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記吳鄧娟(1 / 1)

初登戲台,對吳鄧娟來說,既新鮮又陌生,一下子要麵對台下那麼多名觀眾,她的心裏一麵大鼓在咚咚咚地敲擊著;但舞台所散發的氣息與氛圍,又是那麼親切。

初識吳鄧娟,是在四年前一次高中同學聚會上。吳鄧娟並不是我們高中的同學,而是我們高中同學黃潔歡的妻子。主持人報幕當時,並沒有跟大家說她是黃潔歡的夫人,當她亮開嗓子的時候,大家齊聲喝彩。

是的,當吳鄧娟上台演唱粵曲《分飛燕》時,大家很驚訝她的唱功,於是紛紛打聽。熟識她的人說,吳鄧娟獲過揭陽市首屆卡拉OK大賽業餘組二等獎,是揭陽市潮劇團的專業演員。我也恍然,怪不得她唱法和音腔那麼專業。

吳鄧娟是揭陽市揭東縣人,她自小受家人影響,對潮樂潮曲耳濡目染,癡迷喜愛,空閑時常常跟著長輩哼唱幾段。1993年剛剛初中畢業、頗有潮樂基礎的吳鄧娟就被市潮劇藝術培訓班錄取,並以潮劇《蘇六娘》選段清唱“春風踐約到園林……”引起一滿皆驚,麵試老師們一致認為她唱調圓潤、技法嫻熟,當場決定將她同另外幾名被選中的同學再進行規範培訓。經短短的幾天高壓式訓練後,吳鄧娟順利進入市潮劇藝術培訓班正式學習,在潮藝界知名人士方靜純、楊元盛、倪岱雲等老師的精心栽培下,她的聲樂唱法和技藝迅速提高。第三年,剛剛在藝術培訓班完成學業的吳鄧娟,立即被揭陽市潮劇團選聘了。

初登戲台,對吳鄧娟來說,既新鮮又陌生,一下子要麵對台下那麼多名觀眾,她的心裏一麵大鼓在咚咚咚地敲擊著;但舞台所散發的氣息與氛圍,又是那麼親切。盡管第一次上台參演,她所扮演的隻不過是《父子三登科》裏麵一個普通小丫環的角色,但她在心裏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認真對待,嚴格要求,把握好每一個機會,一絲不苟地演好這個角色。她正是抱著這種心態,摸爬滾打,吃苦耐勞,勤練不輟,才慢慢地走上藝術的道路,並開始在《郭子儀拜壽》《粉妝樓》《明宮雙太子》《南國雙公主》《四郎探母》等戲劇裏麵扮演一些較有分量的角色,甚至逐漸擔起重梁演起主角了。在戲台上,無論領導要求吳鄧娟飾演任何角色,她都樂意接受。每次上台前她總先熟讀劇本,了解劇情,領會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形象動作,還虛心向老師們討教,甚至再三找出相關的影帶細細揣摩師長們以往所演人物角色的外貌及心理特征,刻苦練習,真正做到上台時能演得神韻兼備。在《益春藏書》和《桃花姐過渡》《春草闖堂》等戲目中,她分別飾口齒伶俐、乖巧聰明的益春、桃花、春草,在熟悉動聽的樂曲伴奏聲中,吳鄧娟的扮相、唱腔、道白、形體動作都相當到位,得到了老師、同行肯定,也深得觀眾好評。

《瀟湘秋雨》描述的是名門小姐崔妙蘭自小與蔡家公子訂婚,幾經曲折與磨難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第一次接演“崔妙蘭”時,吳鄧娟被難住了。20多年前,吳鄧娟的老師倪岱雲就因此角色的極致表演影響了海內外,“崔妙蘭”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在觀眾腦海裏,對吳鄧娟而言,壓力就更大了,加上她平時所扮演的多是活潑機巧的小花旦,而現在要飾演舉止溫純、賢淑淒婉的閨門旦甚至青衣,真是困難重重。突兀而來的任務對她是考驗,吳鄧娟下定決心,多次虛心請教倪岱雲老師,並給自己加班加點,一邊端詳資料,一邊爭早奪晚磨煉、吊嗓子、耍水袖,加強形體動作和基本功訓練。在她的辛勤努力和師長們指導、同事的認真配合下,演出非常成功,上台表演場場博得滿堂彩。

小荷才露尖尖角。平日裏,吳鄧娟不僅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飾演好每一個角色,而且還“以戲帶工”——把平時所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運用到戲目中。她每天堅持練好唱腔、身段、毯子、刀槍等基本功訓練,虛心向老師學習、請教,針對老師所提出的“高音部分還稍逝色”的意見而加強了對“N音”的訓練,專業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在師長們的關心、培養下,吳鄧娟演出了一台又一台的新戲、好戲,正逐漸向潮劇舞台攀登。

在快樂時,朋友會認識我們;在患難時,我們會認識朋友。

——柯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