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友誼(1 / 3)

1.朋友

有朋自遠來,不亦樂乎?

——[先秦]《論語·學而》

意譯:有朋友來遠方來看望我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先秦]《論語·顏淵》

意譯:君子用文章來交朋友,用朋友的幫助來培養仁德。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意譯:四海之內都有自己的朋友,就算是遠在天涯海角也好像近在眼前。

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莊子·大宗師》

意譯:彼此間誌同道合,所以就可以成為朋友。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山木》

意譯:君子之間的交往,以誠相見,像兩水融到一起那樣淡薄融洽;小人之間的交往,表麵上親親熱熱,實際上不一定長久。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戰國策·趙策一》

意譯:君子可以為知己而死,女子為欣賞自己的人而裝扮。

君子之交,定而後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清]李綠園《歧路燈》

意譯:君子之間的交往,是先選定了再結交;小人的交往,是不假思索就結交的。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利為朋。

——[宋]歐陽修《朋覺論》

意譯:君子因誌同道和而交朋友,小人因利益一致而交朋友。

君子先擇而後交,小人先交而後責。

——[隋]王通《魏相篇》

意譯:君子先經選擇後交友,小人先交友後苛求。

朋而不心,麵朋也;友而不心,麵友也。

——[漢]揚雄《法言·學行篇》

意譯:朋友子以心相話交,就是表麵的朋友。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論語·季氏》

意譯: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

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

——[隋]王通《中說·禮樂篇》

意譯:為了趨迎勢力而交往的,勢力沒了,交往也就斷絕了;為了貪圖利益而交往的,利益沒了,交往也就散了。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意譯:與朋友交往,要說話算數。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漢]戴德《丈戴禮記·子張問入官》載孔子語。

意譯:水大清,裏麵不會有魚。人大過精明就不會有朋友。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琵琶行》

意譯:大家都在外飄落,相逢不必要曾經是朋要。

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漢]司馬遷《史記·卷八0·樂毅列傳》

意譯:古時候的君子,兩人絕交的時候彼此不說難聽的話。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漢]司馬遷《史記·卷一三0·汲卷列傳》

意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隻有在生死關頭才能看出真情;在貧富的條件下才能看出真實的心態;在貴賤不同的社會地位時,才能體會出交情的真與假。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荀子·大略》

意譯:交友要慎重。朋友就是要互相幫助。

朋友之道,必相教訓。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意譯:朋友相交往的原則裏應該互相批評教育。

至白涅不緇,至交淡不疑。

——[唐]孟郊《勸友》

意譯:最白的東西染不黑,最好的朋友雖像水一樣淡,但彼此永遠信任。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銀。

——[唐]李白《贈友人三首》其二

意譯:人生交友貴在相知,金銀不是交友的基礎。

多為勢利朋,少有歲寒操。

——[唐]李鹹用《古意論交》

意譯:如果廣交勢利之徒,那就不可能有鬆柏的高尚節操。

天下有一人知己,不可以不恨。

——[清]張潮《幽夢影》

意譯:人生最可貴的是能夠得到一個真正的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晉]傅玄《太子少傅箴》

意譯:接近好人容易變好,接近壞人容易變壞。

人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三國]王肅《孔子家語·六本》

意譯:可以被其感染。

莫愁前方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別董大》

意譯:不要發愁前麵的人生路上沒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誰不認識你呢!

朋友必須是誌同道合的。

——謝覺哉《不惑集》

和朋友談心,不必留心;但和敵人對麵,卻必須刻刻防備。

——魯迅《魯迅書簡》

真正的朋友所愛的是你個性中的美點與特色,而不是你的辭令。

——羅蘭《羅蘭小語》

一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1993年錄何瓦琴句贈瞿秋白

朋友也是說好話的多,所以真肯提你缺點的人倒是你難得的好友。

——蓋叫天《粉墨春秋》

朋友是同一個靈魂寄在兩個軀殼中。

——徐懋庸《打雜集·友詭與正義》

一萬個口惠而實不至的泛交,抵不上一個同生死共患難的知心。

——郭沫若《人類進化的驛程》

能夠成為朋友的人,常常是和自己有較多相似點的人。

——周向潮《初涉人生的十大挑戰》

要把同道的人當作朋友,而不必把同利的人當作朋友。

——羅蘭《羅蘭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