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政治(2 / 3)

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

意譯:對民眾平和謙虛,民眾一定會歸附你。

民富,則君不至獨貧;民貧,則君不能獨富。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顏淵》注語

意譯:老百姓富了,君王不會貧窮;老百姓窮了,君王也不可能富有。

善藏者藏於民,不善藏者藏於府。

——《魏書·卷六八·甄琛高聰列傳》

意譯:會積累財富的辦法是讓老百姓先富足起來,不會積累財富的辦法是先把國庫富起來。

魚無水,則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國失民,亦不可以治。

——[北齊]劉晝《劉子·貴農》

意譯:魚沒有水,不可以生存;人沒有腳,不可以走路;國家沒有人民就不可以治理。

眾怒如水火,不可救也。

——[漢]司馬遷《史記·卷三九·晉世家》

意譯:人民憤怒了,如水火一樣,可以毀滅一切,撲不滅攔不住。

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欲無獲民,將焉辟之?

——《左傳·昭公三年》

意譯:愛老百姓像父母愛兒女一樣,老百姓歸附你就像流水一樣,想不讓老百姓歸附你,不能有什麼辦法阻擋啊?

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漢]班固《漢書·酈食其傳》

意譯:統一天下要以人民為根本,人民要以糧食為根本。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

——《晏子春秋·內篇·問下》

意譯:當官的意誌沒有比愛護人民更高,行為也沒有比與百姓同樂更厚。

善為政者,視民如子。

——[宋]司馬光《司馬溫公集·官王逵等二劄子》

意譯:善於管理國家的人,把老百姓看作自己的子女。

能愛邦內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意譯:能愛護自己管地老百姓的官,才能讓外地惡人也敬服他。

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為心。

——[唐]吳兢《貞觀政要·直諫》引魏徵語

意譯:有道義的君主,把老百姓的心事當成自己的心事。

量民力,則事無不成。不強民以其所惡,則詐偽不生。

——[先秦]《管子·牧民·士經》

意譯:估量老百姓的力量來辦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不強迫百姓去做使他們反感的事,就不會出現虛偽欺詐的行為。

國以人為本,人以食為本。

——[唐]吳兢《貞觀政要·務農》

意譯:國家的以人民為根本,人民以糧食為根本。

強本事,去無用,然後民可使富。

——[先秦]《管子·五輔》

意譯:把國家經濟的根本搞堅實,把沒有用的事丟掉不去做,這樣百姓才會富起來。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漢]戴聖《禮記·大學》

意譯:愛好老百姓所愛好的,厭惡老百姓所厭惡的。

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國之興衰治亂,觀其民而知焉。

——孫中山《中國同盟會意見書》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董必武《挽沈英驪女士》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宣言書》

人民是生命的化身,是永遠創造的,生產的。

——馮雪峰《破壞》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魯迅《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

人民的政府屬於人民,來自於人民並服務於人民。

——[美國]丹·韋伯斯特《關於福特決議案的第二次演說》

在外交政策方麵,我將努力奉行友好睦鄰政策。

——[美國]富·羅斯福《第一次就職演說》

民主製就是直接由全體人民治理、全體人民擁有、全體人民享受的自治政體。

——[美國]西·帕克《在波士頓音樂廳裏的布道》

3.納賢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先秦]《尚書·大禹謨》

意譯:任用賢才的時候不要朝三暮四,廢除邪惡的東西不要遲疑。

才乎才,有德以為功,無德以為亂。

——[宋]《李覯集·潛書十五篇並序》

意譯:能人啊能人,有道德的能人能做好事,道德敗壞的能人也能幹壞事。

世一易,則習一變;賢一出,則論一新。

——[明]薛應廆《薛方山紀述》

意譯:社會一發生變革,風俗觀念也跟著變化;有德有才的人士一出現,那麼思想輿論也跟著更新。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

——[先秦]《尚書·周官》

意譯:推薦賢才,並能將位置讓給有才能的人,這樣老百姓和官員才能相處融洽。

功無大乎進賢。

——《呂氏春秋·讚能》

意譯:功勞沒有比推薦賢德之人更大了。

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先秦]《周易·師》

意譯:要治理國家或要做大事千萬不要任用小人。

用不才之士,才臣不來;賞無功之人,功臣不勸。

——[唐]王維《王右丞集·責躬薦弟表》

意譯:你用了沒有才的人,有才的人便不會來為你效力;你賞了無功之人,那麼真正能立功的人就不會努力地去幹了。

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先秦]《墨子·親士》

意譯:獻國寶不如獻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

以人之小過掩其大美,則天下無聖王賢相矣。

——[漢]劉安《淮南子·泛論訓》

意譯:如果因為一個人有一些小錯誤就否定他的大功績,那麼天底下就找不出來聖明的君主和賢德的宰相了。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先秦]《論語·衛靈公》

意譯:不因為這個人說了你好的話就選拔,也不因這個人說了你不好的話就放棄他。

人才異能,備體者寡。

——《晉書,卷四五·劉毅傳》

意譯:能人各有所能,全能的人是極少的。

能者不可弊,敗者不可飾。

——[先秦]《韓非子·有度》

意譯:有才華的人不會被壓製,無才華的人也不會被掩飾。

人才各有所長,不可偏棄。

——《宋史·卷三五六·劉拯傳》

意澤:人的才能各有側重,不可因有某些不足而舍棄。

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三國·魏]曹操《求賢令》

意譯:隻要是有才的人,隻要推薦,我就會用他。

衣食富足,奸邪不生。

——[北齊]劉晝《劉子·貴農》

意譯:衣食富足,奸邪之人就不會出現。

水廣者魚大,山高者木修。

——[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意譯:水域廣大,長的魚就大;山高聳,長的樹木就修長,說明良好條件的創造有利於人能發揮作用。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元年》

意譯:任用人才如同使用器物,取各自的長處。說明用人要善於用人的特長,不要求全責備,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不同的人的不同優勢。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大戴劄記·子張問入宮》

意譯:水太清了魚就難以存活,對人過於苛求就會失掉朋友。

疑則勿用,用則勿疑。

——[宋]陳亮《論開誠之道》

意譯:懷疑這個人的才能就不要用他,既然用了這個人就不要懷疑他。

不才者進,則有才之路塞。

——[宋]歐陽修等《新唐書·韋思廉傳》

意譯:如果讓沒有才能的人進了朝廷,那麼就會阻礙有才能的人的發展。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李世民《賜蕭》

意譯:狂風來臨的時候才知道什麼草最堅強,國家動蕩時才能識別出忠臣。

腐木不可以為柱,卑人不可以為主。

——[漢]班固《漢書·劉輔傳》

意譯:不能用腐朽的木頭做柱子,也不可以用才德低劣的人來擔任重要的職位。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宋]阮閱《詩話總龜》

意譯:大海遼闊,任憑魚兒翱遊,天空高遠賃憑鳥兒飛翔。

能用度外人,然後能周大事。

——[宋]沈括《夢溪筆談·雜誌》

意譯:能任用異人才能周全大事。

得士者富,失士者貧。

——[漢]揚雄《解嘲》

意譯:國家得到有人才就富強,失去人才就貧弱。

良馬期乎千裏,不期乎驥驁。

——《呂氏春秋·察今》

意譯:騎好馬的目的是它能日行千裏,而不是想要它驥驁的美名。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論語·衛靈公》

意澤:大塚都說這個人的不是,你要考察一下是否如此;大塚都說這個人好,你也要考察一下是否如此。

無常安之國,無宜治之民。得賢者安存,先賢者危之。

——《大戴劄記·保傅》

意譯:沒有永遠安定的國家,沒有應該懲處的百姓,能得到賢才的國家就安定,失去賢才的國家就會有滅亡的危險。

論材選士,必試於職。

——《漢書·卷八五·穀永杜鄄傳》

意譯:評估人才,推選賢士,一定要把他們放在職守上試驗之後再做決定。

世有伯樂,然有千裏馬。

——[唐]韓愈《雜說下》

意譯:世界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裏馬的存在。指要先有發現任用人才的人,才會有人才的出現。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國魏]曹操《短歌行》詩

意譯:周公正在吃飯,如果有賢人來了,他會立刻吐出口中的食物來迎接賢人,這樣便贏得了天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