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了。一輪新月掛在寺廟上空。空氣是如此清新,走在大院裏也可聞到桂花香味。好一個清輝晴朗!
從揭陽榕城區東泮村往榕東,一下梅東大橋,即見一座琉璃青瓦寺廟。路口標有寺名“報恩寺”。
不知多久前,一天傍晚,剛剛下橋,忽遇傾盆大雨。我突然閃現一個念頭,何不進入寺裏,避雨?
其時,寺廟在建。從側門入寺,在南邊一個簡易的棚子裏,一位年紀稍長、清瘦慈祥的老和尚——報恩寺住持方丈釋上光下茂大師父,正攜兩位年輕師父、一位居士修晚課。我斂心禮佛,悄立一旁。大師父誦經完畢,邀我入座喝茶,為我開示。
報恩寺門口是一條泥濘小路,與小路同向是一條溝渠。在溝渠旁,有人搭棚飼養鵝鴨。在我們喝茶期間,門外傳來幾聲“嘎嘎”叫聲,一隻大鵝搖擺著,憨態可掬地走了進來,徑直來到師父身邊,靜立不動。鵝的主人站在門外,不敢貿然進來。鵝兒偎依在師父腳下,一直沒有吭聲,也沒有亂動,安靜得如同入定老僧。師父伸出慈悲的右手,輕撫鵝兒,跟鵝主人講解了一句“眾生皆有佛性呀。去吧……”鵝主人唯唯諾諾,抱起鵝兒,低身恭敬而退。不久,整個鵝鴨棚拆除了,鵝主轉行改業。有了這次際遇之後,我與報恩寺結下佛緣。
現今在大師父和十方善信的發心努力下,報恩寺已具規模。寺正門朝西,入門同雙峰寺格局,為天王殿。聽大師父講,四大天王是他老人家專程從福建請工匠精心製設的,威嚴中不乏慈悲。正麵是笑嗬嗬的彌勒菩薩,與彌勒菩薩相背而立是韋陀菩薩。直行,是大雄寶殿,寶殿中央為本師釋迦牟尼佛,與雙峰寺稍有不同是,世尊兩肋為摩訶迦葉和阿難尊者。
報恩寺初建期間,大師父還要往返於寺廟與雙峰寺之間。是夜,在報恩寺候雨的時候,靜心聆聽大師父法語,感受人生真諦,在輕微縹緲的念佛聲中,聞到縷縷檀香味,伴著漸小漸逝的雨聲,心中默念著《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念念相繼。
雨停了。一輪新月掛在寺廟上空。空氣是如此清新,走在大院裏也可聞到桂花香味。好一派清輝晴朗!忽然憶起了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雖然報恩寺身處市郊,一時卻難得如此空靈靜寂。遙望明月,不知是幾千年前的那一輪否?縱是風雪夜歸人,兩手推得,便喝一聲,僧敲月下門。卻原來,自性何其清淨!
迷時師渡。月光灑了大地。千裏明月照我行。月光下,我與大師父同行。
笑是一種沒有副作用的鎮靜劑。
——格拉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