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全國各地收繳來的書籍被集中在首都最大的廣場上當眾銷毀。望著熊熊烈焰衝天而起,那如山的珍貴典籍葬身火海,人們無比痛心。然而又懾於暴君的淫威,他們敢怒不敢言。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完全熄滅。一名負責清理灰燼的士兵發現裏麵有半張紙還沒有完全燒壞。
趁大家不注意,他把這半張紙偷偷藏在自己的口袋裏。
回到家裏,他不敢把它拿出來,直到夜裏,他才悄悄到院子裏,把那半張紙拿了出來,借著朦朧的月光,仔細看了起來,他看到上麵隻有一行模模糊糊的字。
可惜他不識字,根本不知道這行字是什麼意思。
直到那個殘暴的國王死後,他才敢拿出來去請教別人。
那行字平淡無奇卻讓他終身受益——一切靠自己!
生存一點通
也許是上蒼有眼吧!所有書籍都被燒毀了,唯有這行文字被留了下來。那似乎是上蒼在情急中之中暗中保留下來的——一切知識和智慧消失了,但“一切靠自己”的至理名言不能丟失;隻要人類還有自強自立的精神,一切失去的,還會再回來!是啊,一切靠自己,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什麼東西會憑白無故地掉下來呢?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什麼東西會失而複得呢?
總是很忙
薩爾曼一直說要寫一本小說。他非常興奮,說自己想到了一個不錯的題材,如果寫出來,一定會非常轟動。他興致勃勃地向人們談著他的構思和觀點,大家也認為這個構想確實不錯,就問他:“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動筆呢?”
“唔,這個,我最近比較忙,要等忙完這陣子再說。”薩爾曼煞有介事地說。
半年後,當人們再次見到薩爾曼時,問他小說是否已經完成,薩爾曼撓了撓頭說:“前陣子我出去旅遊了,這幾天休息一下再寫。”
又過了半年,當人們再問,薩爾曼又有別的理由。大家知道,薩爾曼拖延的毛病又犯了,就對他的寫書計劃不抱多大希望。果然,兩年後,當有人再見到薩爾曼時,他仍然說:“過了這段時間就寫。”
生存一點通
很多事情,當我們最初決定要做時,總是對之充滿熱情。但由於拖延的壞習慣,總是不立刻去做,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後天,結果往往是一直拖到對這件事沒有熱情與興趣,最後不了了之。即使是拖到無法再拖,硬著頭皮完成了,效果也大不相同。所以,我們千萬不要養成拖延的壞習慣,而要樹立馬上行動的意識。
兩種人
一位企業家曾談起了他遇到的兩種人:一種是性急的人,他公司的業務做得雖然很大,但是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沒有計劃,毫無秩序。他做起事來,也常為雜亂的東西所阻礙。結果,他的事務是一團糟,他的辦公室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他經常很忙碌,從來沒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便有時間,他也不知道怎樣去整理、安放。
另一種人恰恰相反。他從來不顯出忙碌的樣子,辦事非常鎮靜,總是很平靜祥和。別人不論有什麼難事和他商談,他總是彬彬有禮。在他的公司裏,所有員工都寂靜無聲地埋頭苦幹,各樣東西都安放得有條不穩,各種事務也都安排得恰到好處。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對於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複,並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條。所以,盡管他經營的規模要大過前麵那個商人,但別人從外表上總看不出他有一絲一毫慌亂。他的每一個員工做起事來也都極有秩序,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兩種做事的方式,帶來兩種結果。
生存一點通
做事有條理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態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對於我們來說,做事有條理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可以幫助我們有條不紊地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事情,而不致於手忙腳亂、無從下手。做事沒有條理的人,不僅無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也無法很好地進行學習和工作。如果我們直到成人後依然做事沒有條理、沒有計劃,成功路上也不會一帆風順。
“殘忍”的母親
默多克是世界傳媒大亨,是家裏的獨生子。小時候,父親對他非常喜歡,甚至有點溺愛,處處縱容兒子、嬌慣兒子、滿足兒子。但母親伊麗莎白反對這樣做。為了糾正孩子在父親的寵愛下養成的任性和嬌氣,克服孩子的依賴心理,母親專門為兒子在花園裏蓋了一間小木屋。從春天到秋天,太陽下山,全家吃完晚飯、讀書看報以後,母親就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園的小木屋裏睡覺。最初,母親還時常在小木屋裏陪伴默多克,等他睡著後再返回大屋。漸漸地,默多克開始喜歡上了這間小木屋,於是,母親就讓他自己一人在小木屋裏睡覺。就這樣,一年四季,隻有在寒冷的冬天,默多克才可以和父母以及姐妹們一起在大房子裏睡覺。
開始,父親認為這樣對待自己的獨生子,太過於殘忍了,幾次三番地想讓小默多克搬回大屋睡覺。這時,母親就會對父親說:“我認為在外麵睡覺對我們的兒子很有好處,這是對他的一個鍛煉。他不僅僅要適應這些樹,更重要的是,他還要適應自然界的黑暗,適應獨處,這樣做會讓他變得更勇敢,變得自立自強,不會依賴別人。對於我們這樣的家庭,如果父母總是把孩子護在自己的雙翼下,結果孩子會越來越嬌嫩,獨立性會越來越差,試想,他以後又怎能適應各種環境、各種職位呢?怎能麵對複雜局麵,怎樣及時調整自己以適應變化呢?”就這樣,默多克一個人在小木屋裏一住就是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