楷,現任盈科拓展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副主席。
冰心———中國現代文壇巨匠
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一位海軍軍官的家庭。她的童年常與大海為伴,她早期的作品經常滿懷深情地描寫大海。1923年冰心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獲文學學士學位和金鑰匙獎。之後,赴美國威爾斯利大學學習英國文學,1926年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後來還在雲南呈貢師範學校、日本東京大學任教。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包括美、英、德、日、意、印、瑞士、瑞典和蘇聯。
冰心的文學創作始於1919年。這一年,她首次以冰心的名字發表了小說《兩個家庭》,它與其後發表的《斯人獨憔悴》、《超人》等一係列“問題小說”,反映了當時封建婚姻對婦女的摧殘,知識青年報國無門的呼喊以及軍閥混戰帶給民眾的苦難,吸引了千萬讀者。曾有評論家指出,1921年冰心發表了散文處女作《笑》,情文並茂,堪稱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第一篇白話美文,她的創作促進了白話文正宗地位的確立。其後她創作的散文、小說、詩歌《寄小讀者》、《往事》、《小橘燈》、《繁星》、《春水》等作品,被當時的評論家譽為“鑲嵌在夜空裏晶瑩的星珠,又像是一池春水,風過處,漾起錦似的漣漪”,一時間她的作品被譽為“冰心體”,被青年人爭相模仿。冰心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證明了白話文一樣可以寫出優美生動、縝密凝練的散文。冰心的文學創作還深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文學成果之一。
在7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冰心老人為我們留下了散文、詩歌、小說以及翻譯作品700餘萬字。她的作品內涵豐厚,講究、精致,影響深廣,有許多被譯成日、英、德、法等國文字。她的作品重版率高,19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冰心小說散文選集》直到90年代還在重印,前後印刷11次,發行17萬餘冊,少年兒童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三寄小讀者》至今再版達10次,發行40萬冊。
冰心的作品影響了幾代讀者。著名學者、作家楊絳對記者說:“在冰心先生麵前,我是一個讀者和學生,我在中學時讀冰心先生的《春水》、《繁星》、《寄小讀者》,這些詩歌、散文是我小時候最早接觸的新文學作品,我當時非常崇拜她。上大學後我讀了她的譯作《先知》,非常佩服她。
因錢鍾書晚年住院與冰心先生作了醫院的鄰居,我每年給她送花。我向來稱她為冰心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