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人際交往的禁忌——羞澀心理(1 / 1)

心理醫生發現,在心理谘詢室中他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因為個性羞澀而煩惱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訴說自己不敢在大眾麵前發表意見;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路上見到異性同學會手足無措;與老師說話時心情緊張等。他們常常說想幹而不敢幹,為此弄得內心矛盾重重,自己也感到苦惱,常常因為失去很多機會而自責。

分析這些青少年的表現,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些人有以下特點:

一是過於膽小被動。不知道如何適應新的環境。

二是過於謹小慎微。他們說話時怕被人議論,做事時又怕做錯,因此,一句話要在喉嚨

裏反複多次,一件事總要左思右想,為此搞得坐立不安,而且往往錯過機會,以致懊悔。

三是過於注意自己。他們很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總覺得自己處在眾目睽睽之下,於是變得十分拘謹。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是庸人自擾。

四是自信心不足。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常常缺乏信心,以致失去了許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這是導致羞澀心理的最主要原因。

分析羞澀心理,主要是與青年期心理發展中著有關。由於自我意識的迅速增強,青年人更多的把注意力轉移到對自己的關注,自尊心大大增強。而當一個人過多的在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時,就可能變得縮頭縮腳。

羞澀是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調節力。

一是要把握住自己的信心,抱著寧願失敗也要試一試的決心,你會發現,即使失敗了,也並不害怕。隻要興致勃勃地去幹,能力必定會發揮,同時也會產生一種自我的擴大感,接著自信心就會洶湧而出。

二是不要過於計較別人的議論,何況有些議論往往是自己頭腦裏意想出來的。即使真有人議論也正常的,俗話說“哪個人後無人說”,不必因此來束縛自己。

三是有意識的鍛煉自己,膽量和能力都是在實踐中提高的,一旦主動了,你就會發現自己不但有能力把事情幹好,而且有潛力把事情幹得更好。

抬起頭,挺起胸,大著膽子走出去,你會發現天變了,自己也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