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特點(1 / 2)

朋友,當你走進餐館,喝上可口的酸奶飲料,吃上各色美味的麵包或包子、饅頭、花卷;每當佳朋滿座,舉起杯中的美酒,吃著各種特色酸菜魚以及火腿丁炒飯、臭豆腐等名特食品等時,實際上你已在盡情地享受大自然中微生物給你帶來的無償恩惠。可以說,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真是太多、太大、太久遠了。我們不能因為還可能有食源性病菌感染和食物中毒的風險,因此而"談菌色變",其實,大多數微生物對人無害,還有許多微生物不僅無害,而且可被人類利用,給人類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一、微生物的概念

在大自然中,生活著一大類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命。無論是繁華的現代城市,富饒的廣闊田野,還是人跡罕見的高山之巔、遼闊的海洋深處,到處都有它們的蹤跡。這一大類微小的生物稱為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其大小常常小於0.1mm,與植物界的一種紅杉高達350m、動物界中的藍鯨可達34m長相比而言,差異十分懸殊,但它們和動物、植物共同組成了生物大軍,才使大自然顯得生機勃勃。

屬於微生物的成員,分屬於細菌、放線菌、真菌、病毒、類病毒等幾個代表性家族。這些家族的成員,一個個小得驚人。就以細菌家族的"大個子"杆菌來說,讓3000個杆菌頭尾相連"躺"成一行,也隻有一粒米那麼大;讓70個杆菌"肩並肩"排成一行,剛抵得上一根頭發絲那麼寬;相當於全地球總人數(50多億)那麼多的細菌加在一起,才有一粒芝麻的重量。

微生物的大小微生物如此之小,人們隻能用微米(μm)甚至更小的單位埃來衡量它。1μm等於千分之一毫米(mm)。細菌的大小,一般隻有幾個微米,有的隻有0.1μm,而人的眼睛大約隻有分辨0.06mm的本領,難怪我們無法直接看見它們,隻有依靠實驗室的光學顯微鏡甚至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當然,微生物也有看得見的,比如食用的蘑菇、木耳、香菇、銀耳等都是微生物。生物學家曾在捷克發現一種巨蕈,屬於真菌族微生物範疇,你猜它有多大?--直徑4m多,重達100kg以上。它不僅是微生物大家族中的"巨人",而且在整個生物世界裏也不算"小個子"了。對這些肉眼看得見的種類,就看作是微生物的特例吧。

二、微生物的特點

(一)體積小,麵積大

微生物結構非常簡單,原核生物都是單細胞,真菌則有些是單細胞,有些是簡單的多細胞。而病毒隻是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無細胞結構的生命個體。大多數微生物形體微小、結構簡單、表麵積大,這樣的特性特別有利於它們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信息的交換。

(二)吸收多,轉化快

生物界的一個普通規律是某一生物的個體越小,其單位體重所消耗的食物就越多,這在恒溫動物中表現得更為突出。例如:一種體重僅3g的地鼠,每天要吃掉與其體重等重的糧食。又如一種體重還不滿1g的閃綠蜂鳥,每天要消耗比其體重大2倍的食物。一個細胞比起地鼠和蜂鳥來,不知要小上多少倍,但它們的"胃口"都相當大,如大腸杆菌在合適的環境下1h內可以"吃掉"相當於自重2000倍的乳糖。

微生物不僅吃得多,而且排泄快。從單位重量看,微生物的代謝強度比高等動物的代謝強度要大幾千甚至幾萬倍。這種特性為微生物高速生長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謝產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從而使微生物能在自然界和人類實踐中更好地發揮其超小型"活的化工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