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齊國人先對田駢讚揚一番,表示對他不肯入朝的骨氣極為欽佩。又表白自己願意來為這樣一個清廉的人做個小仆。
田駢被齊人的奉承說得心花怒放,問道:“你是從哪裏聽說我不做官的主張的?”
“聽我隔壁的女人說的。”
“她也知道我?”
“不但知道,而且還說您是她的楷模呢!”
“她是什麼人?”田駢更感興趣地發問。
“她是個潔身自好的人,早就發誓永遠不嫁人。可是今年30歲,卻生過7個兒子,她雖然沒出嫁,可比出嫁的人還會生兒子。如今先生您也常說最討厭做官,可是府上食祿千鍾,徒役數百。這氣派、勢力比那做官的官氣還要大呢。”
田駢羞得滿麵通紅,拂袖而去。
在這裏,齊人用田駢的觀點,來說明自己的看法,使他無話可說,從而達到了反駁的目的。
學會造勢 以勢奪人
辯論時,要造就宏大的氣勢,要從時間上、精神上、道義上戰勝對方,才能使對方不戰自敗。
勢,即氣勢,即精神氣,能使人不怒而威,能給對方精神上的壓力。兩軍對陣時,看到對方軍旗獵獵,陣容整齊,號角齊鳴,就會覺得對方的氣勢直逼自己。而辯論時,如果對方來得氣勢凶猛,口若懸河,也會在心理上占據上風。
辯論時,要造就宏大的氣勢,至少有三點可以有效地壓製對方。一是快,不容對方說話,先開口說一通措詞嚴厲的話,從精神上壓製對方;二是厲,鎮定自若,毫無畏懼,句句鏗鏘,字字有聲,在氣氛上挫了對方銳氣;三是理,不但辭嚴,而且義正,既以勢壓人,又以理服人。這種說服技巧總的原則是爭取主動,占據優勢,力爭擾亂對方。采用這種方法要作充分的準備,而對方常對你的準備情況全然不知,可在對方意料不到的情況下首先向對方發動進攻,如果時機把握得好,則完全可以擊潰對方陣腳。
不過,先發製人的說服術在申訴自己理由的同時,要預測對方可能提出的辯解,使之失去作用,從而使對方無言以對,俯首認輸。由於搶在對方的攻勢未動之前,從而使對方措手不及,使其心理失衡,自亂陣腳,其攻擊力是非常強大的。
總之,運用這種說服技巧要做到義正辭嚴,在勢、理上都要壓製對方,方可服人。而且見機要快,反應迅速,要趕在對方前麵,搶先出手。
可見,學會了造勢,有了趨勢的幫助,我們才能更好把自己的口才發揮到極致。
舉例證明,加大反駁的力度
事實勝於雄辯,用鐵的事實說話,無需多言,對方也會知難而退。
與人說話時,為了駁倒對方,我們可以舉一些事例來加強自己說話的力度,從而使對方信服。當然,所舉之例必須是事實,如果是選用有影響力的人的事例,如政治家、文藝家等的事例則更能增強說服力度。
季先生平常很少出門,平時離家最遠的地方也沒超出自己居住的城市的範圍。有一天,季先生卻寫出了一本《旅行指南》。了解季先生的同行大為奇怪。
有一天,一位同行準備取笑他,說:“你哪裏都沒有去過,怎麼寫了這本書呢?這不是騙人嗎?”
季先生卻一語驚人地回答他:“從沒去過巴黎的散文名家高田保,他的‘巴黎指南’不是人人愛讀嗎?”
這種先例可循的答辯,最能使人知趣而退。
從爭論中獲勝,全部理性化的滔滔不絕,對方即使口服,卻難心服;從例證入手,最能動其情,從而對你的說法或意見,欣然同意。
下麵這個故事也證明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