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法製(1 / 2)

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韓非子·詭使》

意譯:立法就是要廢私情,法令得到行使,私情就行不通了。

苛政猛於虎。

——[漢]戴聖《禮記,檀弓下》載孔子語。

殘酷的法令比老虎還要猛。

無罪而不刑,無才而不任。

——《晉書·王猛傳》

意譯:沒罪就不應該受到懲罰,沒才就不能負擔重大責任。

善無微無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晉]陳壽《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意譯:作了好事,哪怕是非常微小也應該給予獎賞;作了壞事,哪怕也是非常微小也要受到貶責。

政令猶汗,往而不反。

——《後漢書·胡廣列傳》

意譯:政策和法令像出出汗一樣,排出來就收不回去了,所以頒布時一定要慎重。

為治而去法令,猶欲而無饑去食也。

——《商君書·定分》

意譯:治國不用法律,就像不饑餓時不準備食物一般,因此一定要看到將來,為將來作準備。

賞勉罰偷,即民不怠。

——《韓詩外傳》

意譯:獎賞勤勞的、懲罰偷懶的,老百姓就會心服口服。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韓非子·有度》

意譯:法律不偏袒權貴,木匠的墨繩也不遷就曲木。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

意譯:法律不分身份,就是王子犯了罪,也應該像對待平民那樣對他治罪。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漢]王符《潛夫論·述赦》

意譯:國家法律嚴格執就不能安定,國家的法律鬆弛就會大亂。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也。

——[漢]桓寬《鹽鐵論·申韓》

意譯:世上不怕沒有法律,就怕執法不嚴,沒有必行的法律。

禁勝於身,則令行於民矣。

——[先秦]《管子·法法》

意譯:法律如果對國君也有限製,對老百姓才可以推行的開。

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

——[漢]桓寬《鹽鐵論·疾貪》

意譯:對一個犯罪的實施嚴懲,其它人就不會再犯了。

不因喜以加獎,不因怒以加罰。

——《晏子·春秋·內篇·向上》

意譯:不因為自己高興就獎賞,也不因為發怒就懲罰。

不明察,不能燭私。

——《韓非子·孤憤》

意譯:不明察秋毫就不能看清蛛絲馬跡。

不以私法害,則治。

——《商君書·修權》

意譯:執法時不尋私利,國家就能大治。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韓非子·有度》

意譯:執法的官員強硬,國家就強盛;執法的官員怯弱,國家就貧弱。

法立而行,則人不玩。

——[明]薛瑄《讀書錄》卷七

意譯:法立了就執行,那麼人們就不會拿它當兒戲。

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

——[清]金纓《格言聯璧·從政》

意譯:指執法人員在執行法令時一定要潔身自好,嚴於執法,懲惡除奸。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離婁上》

意譯:畫方形和圓形的時候,不用規和矩,就始終畫不標準,說明沒有法律的治約,社會就會不安全。

捉賊須捉贓,捉奸須捉雙。

——[宋]胡太初《晝簾緒論·治獄》

意譯:懲罰一定要有罪證。

錢可通神,法難縱你。

——[元]《玉清庵錯送鴛鴦被》

意譯:指的是在法律麵前,有錢也不可能逃避法律的製裁。

殺一以懲萬,賞一而勸眾。

——[唐]魏徵《群書治要·陰謀》

意譯:殺一個人是為了懲誡其它的人,賞一個人是為了勸勉其它的人。

奉公如法則上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