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掌握生活智慧,點亮生命燈盞(1)(1 / 2)

也許我們都是“聰明”的孩子,但未必就是“智慧”的孩子。聰明不代表智慧,智慧一定包括聰明。知識是智慧的孿生姐妹,知識無處不在,智慧也就無處不在。但知識是教條的,而智慧則是隨機應變的。因此,我們一方麵要掌握各方麵的知識,同時也要從知識和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大腦,掌握生活的智慧,用智慧的燈盞照亮人生的旅程。

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排行第三的扁鵲回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病前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隻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家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隻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及於本鄉裏。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文王點點頭,若有所悟。

生存一點通

做一件事時,事後控製不如事中控製,事中控製不如事前控製,所謂“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等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千裏大堤,毀於蟻穴”、“差之毫厘,謬以千裏”等等,則說的是相反的道理。我們處理問題時,不要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那樣恐怕為時已晚。

夠用就好

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釣了非常多的魚,但每釣上一條魚就拿尺子量一量。隻要比尺子長的魚,他都丟回河裏。

旁觀人見了不解地問:“別人都希望釣到大魚,你為什麼將大魚都丟回河裏呢?”

這人不慌不忙地說:“因為我家的鍋隻有尺子這麼長的口徑,太大的魚裝不下。”

生存一點通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本來所需有限,仍然要拚命地撈。就像吃自助餐,反正是隨便吃,就放開肚量,把肚子脹破了還要再吃,否則就認為吃虧了,這又何必呢?夠用就好!取自己夠用的,不必貪多貪大,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勤快狗和懶惰貓

有一戶人家,養了一條狗、一隻貓兩隻寵物。

狗是一條勤快的狗。每天,當主人不在家裏時,它便豎起兩隻耳朵,虎視耽耽地巡視四周,哪怕有一丁點的動靜,它也要狂吠著疾奔過去,就像一名恪盡職守的警察,兢兢業業地為主人家做著看家護院的工作。

而每當主人回到家後,它的精神便稍稍放鬆了,有時還會伏地休息,消除勞累。於是,在主人眼裏,這條狗是懶惰的、貪睡的和極不稱職的,為此,主人也懶得好好喂它,使它常常處於半飽狀態。

而那隻貓才是真正懶惰的。每當主人外出時,它便伏地大睡,即使三五成群的老鼠在主人家中肆虐,它也不為所動。睡醒了,它就到處散散步,活動活動身子骨。當主人外出歸來時,它的精神也養好了,這兒瞅瞅那兒望望,也像一名恪盡職守的警察,時不時地,它還要去給主人舔舔腳、逗逗趣。在主人的眼中,這無疑是一隻極勤快、極盡職守的貓。好吃的自然給了它。

由於貓的不盡職守,主人家的耗子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耗子將主人家唯一值錢的家當咬壞了,主人震怒了。他召集家人說:“你們看看,我們家的貓這樣勤快,但是耗子還是猖狂到了這種地步,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條懶狗,它整天睡覺也不幫貓捉幾隻耗子。我鄭重宣布,將狗趕出家門,再養一隻貓。大家意見如何?”家人紛紛附和說:“這條狗是夠懶的,每天隻知道睡覺,你看貓,每天多勤快,抓耗子吃得多胖,都有些走不動了。是該將狗趕走,再養一隻貓。”

於是,狗被趕出了家門。自始至終,它也不明白趕它走的原因。它隻看到,那隻肥貓在它身後竊竊地、輕蔑地笑著。

生存一點通

為什麼勤快的狗被趕出了家門,而懶惰的貓卻受到獎賞?問題就出在主人身上。因為他沒有仔細調查,沒有深入研究,隻憑表麵現象就給人貼標簽、下結論。尤其是他喜歡溜須拍馬之徒,更是要不得的。照此下去,家裏的耗子一定會越來越多,恐怕懶貓的本來麵目也遲早會暴露出來。所以,我們在做事時,要多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切勿憑自己的感覺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