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攻如破竹,守若金湯:善用辯論之術勝過百萬雄師(2)(3 / 3)

日本名作家吉屋信子,在豆寇年華時,完成了不少篇戀愛小說,其內容華麗曲折,絢爛而細膩,風靡一時。

有位評論家卻不客氣地批評說:“這位作家自己尚是待字閨中,怎能如此大膽寫出床上的夫妻生活?”

吉屋信子立刻反駁:“依照閣下的尊意,那些描寫帝王,敘述囚犯們生活的作家們,那他一定是做過皇帝,當過囚犯了!”

這位評論家啞口無言,無條件投降。

在事實麵前,即使你有再好的口才,也無濟於事。同樣的道理,當你列舉事實去反駁對方時,對方也將必敗無疑。因為一切語言都無法抵擋事實帶來的強大的衝擊力。

能說會道最討人喜歡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自相矛盾”這種方法的運用,關鍵在於找出對手的“矛”與“盾”,然後在時機成熟時,抓住對方的把柄,針對其要害給予打擊。

在辯論中,一些說話高手總是善用各種方法,去說服對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便是他們慣用的方法之一。運用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找出對手的“矛盾”,然後在時機成熟時,抓住對方的把柄,針對其要害給予打擊。下麵這兩則故事,就證明了自相矛盾之術在辯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其一,巧語求生。

波斯帝國有一位年輕的太子,在與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軍隊交戰中被俘。

軍士們把他押送到倭馬亞王麵前,國王下令推出去殺掉。

太子表現出一副可憐相說:“慈悲的國王啊!我渴極了,您讓我喝點水再走吧,那我就死無憾了。”

國王點點頭,命隨從給太子遞了一碗水。

太子接過來不喝,卻左顧右盼起來。

“你怎麼不喝,看什麼!”一名軍士喝道。

太子撲通跪在地上,說:“我擔心,不到這碗水喝完你們就會舉刀殺我啊!”

國王哈哈一笑說:“笑話!我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的。你盡管喝好了。我向全能的真主起誓,在你喝完這碗水之前,肯定不會殺你的。”

太子一聽,迅速把水潑在地上,然後對吃驚得張口結舌的國王說:“陛下,我沒喝這碗水。這水已滋潤了您的土地,我肯定是無法喝到它了,請您履行您的誓言吧。”

國王說不出話來,隻好放了太子。

其二,以死求生。

武帝得到了不死藥,東方朔正在武帝左右。

東方朔上前拿起那藥,裝作好奇的樣子問武帝:“這東西可以吃嗎?”

武帝隨口說:“當然可以啦!”

東方朔就把它塞進口裏,迅速地吞下肚去了。

武帝氣得臉色發青,大發雷霆:“來人啊,給我把他帶下去斬首!”

“慢,我有話要說!”東方朔忙說,“我明明剛才吃了‘不死藥’。現在卻馬上要去死,可見那是死藥了。剛才那人拿死藥當不死藥來奉獻陛下,明明是在騙您,犯了‘欺君之罪’!我是先問了陛下可不可吃,陛下說‘可以’我才吃的,未經陛下的允許我哪敢吃啊!可見是不該死的。今天處死我,隻會讓天下曉得,陛下常被人騙。而且,以後人們對您的話又怎麼敢認真呢?”

漢武帝聽後,下令免了東方朔的死罪。同時,漢武帝陷入沉思之中……

自相矛盾的人之所以會犯下這樣的錯誤,是因為這些人隻看到事物的一麵,而忽略了事物的另一麵。在辯論的過程中,隻要抓住了他們的破綻,就會使他們陷入無法自圓其說的境地,從而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