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哭。”她急急忙忙地用枕巾拭淚。
“還有,媽媽,如果你實在想哭,忍不住,那也請等我長到能把你摟入懷裏時,再哭好嗎?”女兒小聲說道。
“好的,媽媽一定做到。”她哇的一下哭出聲。她鬆開女兒,下床,關了煤氣,打開了窗子。
裏屋突然安靜了,靜得沒一丁點聲響。我奇怪地走進去一看:佳佳臉上帶著淚跡早進入了夢鄉,他哭倦了…
365夜
馬寶康/文
星期天下午。從朋友家裏出來,妻子就興奮而又有些著急地對我說個不停。
“看人家的蓓蓓,比咱們的佳佳還小半歲,就會唱那麼多的歌,能認兩百多個字,還可以自己看《365夜》了呢!”
“是啊!那小蓓蓓算得上是個‘神童’了!”我也讚歎地說。
“神童可也是父母教出來的!再看看你那寶貝兒子佳佳,都快4歲了,可字認不上10個,數數不到30……”
“咱們是得抓緊教育了!”我說著,也有些自愧。佳佳也有一本《365夜》,但我還沒給他讀過一遍;在他出生前就買的一本《兒童心理學》,到現在我也沒翻過幾頁!
“說得好聽!”妻子話鋒一轉,衝著我來,“到時候你飯碗一丟,又爬到桌上寫你那破小說去了。即便你真能寫出來,而孩子‘廢’了,你光彩嗎?”
“夫人言之有理,咱們從今晚就開始吧!”“那好!你不是會拉小提琴嗎?以後每星期一、三、五你教佳佳拉琴、唱歌,二、四、六我給他讀《365夜》、教他認字。”
我欣然讚同,看來妻子決心之大,意味著她也得改掉晚上打著毛線衣守在電視機旁,不到屏幕上出現“再見”兩字不離開的習慣了。
晚飯後,我取下書架上的《兒童心理學》,拂去了書上的灰塵;妻子在套間裏屋開始了計劃中的教子活動……
“《三隻小熊》。有一個小姑娘到樹林子裏去……”妻子讀,《365夜》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傳來。
“……兒童獲得知識和技巧的循序漸進性……”我也津津有味地看著《兒童心理學》,同時為自己遲讀了這本書而有些惋惜、追悔。
“剛教過就忘了!這是喝水的‘喝’字,幹嗎老念成‘吃’?飯桶!”裏屋傳出妻子嚴厲的教子聲。
“……某些教師和家長在對兒童教育中不可原諒的粗暴,無能和沒有係統性,使兒童……”我仍在讀著。
“笨蛋!這是‘火’字,怎麼又念成‘水’字了?看人家蓓蓓,能自己讀《365夜》了!而你,笨得就跟這書上寫的豬八戒一模一樣……”妻子的吼聲不斷地從裏屋衝了出來,音調越來越高,音量越來越大,節奏越來越快了。
我眼前書頁上的字跡開始模糊起來了。
“啪”一聲,隨即從裏屋又傳來了佳佳的哭聲:“嗚——,媽媽,我不敢了!以後我不敢笨了……”
“不許哭!讀,這是什麼字……”
我坐不住了。照她這麼吼叫著教孩子,天才也會被嚇成傻瓜的!我走進裏屋:“你好好說嘛!教育得循序漸進。”“你甭插嘴!‘子不教,父之過’!當媽的教孩子時,做爸爸的不能抬孩子的頭!”
“可是,‘教無方,母之錯’……”我還沒說完就見妻子的眼睛立刻變得又大又圓,隻好“敗下陣”來,回到外屋。
書上說過:“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麵爭吵。”
裏屋突然安靜了,靜得沒一丁點聲響。我奇怪地走進去一看:
佳佳臉上帶著淚跡早進人了夢鄉,他哭倦了;妻子和衣倒在床上,正發出一陣陣輕微的鼾聲,她已喊累了!地上,斜躺著那本《365夜》。可是那小家夥還意猶未盡:“媽媽,要不我是白雲你是藍天吧。藍天很大很大,我一上去就在你懷裏了!”
我會一朵雲一朵雲地來找你
kasul(i/文)
3歲多的時候,她忽然開始關心生死問題。一天她在衛生間擔心地看著媽媽:
“將來你老了的話,很快就會死的,是嗎?”
媽媽一愣,轉而安慰她:“那還是很遙遠很遙遠的事呢!”
次日早晨一醒來,她憂心忡忡地環顧四周:
“媽媽,如果你也死了,爺爺奶奶也死了,我也死了,這間屋怎麼辦呢?不是空了嗎?誰來住呢?”
媽媽說:“你的寶寶可以住呀!”
她自鳴得意地舉一反三:“哦,我知道了,等我的寶寶死了,我寶寶的寶寶還可以住!”
媽媽勉強點了點頭,她這才如釋重負……
她快快樂樂地成長著,好像忘掉了這個話題。到了4歲半時,她又舊話重提。那一天,坐在車上,她歪著腦袋問媽媽,“人死了,會去哪裏呢?”
“身體人土,靈魂上天。”
“媽媽,你死了先上天,等我死了也上天,就可以找到你了。”
“好吧。”
“媽媽,你是一朵灰色的雲。我呢,是一朵白色的雲。我們手拉手在天上玩,看鳥飛。”
“可是,媽媽上天後,你要過很久很久才上天,怎麼找到我呢?”
“我會一朵雲一朵雲地敲門問:‘你是我的媽媽嗎?’你要是聽到了,肯定不忍心不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