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交真心朋友,讓生命不再孤單(2)(1 / 3)

然而,老鼠是善良的。它看大象可憐的樣子,不忍下手。它的良心告訴它,應該救大象。於是,它開始用它鋒利的牙齒咬網和繩子,不知過了多久,那張巨網出現了一個大缺口,大象猛地一用力,終於從巨網中鑽了出來。大象得救了,從這件事情中,大象看到了老鼠可貴的心靈,它決定同老鼠結下友誼。當然,老鼠也願意交大象這個仁厚的朋友。於是,老鼠和大象化幹戈為玉帛。

不久,山神找到了老鼠,它向老鼠祝賀,說它已經戰勝了大象。

老鼠說:“我還沒有戰勝大象呢。這大概是不可能的了。”

山神說:“老鼠,你已經戰勝了大象。你將你的對手變成了朋友。難道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完美的事嗎?”

生存一點通

兵法上講:不戰而屈人之兵,此乃上上之策。也就是說,真正戰勝對手的好辦法,不是致對方於死地,不是將對方趕盡殺絕,而是用心征服對手,用智征服對方,化幹戈為玉帛,使對手成為朋友。這是最有價值的征服。

生存一點通

與人相處,不管是朋友還是陌路人,都要互相幫助,而不是互相拆台,這樣幫助了別人,也是幫助了自己。人多力量大,眾誌可成城,隻要大家擰成一股繩,什麼危險和困難不能戰勝呢?常見有人同夥伴在一起,相互嫉妒,相互排斥,從不付出真心,反而背後挖人牆角,乘人之危,落井下石。這確實是人際交往的悲哀!

鳥狐為友

森林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動物,每種動物都組成了個家庭,世代繁衍,相繼相承。但各家庭之間又能平等相待,和睦相處,互助互利。整個大森林就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但是,在這愉悅平和的氣氛中,偶爾也會冒出一個不和諧的音符來。鳥家族有位鳥先生,就是個“不安定”分子。它很懶惰,不願吃苦,又很奸滑,愛占別人便宜,整天坐享其成不算,還到處搬弄是非,說長道短,擾得四鄰不安。到頭來,大家都厭惡它,誰也不肯白白養活這麼一個身強力壯的“白吃”了。由於它秉性難移,惡習不改,家族中的鳥都鄙夷地叫它“烏鳥”。

終於有一天,烏鳥被鳥類拋棄了,它不得不離開家族,自謀生路去了……

離鳥家族不遠的地方就是狐狸家族的地盤。這個家族也有個“不安分”的家夥。它長得相貌堂堂,天資聰明,伶牙俐齒,可惜全沒有用在正道上,腦子裏盡是些歪門邪道。平日裏偷雞摸狗,無所不為,浪蕩不羈,還教唆引誘周圍好幾家的年輕狐狸做出許多荒唐不軌的事來,因而,大家罵它是“蠱狐”,專門毒害迷惑別人。

終天有一天,到了蠱狐過街,群狐喊打的地步了。它不得不逃離家族,在大林子裏流浪……

冬天來了,這片大林子裏,家家都做好了冬貯準備,動物們都呆在暖烘烘的屋子裏,舒舒服服地準備過冬。隻有兩個家夥饑寒交迫,在寒風中顫抖著尋找食物。這兩個家夥就是烏鳥和蠱狐。

說來也巧,烏鳥和蠱狐走著走著,竟撞到了一塊兒。

說來也怪,烏鳥和蠱狐居然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晚的感歎。

烏鳥高興地拉著蠱狐,端詳著,讚歎道:“哎呀,仁兄的儀表真是不凡呀!瞧這風度、派頭,簡直就跟獸王獅子一樣嘛!不,比它還帥,還威風。仁兄而容權光,耀人眼目,很有神仙的韻味,真是太棒啦!”

蠱狐哪裏聽過這樣的美言,被烏鳥誇得神魂顛倒,還真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了。它好容易截住烏鳥的話頭,也迫不及待地讚賞起烏鳥來:“仁兄天生伶俐機巧,每日裏飛行樹間,站得高,看得遠,自然博學多才。論智慧,毫無疑問地排在第一位;論人品業績,更是功德無量,光宗耀祖哇!我平生看著最順眼的就是你啦。”

“哪裏哪裏,仁兄更……”

“過獎過獎,仁兄更……”

兩位稱兄道弟,好不熱乎。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吹捧,滔滔不絕。

過路人的人看見這般情景,很是驚詫:“這兩個家夥,竟會如此情投意合?怎麼把‘是’說成了‘非’,把‘非’說成了‘是’呢?”

生存一點通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的人總是與自己的同類親近。講道德的人,總是敬佩那些高尚的人;心理陰暗的人,總是從小人那裏找到共同語言;聖人和聖人一起,談經論道非常投機,小偷和小偷在一起,做賊行竊很快一拍即合。所以,我們要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所交的朋友,了解這個人的性情。夜行鳥搬家很久以前,鳥類都住在森林的南邊。它們居住得很擁擠,後來連吃的東西都找不到了。一天,鳥兒們聚在一起商量,準備到森林北邊去找個合適的地方住下來。大家覺得夜行鳥的眼睛大,看得清,就推舉它去北方找一找。夜行鳥和妻子、兒女打了聲招呼,就向北方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