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遊天山古寺(1 / 2)

是日傍晚,我們駐足山頂大石上,目注西斜的太陽,望天際雲彩飛繞、霞光香風若隱若現的美妙景觀,感受那不時變幻的一朵朵彩雲,恰似天雨繽紛的五彩蓮花,紛紛揚揚、一簇一簇地呈現在天空……如此勝景,讓人久久不願歸來。

秋日,與友人一行五人慕名來到仙橋天山古寺,清淨自心,聆聽佛語,一睹古寺風采。

來到山下,遠觀該山,似一座筆架,赫然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從山下往上仰望,隻見山座主峰頂上有一巨石,恍若彌勒,似坐似臥。見到彌勒菩薩正笑眯眯地,似乎正在朝我們揮手呢。據說,此處為世界第八天然石佛山。菩薩慈悲為懷,嬉笑怒罵,善巧方便,普度眾生,令人肅然。眾人歡欣鼓舞,急忙跨步登山,臨近山門,見紅磚圍砌成城牆,整個古寺置於紅磚牆的護衛中,顯得十分醒眼。

來到正門口,一個大香爐呈現在我們眼前。有緣眾生,入得寺門,自然而然斂聲屏氣,結下善緣。巧的是,我等邁上台階輕步走進佛門的那一刻,正好遇到二位法師誦經完畢,於是隨同一起到大門左側入座。師父以山泉水煮沸,泡以高山綠茶,香氣四溢,清甘留齒。三杯清茗品畢,在法師的引見下,我們複返彌勒殿,淨身口意三業,恭敬頂禮菩薩。

經載,彌勒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未來佛,專修“嚴淨佛土”。將來攝取的國土,全是清淨莊嚴,“此處堪稱佛地,滿街皆是聖人”,不同先修“成就眾生”的釋迦牟尼佛的化土,現在是五濁惡世。《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記載,摩訶迦葉尊者骨身隱在雲南雞足山中,等將來彌勒下生說法,到龍華第三會時,聽法者生怠慢之心,摩訶迦葉尊者就會現身空中,作十八變,助彌勒菩薩勸導眾生,為不信實者示現不可思議之法。彌勒菩薩也有教人寬容、能忍、看破、自在、放下等表法。

寺廟入門,也是天王殿。彌勒菩薩殿背後是韋陀菩薩寶座,韋陀菩薩為大護法神之一。在中國漢地佛寺中,常被塑駐彌勒菩薩之後,手持金剛杵。

天王殿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為護法大天神。四大天王也代表佛法戒行、勇猛、精進、智慧。

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手持智慧寶劍(慧劍斷煩惱,眾生增善根),劍峰寓“風”。

東方持國天王,名提多羅吒,身白色、手持琵琶(以樂渡眾,中道和諧),琵琶寓“調”。

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左手持銀鼠(製服魔眾,護持財富),右手持混元珍珠寶傘(多聞多識,處汙不染),司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