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軍事(2 / 3)

自律不嚴,何以服眾?

——[元]張養浩《風憲忠告》

意譯: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怎麼能讓別人心服?

兵貴勝,不貴久。

——《孫子作戰篇》

意譯:用兵以速戰勝為貴,長期拖延戰鬥不可取。

善戰者省敵,不善戰者益敵。

——[明]劉基《鬱離子·省敵》

意譯:會打仗的能使敵人的數目減少,不會的則會對敵人有利。

見機不遂者隕功。

——[漢]桓寬《鹽鐵論·擊之》

意譯:見到機會抓不住,就失掉成功。

決情定疑,萬事之機。

——《鬼穀子·決篇》

意譯:把情況疑點摸透,這是辦一切事最重要的先決條件。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元]馬致遠《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意譯:指好的將軍很難得到。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元]《漢高祖濯走氣熒布》

意譯:喻指表麵做的事是遮人耳目,暗地裏做為達到目的的事。

為將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學。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意譯:做將軍的有勇氣不如有智慧,有智慧不如有才學。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先秦]《孫子·軍爭》

意譯:對軍士可以瓦解士氣,對將軍可挫傷其雄心。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詩

意譯:指打仗做事要抓住關鍵的地方來處理。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漢]劉向《淮南子·兵略訓》

意譯:如果同心協力,一千個人會發揮一千個人的力量;如果各懷其心,一萬個人連一個人的力量都發揮不出來;

製敵在謀不在眾。

——《唐宋文舉要·尹師魯·敘燕》

意譯:戰勝敵人的關鍵是謀略,而不是人多。

一日縱敵,數也之患也。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意譯:一日把敵人輕鬆地放走,就會為日後留下無窮的隱患。說明對敵人要斬草除根。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

意譯:帶兵打仗時,敲第一聲鼓時,戰士的士氣最足,第;聲鼓響時就要下降一點,第三鼓響時就沒有了。

反以知彼,複以知己。

——《鬼穀子·反應》

意譯:先摸清敵人的情況,自己就知道該如何應戰了。

治兵者,若秘於地,若邃於天。

——《尉繚子·兵談》

意譯:訓練軍隊,要使其神秘不可測,比如隱於地下,比如深藏雲中。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關,關隘。)

——[唐]李白《蜀道難》詩

意譯:一個人在關隘的地方把守,一萬人也進不來。指地形對戰爭的幫助。

凡謀之道,周密為寶。

——《六韜·武韜·三疑》

意譯:所有謀略中,周密是最重要的。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

——《吳子·治兵》

意譯:用兵打仗最大的忌諱就是猶豫。

師出必有名。

——《禮記·檀公下》

意譯:出兵打仗要有正當的理由。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列傳》

意譯:將軍帶兵在外打仗,皇帝不可以幹涉。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先秦]《孫子·謀攻》

意譯:指打仗前摸清敵人和自己的實力,戰爭才會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