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總也靜不下來的人忽然就動不了了,桑蘭心裏癢癢得難受,特別是剛受傷時,要戴脖套,插鼻管、胃管,沒辦法吃東西,咽口水也疼,連動一動都困難。她不敢相信自己怎麼就突然發生這樣的事情呢?一想到可能一輩子也不能恢複就難過得要命。“但慢慢地我覺得事已至此,我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會給我帶來什麼?沒有辦法,難道整天哭嗎?要不然讓我去自殺?不會吧,自殺好還是這樣好呢?我肯定是沒有勇氣自殺的。沒有退路的時候你隻能往前走,適應現在的生活,這會讓人好過許多。”她沉吟一會兒後繼續說,“有時候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我沒有受傷,我不過是一個很平淡的人,退役之後可能去讀書,然後當教練,一生也就這樣。可是現在我覺得接觸的東西很多,可以參加各種活動,生活更加豐富。”桑蘭又笑了,這笑容成熟中帶點剛強,是一個曆經磨難的女孩的笑。

2002年9月,桑蘭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係破格錄取,就讀廣播電視專業。每周五天,父母推著她坐輪椅趕到學校上課。她盡力地想伸出手指,數給我看她要學多少門課程:“《中國新聞傳播史》、《新聞攝影》、《中國文學》、《英語》、《法學概論》……”桑蘭對自己此外還選修了《奧林匹克文化》和《19世紀歐洲浪漫音樂史》解釋說:“我想將來對我做傳媒肯定會有幫助。”學校為她提供了單人宿合,還將她學習的課程盡量都安排在一樓教室裏講授。課堂上同學們可以幫她做筆記,但回家以後的溫習都要靠電腦幫忙。她的鼠標是在美國特製的,比一般鼠標要大幾倍,中間有個可以活動的大球。她在鍵盤上的按鍵活動則是通過兩根卡在手掌上的小棍以手臂的力量帶動完成的,而且敲起字來速度飛快。顯然她已經是個電腦“高手”了。

桑蘭很勤奮,用她自己的說法是“出勤率很好”:“在北京大學裏讀書的都是強者中的強者啊,很了不起,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有時候很辛苦,甚至會覺得透不過氣來,但我不能辜負大家的期望吧,我的使命感還是很強的。”她又笑了,雙臂在麵前交叉起來,很滿足的樣子:“人這一生就是不停地忙碌一些事情才覺得享受,挺好的!”

除了掛在牆上的照片,桑蘭還有好幾大本影集,其中藝術照居多,她那些或成熟或天真、或嬌羞或沉思的造型,無不明豔照人。據說還真有導演找過她排戲,可那個角色在劇中是從頭哭到尾的,桑蘭覺得太不適合自己,拒絕了。這個生性樂觀的姑娘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加盟美國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的星空衛視,做體育節目的主持人。這是一檔在中國本土製作和播出的電視節目,名字就叫《桑蘭2008》。“人的很多愛好不是自己能馬上發覺的,需要慢慢地接觸,需要有一個外來的環境給你機會,然後你會發現,原來我對這個事情有興趣。”桑蘭選擇學習新聞專業,以及願意到電視台去做主持人,都跟她一直以來保持與媒體的“親密接觸”

有關———那是一個她熟悉同時又很陌生的行業。她熟悉是因為她曾無數次地麵對鏡頭和話筒,隻不過講的都是自己,並且應對如流;她陌生是由於自己生平第一次將話筒對準別人,讓對方說話。“好緊張啊!”桑蘭講起她的第一次實戰經曆又是擠眉又是聳肩膀,仿佛剛從現場下來。

那是去年9月,第三屆國際特奧會在中國的陝西舉行。因為默多克新聞集團是國際特奧會最大讚助商,星空衛視派出桑蘭采訪國際特奧會首席執行官。“第一次采訪的就是外國人,而且是那麼大的官,他的姐姐就是施瓦辛格的夫人,是美國很有名的主持人。我的采訪內容還要在美國播出。星空衛視的老板也在那裏看著我,燈光打得那麼亮,頭上伸著大話筒,有兩部攝像機對著我們,我實在太緊張太緊張了,因為我知道這已經不是實習,是真的采訪啊!”桑蘭的描述很急促,仿佛依然很緊張地被包圍在無數專業的目光裏。她這才知道被人采訪和采訪人完全是兩回事,盡管編導寫好了問題,給了她很多對方的背景資料,桑蘭還是緊張得“跟在空中飄一樣,上也上不去,落也落不下來”。後來節目總監說你就當是在玩呢,你可以拿著稿子上,想不起來就看一看。後來連那位將要被采訪的“大官”都反過來安慰桑蘭:“你不要緊張,你不要緊張。”隻有星空衛視的老板還在要求她別看稿子。桑蘭抓著稿子像抓著救命稻草,哪裏肯放?

終於上場了,她心裏隻希望對方講得慢一點,好讓她有時間去想自己的問題:“還得跟他說的扣上,要不人家正說這個你又去問那個不就露餡了嗎?”節目錄到一半燈光需要調整,突然,“啪”的一下,老板一伸手將桑蘭腿上的資料抽掉了。

經過刹那的慌亂之後,桑蘭索性放開了。“有稿子的時候肯定沒有多少自己的東西,你的整個腦子都是圍繞紙上來的。拿開稿子,憑著自己的印象,我開始按自己的想法去問。”拿掉稿子,她提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中國的特奧會,覺得中國在哪些方麵還應該改善?最後她得到了老板的表揚,說不看稿子發揮得更自如。桑蘭對此很高興可還有點不好意思:“我也沒看帶子,不知道采訪得怎麼樣,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個值得我努力去做好的工作。”

劉翔———亞洲飛人

劉翔1983年7月15日出生於上海,田徑運動員,項目是110米跨欄。

1996年進入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師從孫海平教練。身高189米、體重78公斤的劉翔身材好,爆發力強,絕對速度快,是近年來湧現出來的難得的男子跨欄選手。2002年,他以13秒12的成績列國際男子110米欄第四位。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l的成績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傑克遜保持的世界紀錄,獲得金牌。這枚金牌是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田徑金牌,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曆史!

父親1.76米,母親1.67米,劉翔1.89米。

站在家人中間,劉翔異峰突起;站在中國田徑史上,劉翔也仿佛是一場基因突變。

自從2003巴黎世界田徑錦標賽上那塊“比金牌更重”的銅牌之後,這個常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小夥子就一直在以加速度成長。他的室友兼隊友陳亮羨慕地說:“我們的進步都是一點一點的,隻有劉翔,像在飛。”

2003年的第九屆世界田徑錦標賽是劉翔參加跨欄比賽以來最重要的賽事之一,它首次確立了劉翔在世界跨欄項目的地位。那次,劉翔和另一位中國選手史冬鵬闖入了決賽。

“當時真的很激動。兩個黃皮膚的中國人一起站在決賽跑道上,其他6個是黑人,這種場景估計短期內不會再出現。”劉翔說,“我們讓歐美人明白了,亞洲人也適合搞短跨項目。”

2003年8月30日的決賽那天,劉翔在第五道,兩邊分別是複賽成績領先自己的阿蘭·約翰遜和特拉美爾。劉翔起跑很快,超出兩個美國人0019秒。槍響後,他風一般衝了出去,統計表上顯示起跑反應為014秒,在8人中排第一。13秒23的成績讓法蘭西體育場的觀眾記住了這張麵孔,劉翔自己卻有點遺憾:“前三欄一過,我看離他們不遠,知道自己可以超上去,可隨後有幾個欄起伏稍微大了點,浪費了時間。本來我是可以拿銀牌的!”

但就是這枚銅牌,結束了中國男選手在該項賽事中18年未曾奪牌的曆史。

阿蘭·約翰遜的教練柯蒂斯賽後明確警告他:“你得警惕那個中國年輕人了。”

走下領獎台的劉翔被約翰遜一把攔住:“劉,2008年我們在北京比個高下,OK?”劉翔使勁地點了點頭,並與約翰遜擊掌為盟。

這一擊掌,約定了世界男子欄壇“華山論劍”。

對20出頭的劉翔來說,阿蘭·約翰遜是夢想企及的前輩高人;對已經32歲的約翰遜來說,劉翔是運動生涯的終極挑戰。他說劉翔是未來的“世界頂尖高手”,並公開預言他會在2008奧運會上“令世界震驚。”

而劉翔後麵的一係列表現更讓國人揚眉吐氣:

2004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劉翔以7秒46和7秒43兩次打破男子60米欄的亞洲室內紀錄並奪得亞軍;2004年國際田聯日本大獎賽,劉翔首次戰勝阿蘭·約翰遜,一舉奪冠,同時以13秒06的成績再次刷新了室外110米欄亞洲紀錄。

接下來的法國裏爾站和薩格勒布站,劉翔在短短三日內連奪兩金。

意大利羅馬一站,劉翔和阿蘭·約翰遜再度相遇,結果兩人同時跑出了13秒ll的成績,最終,裁判借助電子設備才將二者的名次區分開來,約翰遜有效部位率先撞線,獲得金牌。

約翰遜是個勁敵,在隨後瑞士洛桑站的110米欄賽中,他在劉翔缺席的情況下,以13秒05輕鬆奪冠,刷新了劉翔創造的13秒06的2004年世界最好成績。

劉翔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家人親戚跟體育都不沾邊。小時候的劉翔是個喜歡跑跑跳跳的調皮孩子,體育老師覺得他素質不錯,就主動跟劉翔爸爸劉學根提出,要教劉翔練體育。

“當時我們都是雙職工,下班很晚,沒工夫照顧他,心想也好,好歹放學以後有體育老師管住他了。”

就是這樣練練玩玩,劉翔的體育天賦被逐漸發掘出來。到了初二,劉翔被推薦到了區體校,他的教練就是孫海平。

體校8人一間的宿舍,劉翔年紀算是小的,又沒有離家參與集體生活的經驗,經常受到大孩子的欺負,每次回家都顯得鬱鬱寡歡。父母出於擔心,讓劉翔離開了體校,回到原來的中學繼續學業。

“我本來就不怎麼願意讓他練體育,家裏的親戚朋友也都反對。如果練不出來,又把學習耽誤了可怎麼辦?隻有劉翔爸爸支持他練。當時從體校回來的時候,孫海平教練正好帶隊出去比賽了,回來見體校把劉翔放走了,聽說還發了很大的脾氣呢。”劉翔的媽媽吉粉花笑吟吟地回憶當年。

不過看好劉翔的孫海平並沒有死心,喜歡體育的劉爸爸也沒有死心,大約半年以後,孫海平找到劉學根,推心置腹鄭重其事地來了個“兩個男人之間的對話”,一個是“師”,一個為“父”,在這次對話裏詳細設計了一個男孩的未來之路,也為一個田徑奇才的橫空出世埋下伏筆。

針對劉翔父母的擔憂,孫海平提出,以後劉翔他親自來帶,孩子很有潛力,可以直接成為“一線運動員”,並且許諾不耽誤學業,將來由體校安排保送劉翔上大學。

就這樣,小劉翔又重新回到了一度離開的田徑跑道。

“要不是我當時頂住了家裏所有人的壓力,哪來現在的冠軍?”劉翔爸爸劉學根一直欣慰自己當初沒選錯路。

劉翔的肌肉條件好,都是大塊大塊的。可劉翔說,他和自己的同胞都不具備黑人田徑選手的爆發力。“但那不意味著亞洲人無法戰勝他們,我們隻需更加刻苦的訓練。”訓練任務布置下去,他琢磨苦練。孫海平說,“劉翔是我帶過的最不要人操心的孩子。”領隊孫傑、孫教練的助手盛指導,都對他讚譽有加。

劉學根說:“劉翔回家還在客廳裏練劈叉,練擺臂。運動員常會肌腱拉傷甚至斷裂,可劉翔幾乎沒受過大傷。這跟生活習慣有關,劉翔很少熬夜、生活很規律,所以體質好。”

少年得誌的劉翔從小自控能力很強。他的宿舍掛著這樣的箴言:“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製它的寬度;你不能控製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樣樣勝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

劉翔愛唱歌、愛打遊戲,可他總掛心著自己的競技能力,他會搜索自己比賽時的照片,與對手作比較,找差距;他枕邊放著一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室友陳亮說,劉翔一直覺得,多看點有哲理的書,能幫助自己樹立一個良好的心態;在比賽中保持好的心態,是成功的關鍵。

成潔———用雙腳譜寫美好生活的斷臂女孩

成潔1976年出生。在她9歲那年,不幸被高壓電擊傷,醫生為挽救她的生命,截去了她的雙臂。在厄運麵前,她經受住巨大的悲傷與痛苦,克服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刻苦練習用腳寫字。她還練習用腳吃飯、刷牙、梳頭、洗衣服、下棋、打撲克,自己料理生活。1988年,她被《中國少年報》評為“中國好少年”。

她不幸失去雙手,身體不完整的她,意誌卻比鋼鐵還堅強。作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她榮幸地被江澤民同誌接見並受到讚揚。

成潔家在四川省南江縣一個偏僻的山鄉,父親成家範是高塔鄉糧店的會計,母親胡化蓮是個賢惠善良的農村婦女。成潔讀四年級時,鄉裏放映了日本影片《典子》。這是發生在日本的一個真實故事:典子先天沒手臂,但她自強不息。影片裏有許多典子用腳代替手梳頭、刷牙、翻書的鏡頭。

不幸的是,一星期後,典子的命運降臨到成潔的身上了。

那是1985年3月11日,年僅9歲的成潔在外玩耍時,不慎被變壓器的高壓電流擊倒……從醫院出來,成潔失去了雙臂。

生活向小成潔露出了極其殘酷的一麵:她不能讀書寫字,不能和夥伴遊戲,吃喝拉撒睡全得靠父母照料。她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廢人、一個包袱。這對要強好勝的她來說,是一種多麼沉重的打擊啊!

不幸中,她的父親鼓勵她要向日本的典子學習,向命運挑戰,做生活的強者。有一次,成潔想喝水,可旁邊沒有人,她隻好掙紮著起來,用嘴去咬杯子,結果杯子沒咬住,自己卻從床上摔到地上,摔得鼻青臉腫,雙臂的傷口也流出了許多鮮血。劇烈的疼痛沒有擊倒她,相反激起她心中強烈的欲望:我要練腳!我要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

她從用腳翻小人書開始練習,用一隻腳壓住書,另一隻腳的腳趾學著手指的樣兒翻書。起先,她很難做到一頁一頁地翻,一翻就是一大遝,幾經折騰還是翻閱不成,一陣煩躁,氣得她一腳把書踢飛了。但過了一會兒,她又把書夾回來。她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不學會翻書的話,以後就連書都看不成了,這怎麼受得了啊!於是她咬咬牙,又開始練習了。

父親看女兒練得這麼苦,心疼得不得了,但為了女兒的將來,他也狠下心來,守著成潔一起練。

父親先讓她練壓腿,待練到她彎下腰能用腦袋觸碰腳尖時,父親又要求她練習將一條腿抬起來挨著頭頂,以便將來可以用腳向高處掛、取東西。在艱難的練習中,因沒有雙臂作調節,當她的一隻腳往上抬時,身體就失去了平衡,整個身子跌下去,跌得她鼻青臉腫、眼淚汪汪。而且,沒有手作支撐點,無論她如何掙紮、翻動,也難以爬起來。而她手臂的傷口在劇烈的滾動、碰撞中,滲出了殷紅的血水。她嘶啞著嗓子對爸爸哭叫道:“太苦了!爸爸,這樣練還不如讓我死……”

爸爸聽了,心如刀絞。可以說,每次陪成潔練習,對他都是一種情感上的摧殘。他蹲下身,用手撫摸著女兒的臉,柔聲說:“潔潔,你不是說過,你和典子都是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嗎?她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

成潔撲閃著那雙美麗的大眼睛看看爸爸,又望望藍天白雲,猛地點頭道:“爸爸,我會自己起來的。我練,我一定要練下去!”成潔咬咬牙,用頭頂著地麵,一分鍾、兩分鍾、三分鍾……她終於靠自己的努力爬起來了。她那蒼白的小臉向父親綻開燦爛的笑容:“爸爸,我能自己爬起來了……”

望著滿臉灰土、血跡斑斑的女兒,成家範情不自禁地摟住她哽咽道:

“潔潔,你是好樣的……”

由於截肢時截掉了她的肩關節,傷及大血管,使她全身血液循環受到極大影響,加上日夜練腳,耗去了她大量精力,營養又沒跟上,使她身體衰弱,嚴重貧血,可這一切都無法阻擋她練腳!

她學會了用腳向高處掛東西、取東西,用腳夾筷子吃飯,而後,她又學會了用腳扣扣子、疊被子、洗臉、刷牙、梳頭……她用腳寫出來的鋼筆字漂亮得讓許多有手的人看了都感到羞愧!

她在生病期間,不僅練習了用腳料理自己的生活,還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補上了所有的功課。這年秋季開學,失去雙臂的成潔竟背上書包,重新回到自己原先的班級上課。那天,全校幾百名學生以熱烈的掌聲真誠地歡迎成潔———這個勇敢的小姑娘回到他們中間來。

冬天,她那雙裸露在外的腳經常凍得開裂流血,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止她像正常孩子那樣學習。

在縣裏的一次統考中,成潔在全鄉幾百名考生中,成績名列前茅。

1989年,成潔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同年10月2日上午,85歲高齡的鄧穎超在接見“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後同他們合影,特地問:

“那個沒手的女孩在哪兒?我要同她站在一起。”

成潔來到她的身邊,鄧奶奶疼愛地摟著成潔,誇讚道:“向你學習!

手腳健全的人都應該向你學習!”

10月12日下午,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又親切接見了他們。

當工作人員介紹成潔時,成潔喊道:“江爺爺好!”

江澤民同誌高興地說:“你的普通話說得不錯嘛!”然後,他輕輕拍著成潔的肩頭道:“你真了不起!沒有手,用腳寫字,值得我們學習!”

1991年9月,成潔隨中國殘疾人代表團出訪日本,在長崎,她終於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典子。

成潔和典子互相用腳簽名留念,並互贈了禮品,第二天,日本各大報圖文並茂地登出了成潔和典子相見的消息,稱成潔和典子是中日兩個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