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踏入校門,再到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大概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而在這個漫長的時期中,每個人基本上都是在父母的保護中長大成人的。當步入社會後,兩鬢斑白的父母已經無力再事事為你付出了,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獨立麵對。

涉世之初的你追尋理想的腳步迅疾,圓夢的心情急切,卻常常遭遇困惑,迷失道路。雄心壯誌和繪製的藍圖,與現實常常有出入,有時甚至格格不入。顯然你還不夠成熟,還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

告訴你處理事情和解決難題的成功經驗,讓你時刻走在問題的前麵,不被困難擋住前進的腳步,這就是本書出版的意義。

常聽到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歎惜:“當年我不懂事,沒什麼社會經驗,如果那時能懂得現在這些道理,可能早已功成名就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經驗越來越多,可以說,絕大多數社會經驗是你早晚會知道的,但這一“早”一“晚”對人生的影響卻非常大。

或許你已經發現了生活中經常會有這種現象:

同是涉世之初的年輕人,同樣懷著對未來人生道路的美好希望,有著同樣的朝氣與學識,有些人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工作崗位上做得出色,做什麼事都容易成功,不管到什麼環境裏都能混個好人緣,遇到困難也總有人幫,還沒幾年他們就小有成就;另一些人則像是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不停地換工作,什麼事情都做得平平淡淡,在哪裏都不受大家的歡迎,成天抱怨懷才不遇、世態炎涼,他們也想出人頭地,可是總也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

造成以上兩種截然不同結果的原因很多,社會經驗的多寡顯然是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很早就掌握這些經驗的人就會像上麵說的第一種人,很容易就會成功;而那些社會經驗貧乏的人,就會成為第二種人,四處碰壁。相信每個人都不願做那“後悔莫及”的第二種人,可是,想成為第一種人又苦於沒有那麼多的經曆。其實,自己的經曆有多少並不重要,因為讓你迅速成熟還有一個捷徑,那就是——學習和借鑒前輩們已經獲得的經驗。

本書的主旨正是:“讓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掌握更多的社會經驗,少走彎路,少碰釘子”。本書中所涉及的範圍很廣,為人的原則、做事的方法、處世的態度等等,涉及你工作生活中諸多方麵,比如,應該改變的心態;對工作、對同事、對領導的正確態度;與人交往、建立好人緣的注意事項;怎樣識別、對待小人和保護自己;如何建立人脈關係,以便隨時隨地都能有人幫忙;怎麼能擺脫臉皮薄的束縛去開口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利益;怎樣安排自己的時間以保證精力的投入最有價值;如何精心謀劃前程、抓住機遇……這些內容都是由前輩經過實踐一點一滴總結出來的有效的方式方法。篇尾的“經驗之談”,正是過來人給年輕人的提醒,它猶如一盞盞閃爍的智慧明燈,將那些處世的技巧、做人的道理、人生的建議都一語道破,讓你能輕鬆掌握其中的要領。相信你越早掌握這些經驗,為人處世就會越順利,做起事業也自然會事半功倍。

也許你此時正意氣風發、激情滿懷,想用頭腦中的知識改造世界,你出發時不妨帶上這些前輩給予的充滿睿智的提醒,以助你更快地讀懂社會上的人情世故;更快地適應社會;讓更多的人都喜歡你、支持你;盡快地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