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國博比尼亞醫院去世。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把他4.6億法郎的股份捐獻給博比尼亞醫院,用於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萬法郎作為獎金,獎給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巴拉昂去世後,法國《科西嘉人報》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他說,我曾是一個窮人,去世時卻是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現在秘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一個私人保險箱內,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當然,那時我已無法從墓穴中伸出雙手為他的睿智而歡呼,但是他可以從那隻保險箱裏榮幸地拿走100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
遺囑刊出之後,《科西嘉人報》收到大量的信件,有的罵巴拉昂瘋了,有的說《科西嘉人報》為提升發行量在炒作,但是多數人還是寄來了自己的答案。
絕大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窮人還能缺少什麼?當然是錢了,有了錢,就不再是窮人了。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一些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沒遇到好時機,股票瘋漲前沒有買進,股票瘋漲後沒有拋出,總之,窮人都窮在背時上。另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現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有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答案,比如:窮人最缺少的是漂亮,是皮爾·卡丹外套,是《科西嘉人報》,是總統的職位,是沙托魯城生產的銅夜壺等,總之,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一年後,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律師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證部門的監視下打開了那隻保險箱,在48561封來信中,隻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蒂勒和巴拉昂都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為富人的野心。在頒獎之時,《科西嘉人報》帶著所有人的好奇,問年僅9歲的蒂勒,為什麼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蒂勒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是的,野心絕不是成就,但沒有野心,肯定不會有成就。有些人,不管如何俗氣都很願意追求某種常人難以企及的名聲,並且為此而不懈奮鬥。這種人通常被認為是有野心的人。
拿破侖曾經說過一句話:“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是對所謂“野心”的最好說明。初聽起來,“野心”這個詞並不好聽,然而許多成功人士都是因為自己有一顆“要想當元帥”的野心而最後如願以償的,否則就會永遠平庸下去。其實野心也就是雄心,是目標,是方向。
列夫·托爾斯泰年輕時就在自己的日記裏直言不諱,正是自尊和野心時常激勵著他去行動。令他回味無窮的經曆是在雜誌上閱讀《馬克爾的筆記》的評論。托爾斯泰發現這些評論既能供人消遣又具實用價值,因為從中能看到“野心的亮光可以喚來行動”。
野心就是目標、希望和雄心。適當的野心可以增加人們的動力,早一日獲取成功。但野心不能太大,不能過頭,一旦過頭是會走向人生的負麵的,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