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君用人,不拘毀譽。
——[漢]《王粲集·仿連珠》
意譯:聖明的君主啟用人才時,不在乎別人對這人的評價是好還是壞。
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外內,指家族以外或以內;舉,舉薦、推薦。)
——[先秦]《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意譯:推薦人才,不排斥和自己有恩怨的人,也不因為是自己的親人就不舉薦。
人先信而存求能。
——[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
意譯:一個人應該先有信用才能再看本領怎樣。
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先秦]《墨子·尚賢上》
意譯:有才能的人就推舉他,沒有才能的人就讓他讓位。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
——孫中山《孫中山全集·上李鴻章書》
支配物質易,支配人事難。
——孫中山《王權憲法》
偉大的人不但禁得起別人的罵,更要禁得起自己的罵。
——周作人《談虎集·評自由魂》
舉人不能不破格,破格則須循名核實。
——蔡鍔《蔡鍔集〈曾胡治兵語錄〉序》
知識分子是社會主義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周恩來《知識分子應當受國家和人民的尊重》
在被管理的對象中,最複雜的就是人。
——毛仲強《八十年代台灣企業經營管理》
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
——[俄國]車爾尼雪夫斯基《生活與美學》
4.廉政奉公
為政者,廉以德己,慈以愛民。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
意譯:治理國家的人要使自己清正廉潔,對百姓百般慈愛。
上公正則下易直。
——[先秦]《荀子·正論》
意譯:當政的人公正無私,做下屬的才會正直。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唐]李商隱《詠史》
意譯:閱遍史書,深知前輩的成敗、國家的盛衰,都是勤儉或是奢侈造成的。
上梁不正下梁蹲。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意譯:房屋的正梁不扶正,其他的梁就不會正。
見利不動,臨死不恐。
——[漢]劉向《新序·義勇》
意譯:看到財利不動心,麵對死亡不害怕。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明]於謙《入京》詩
意譯:進京見皇上隻需兩袖清風,免得讓老百姓說長道短。
懷必貪,貪必謀人。謀人,人亦謀之。
——[先秦]《左傳·宣公十四年》
意譯:有向往榮華富貴的傾向就會貪汙,貪汙就會算計別人;你算計了別人,別人也會算計你。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
——[明]洪應祖《菜根譚·概論》
意譯:真正廉潔奉公的人並沒有廉潔的名聲,故意製造廉潔名聲的人就是貪的人。
嗜欲之原滅,廉正之心生。
——[南朝]範曄《後漢書·班彪傳》
意譯:指消滅各種不正的欲望,就會有廉潔之心。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宋]包拯《乞不用贓吏》
意譯:廉潔的人是人民的表率,貪婪的人是人民的竊賊。
上枉下曲,上亂下逆。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
意澤:指為政的人不嚴於律己,那麼臣民百姓也就會效仿他們。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萬眾者謀之;利在一時勿謀也,利在千秋者謀之。
——[清]金纓《格言聯璧·從政》
意譯:為官從政,不應謀求一己之利、一時之利,而該為人民群眾、千秋萬代謀福利。
蠲濁而流清,廢貪而立廉。
——[唐]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意譯:除去渾濁,留下的則是清白,廢除貪汙的人,才會有廉潔的存在。
廉約小心,克己奉公。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祭遵傳》
意譯:指為官的要廉潔謹慎,克製自己的欲望,一心為國為民。
不以奢為樂,不以廉為悲。
——[漢]劉向《淮南子·原道訓》
意譯:不把奢侈當作快樂的事,不把廉潔當作悲傷的事。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先秦]《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意譯:節儉是所有美德共同的標誌:奢侈是可惡之首,指的是節儉可以培養人們的品質,奢侈是萬惡的根源,私仇不入公門。
——[先秦]《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意譯:指不濫用職權於個人恩怨上。
護體麵不如重廉恥。
——[清]金纓《格言聯璧》
意譯:維護麵子,不如重視廉恥。
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漢]劉向《說苑,政理》
意譯:當官的沒有比公平更重要的了,在財物麵前沒有比廉潔更重要的了。
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
——[宋]司馬光《文中子補傳》
意譯:廉潔的人常常滿足於無所求,貪婪的人常常憂慮得到的不夠。
無私者公,無私者明。
——[清]金纓《格言聯璧·接物》
意譯:心底無私的人才能公正和廉明。
公生明,偏生暗。
——[先秦]《荀子·不苟》
意譯:公正就政治清明,而偏私則政治黑暗。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意譯:恭謹勤勞,竭盡全力,直到死為止。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先秦]《禮記·禮遠》
意譯:施行治世之道,是使天下的人都不為個人利益著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先秦]《論語·子路》
意譯:統治者如果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發號施令,老百姓也會跟著行動;反之統治者如果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發號施令,老百姓也不會順從。
水至平,端不傾,心術如此象聖人。
——[先秦]《荀子·成相》
意譯:指人的心術如果能像水一樣公正,那就如同品德高尚的人了。
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
——[明]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意譯:隻有公平才會產生清明,隻有廉潔才會產生權威。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煜《冰言》
意譯:公正無私能產生英明的決策,廉潔奉公會樹立崇高的威望。
大義滅親。
——[先秦]《左傳·隱公四年》
意譯:真正的公正廉明是不顧親情而公平抉擇。
公道達而私門塞,公義立即私事息。
——[漢]韓嬰《韓詩外傳》
意譯:公理通達了,私門才能被堵塞;公理樹立了,私欲才會受抑製。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漢]劉向《淮南子·修務訓》
意譯:為官若能做到公正無私,一句話就可以使百姓齊心做事。
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
——[宋]司馬光《諫院題名記》
意譯:隻做對國家有利的事,而不為個人謀好處。
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先秦]《尚書·周官》
意譯:以公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官不私親,法不遺愛。
——《慎子·君臣篇》
意譯:指做官不徇私情,執法才能大義滅親。
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意譯:依照法律奉行公事,那麼上上下下才公平。
公則四通八達,私則一偏向隅。
——[明]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體驗》
意譯:做事出以公心,就會通向光明路;做事私字當頭,就會陷於死胡同。
國耳忘家,公耳忘私。
——[漢]班固《漢書·賈誼傳》
意譯:為了國家不顧家庭,為了公事不考慮自己。
公德隻是個無我,公道隻是個愛人。
——[清]金纓《格言聯璧·從政》
意譯:為官從政,隻要無私心,就稱得上公德;隻要愛人民,便做得到公道。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先秦]《論語·顏淵》
意譯:做官不懈怠,執行政令要忠實。
公家一文錢,百姓一身汗。將汗來比錢,花錢容易流汗難。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一文錢》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
——陳毅《感事書懷·手莫伸》
奢侈和淫糜隻是一種社會崩潰腐化的現象,決不是原因。
——瞿秋白《瞿秋白詩文選·關於女人》
不義之財不會給人帶來好運氣。
——[古羅馬]奧維德《愛情詩》
貪婪是萬惡之源。
——[古羅馬]克勞德蘭納斯
——《昂諾利·奧加斯蒂四世對斯蒂利科尼斯執政官的頌詞》
你若是貪食的,就當拿刀放在喉嚨上。
——《舊約全書·箴言》
財富過多是貪婪的根源。
——[英國]克·馬洛《馬耳他的猶太人》
貪婪與幸福既然從不見麵,那又怎能彼此相識呢?
——[美國]富蘭克林《格言曆書》
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
——引自《舊約全書·傳道書》
不要貪多,免得失盡。
——[英國]喬·赫伯特《名望》
貪得無厭是人作惡的主要原因。
——[古希臘]米南德《殘篇集》
貪婪與揮霍一樣,最終都會使人成為一小塊麵包的乞討者。
——[英國]托·富勒《箴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