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要讓婆婆覺得你是她的親女兒,怎樣對自己的媽媽就怎樣對婆婆,在自己媽媽麵前可以有些撒嬌耍脾氣,但對婆婆要注意把握分寸;
7.不要總向老公告婆婆的狀,那樣隻能增加老公的煩惱,試著自己去和婆婆溝通;
8.對婆婆有什麼意見,一定要當麵說清楚,切忌向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宣揚,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捐東西越捐越少,捎話越捎越多”,婆媳矛盾,在親朋鄰裏之間傳來傳去,就會麵目全非甚至無中生有,這隻能使矛盾愈演愈烈;
9.學會換位思考,想一想自己將來也有可能為人婆婆。
給婆婆的話:
1.婆婆不能以長輩自居,倚老賣老,對兒媳呼來喝去,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兒媳說話和處事;
2.兒媳過門後,婆婆對兒媳應該像對自己的親女兒一樣,不要想她就是來伺候你的;
3.婆婆要多體諒兒媳的處境,做兒媳的好幫手;
4.兒媳如果有錯,婆婆應當麵教導和糾正,切忌向兒子打小報告或和街坊四鄰說長道短。
給身為人子人夫的男性的話:
男人在婆媳關係中扮演著“中介”角色,男人作為母親的兒子,妻子的丈夫,對婆媳雙方的性格及心理特點最為了解。因此,男人在婆媳關係中起著非常關鍵的“樞紐”作用。男人要及時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通過這種“代理溝通”,婆媳間可以更輕易地消除心理屏障,增進彼此的感情;婆媳之間一旦發生矛盾,男人更應該做好“疏通的紐帶”。由於婆媳間既缺少母子間的親切,又沒有夫妻間的親密,因而“係扣容易解扣難”,這時就需要通過男人從中周旋,來消除婆媳彼此的心理屏障。公平是男人處理婆媳關係的法寶,處理婆媳矛盾,男人需要很多技巧,但公平是亙古不能改變的準則,隻要把著公平的天平,並且讓雙方做到心裏平衡,才能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好孩子需要耳濡目染和點滴積累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話,要身體力行、
堅持不懈地說孩子是父母的未來,是人類明天的太陽,而托起這輪紅日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要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太陽,在地球上發光發熱,這就需要教育和培養他們用好的習慣武裝自己的頭腦,磨練自己的意誌,點綴自己的品質。
今天是一個需要優秀品質和優良習慣的時代,一個成功的人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良好的品質與習慣,否則終將為社會所淘汰。今天的孩子們,作為21世紀的主人,必須滿足時代的要求,響應時代的召喚,接受時代風雨的洗禮。父母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而教育是每一位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孩子的心靈就是父母的一塊寶藏,等待去發掘;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塊未曾雕琢的璞玉,等待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如同一張繪圖紙,等待去描繪。俄羅斯著名的思想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人的好習慣就是在銀行裏存入了一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的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是還不清,最後逼得人走入歧途。”如果孩子點點滴滴接受的都是良好的熏陶,他就會茁壯、健康地成長;如果他被不良的惡習所沾染,那勢必枯萎甚至凋零。
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要從一點一滴的細節抓起。當這些點點滴滴逐漸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時,就是一種習慣養成了。所以,父母要從生活點滴入手,注意自己身體力行,給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細節決定著成敗。
加加林為什麼會成為人類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宇航員?他原來隻是個替補。在幾位候選宇航員參觀飛船時,隻有加加林在走進飛船時脫去了鞋子。飛船的總工程師認為他最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便力推加加林。可以說,就是因為這個細節,使他獲得了成功。
小玲的女兒非常愛聽媽媽講故事,於是小玲就想到了以此作為紐帶,來給孩子灌輸好的思想觀念,從而從小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她經常給女兒講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潛移默化地對她進行教育,比如:《孔融讓梨》、《白雪公主》、《目蓮救母》、《神筆馬良》等等,另外還經常教她唱一些兒歌,像:《互相幫助》、《弟弟摔倒我扶起》、《讓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麗珠非常注重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地教導孩子。記得有一次,他們一家3口人去公園玩。坐公車的時候,麗珠抱著女兒坐一個座位,爸爸坐一個座位。車到了某個站時,上來一位老奶奶,爸爸馬上站起來把座位讓給了老奶奶。於是麗珠利用這個時機對女兒說:“年輕人要知道疼愛和照顧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了,站著會很累,車晃也容易摔倒。你以後如果看到有老人沒有座位,也要像爸爸一樣讓座給他們,知道嗎?”女兒會意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