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當意識到自己講了錯話時,幹脆重複肯定,將錯就錯,然後巧妙地改變錯話的含義,將明顯的錯誤變成正確的說法。
某位女演員穿著一件黑緞子製作的旗袍參加一個舞會,人們都對她讚不絕口。隻有一位心直口快的姑娘說了句:“穿這件旗袍老多了!”話一出口,此人便覺失言,眾人的目光立刻都集中到她身上,女演員更是花容失色,這時,聰明的姑娘從容地補上一句:“真的,現在街上穿這樣的旗袍的老多了,一個比一個漂亮!”女演員高興了,緊張氣氛也化解了。
中國的漢字通常都有多個意思,有時候,將組成某個詞語進行分析、拆合,分別與其他的字組成新的意思,也不失為一種補過的好方法。
有一年盛夏,紀曉嵐脫衣光背,把辮子盤在頭頂,伏案閱讀《四庫全書》書稿。忽然乾隆皇帝駕到,向院內走來。紀曉嵐一見大吃一驚,因為在皇帝麵前不穿衣服是有罪的,可現在穿衣已來不及了。他靈機一動,便一貓腰鑽到了桌子底下,然後將桌布拉好,想等皇帝走了再出來。
誰知這些舉動乾隆都一一看在眼裏。乾隆想和紀曉嵐開個玩笑,於是他不作聲,直入大堂,還示意其他人安靜下來,誰也不準出聲。就這樣安安靜靜地過了幾分鍾,紀曉嵐在桌下悶得難受,見半天沒有動靜,便以為乾隆已經走了,於是輕聲問:“老頭子走了嗎?”
話音未落,乾隆吼道:“紀曉嵐,你說誰是老頭子?如果講不出道理來,立即賜死!”
大家都嚇壞了,隻有紀曉嵐不慌不忙,從桌子底下鑽出來,從容答道:“老頭子這三個字是大家公認的,非臣臆造,容臣詳說,皇帝稱萬歲,豈不為老?皇帝乃國家元首,豈不為頭?皇帝乃真龍天子,豈不為子?我剛才講的‘老頭子’這三個字正是這三重意思的簡稱。”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道:“好個能言善辯的紀曉嵐,雖蘇秦、張儀再生也不及也!朕赦你無罪,起來吧!”
紀曉嵐巧妙地對“老頭子”一詞進行拆合,既保住了皇帝的麵子,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你一時間實在想不出特別好的補救方法,那麼還有一招最簡單也最實用的辦法——移植法。就是把錯話移植到他人頭上。如說:“這是某些人的觀點,我認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個錯誤糾正過來了。對方雖有某種感覺,但是無法認定是你說錯了。
經驗之談
在與人交往時,誰都有說錯話的時候,此時,你可將錯就錯,巧妙地“曲解其意”,將錯話繼續下去,使聽者不由自主地轉移原先的思路,最後達到糾錯的目的;如果你一時想不到合適的言語來彌補,那麼就趕快說“對不起”吧,至少能減輕一些你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