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能做會說才幸福,隻做不說要孤獨(3)(2 / 3)

後來,在他們一家又出去的時候,女兒會時常主動把座位讓給老人或抱小孩兒的人。每當遇到這種事情,麗珠都會及時地表揚女兒是最棒的乖孩子!

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正如荀子在《勸學》中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好的習慣需要點點滴滴、日積月累。父母對孩子要從一點一滴抓起,並且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進行督促和指導。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存在著教育的機會,如:飯前便後要洗手、看電視不宜時間過長、不亂扔果皮紙屑、不踩踏花草、不折樹枝、愛護小動物等等。但孩子是需要父母肯定和讚揚的,當他做對了一件事,或做了一件好事,不要等他自己過來邀功,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切忌不把孩子的事當回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這些行為逐漸發展成一種好的習慣了。

那麼,孩子都需要培養哪些好的習慣呢?下麵列舉幾項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1.良好的飲食習慣

定時定量,細嚼慢咽,吃飯時不說話,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不邊走邊吃,少喝飲料多喝白開水,不吃過期食品,不浪費糧食。

2.良好的運動習慣

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認真完成每一次的練習,全麵鍛煉身體各部分機能,常到大自然中去,循序漸進做運動,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經常散步,積極參加體育比賽。

3.良好的行為和做人習慣

積極自信,孝敬老人,勤儉節約,持之以恒,守時惜時,誠實守信,不給別人添麻煩,善待他人。

4.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前預習,專心聽講,及時複習,愛提問題,及時改錯,認真審題,勤動手,勤動腦。

5.良好的禮貌習慣

進別人的房間要敲門,使用禮貌用語,用雙手接遞長輩的東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禮貌待客,不亂翻別人的東西,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在公共場所要安靜,見到熟人主動打招呼。

6.良好的衛生習慣

飯前便後洗手,早晚刷牙,每晚洗腳、洗襪子,手髒了及時洗,不隨意席地而坐,常換衣服常洗澡,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隨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7.良好的安全習慣

遵守交通規則,不玩水和火,遵守公共秩序,不猛追猛跑,右行禮讓,有自我保護意識,不做危險動作,離家、離校要向家長或老師打招呼。

8.良好的勞動好習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裏的事情主動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按操作規程勞動,學會合作勞動,勞動中注意自我保護,找竅門探索巧幹,勞動結束後整理現場,愛護和珍惜勞動成果。

7.孩子雖然會犯錯,也需要自尊

——批評孩子的話,需及時且尊重地說作為未成年的孩子,必然存在各方麵的缺點和不足,會犯錯甚至闖禍,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能用科學的方法及時糾正和教育孩子。孩子身上有了缺點或犯了錯誤,父母隻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給予及時教導和糾正,光明而美好的前途就擺在孩子的麵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時家長必須及時站出來給予批評教育,否則,放任自流,後果就會不堪設想。

丁丁有個會變魔術的叔叔,他也向叔叔學了點兒變魔術的本事。有一次,媽媽讓丁丁到菜市場買點兒菜,他趁人不備,順手牽羊“拿”了兩個鴨蛋。回到家裏,他興奮地從口袋裏拿出鴨蛋向媽媽炫耀自己的身手。媽媽感覺是偷的雖然不好,不過這件事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孩子隻不過是拿了兩個鴨蛋而已,於是僅僅對丁丁說:“拿別人東西多危險,被人發現了怎麼辦?以後不許幹了!”對丁丁犯的錯誤,媽媽不但沒有進行批評教育,晚上還把鴨蛋當成“戰利品”讓兒子享用。

沒過多久,丁丁又偷了一隻燒雞,媽媽又想一隻雞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就僅僅口頭說了說孩子,仍然讓孩子把燒雞吃了。

當丁丁因為偷盜電子遊戲機被警察帶走時,媽媽淚流滿麵,她萬萬沒想過,把孩子一步一步帶入犯罪的不是別人,正是她這位隻知溺愛孩子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