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過去,重新翻起書本,溫故而知新……書本會引導我們去讀更多的書,因一本書而引而多讀了三五本,也算有趣。
新符辭舊歲。書無籀,爬上樹。驀然回首,發覺又是一年過去,竟然沒讀過什麼書——縱是讀過怕也還了書櫃。汗顏之下,強搜腸刮肚,以濫竽充數,作一年事紀。
曾在某夜,淩晨4、5點,起床。四周一片寂靜。亮開燈,洗漱。捧著《心經》,靜靜地細讀。案前,白淨的玻璃瓶有盛開的茉莉花,配上一杯氤氤清茶,莊嚴溫馨。“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整個身子全部放鬆,讓自己的心靈得以淨化。靜得空靈,書與人融為一體,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曾在深夜,無意間收看到鳳凰衛視。播放西安法門寺安奉佛指舍利子大典盛會,一曲曼妙聲音傳來,隻見一女子,身著潔白素衣,表情凝重,手結蓮花印,慢慢地升上台來。細看,原來是王菲正輕唱《心經》,驚若天籟。
因為喜歡《心經》的緣故,所以又讀了元音老人的《心經抉隱》和源樂法師的《心經解行錄》。心存感激。同樣的,讀了《金剛經》之後,再次重溫了南懷瑾大師的《金剛經說什麼》,忍不住著了相,再看南師的其他著述《易經係傳別講》《老子他說》《楞伽大義今釋》……因一經書而多讀了三五本書,也算有趣。
看《南方日報》,喜歡郭珊在《瘋狂的舌頭》欄中的調侃,聰慧而狡黠,辛辣而詼諧。喜歡她和她的同事們在《娛樂周刊》上整版整版的狂登《2009年娛樂盤點——寂寞春晚》從《1傳奇:不要迷戀哥,哥隻是傳說》(郭珊)到《2逝者:人生就像一個茶幾,上麵擺滿了杯具和餐具》(李培),再到《3醜聞: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鄭照魁)和《4情事:哥談的不是情,是寂寞》(陳祥蕉),四大名記專門撰文,回顧這一年,羅列出文壇、網絡、影視怪象。入木三分,令人莞爾。
看《揭陽日報》,喜歡鄭贇在《閱讀》版上沒心沒肺狂野地撒韁。遊刃有餘的文字技巧,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敏銳洞察力,獨立的思想與個性,無法觸及的思維與招式……不怕跟她比試汗牛充棟就放馬過來吧。她在《是什麼在支撐希望》(《揭陽日報》2009年4月18日)中,公開標榜自己是一個“隻能在市重點中學當一個正取的小混混”,而她的朋友卻以每天讓她覺得可怕的精神在學習並最終考上了華附。人活著是什麼在支撐著希望啊?鄭贇無需跟你言明,一切隻在她的繞梁三日回味無窮令人記憶猶新的影評文章中。《誰的心在等待進入——評電影〈空房間〉》《我愛你,隻因背影——電影〈雲上的日子〉觀感》《一杯綠茶,冷暖自知——電影〈綠茶〉評析》《一個和尚的思想鬥爭——電影〈青蛇〉賞析》《除了迷亂,還剩下什麼——電影〈八月迷情〉亂談》等,精妙的筆法,跳躍的思維,聰穎的光芒,睿智、冷靜、敏銳、虎虎生氣,令讀者不敢有絲毫怠慢,以免一不小心就被文字絆倒,思路被打斷,思維被肢解,隻能屏氣凝神小心翼翼用心去讀。在《一個和尚的思想鬥爭——電影〈青蛇〉賞析》中,她有些惋惜而又有些不屑地說:“我們年少時常常懷著純潔美好的夢想,生硬地排斥不符合想象的事物和潛規則。然而有一天我們終會麵對那個黑暗而真實的世界,這時我們才發現童話是多麼不堪一擊。於是有人抱著童話死了,有人拋棄了童話撲向盛大的汙濁……”影評不難寫,難在於寫出獨特的個性,狡猾的靈氣。這的確令“多少人一提起‘《揭陽日報》閱讀版鄭贇的文章’(此處原文為‘《山村老屍》’四字)立馬被嚇得驚聲尖叫……”說驚聲尖叫有點誇張,但拳頭擂桌還是有的:這小女子,把讀文章的人逼上梁山了。
書本會引導我們去讀更多的書,像在《金剛經說什麼》中讀到“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和“溪水無非廣長舌,山色皆是清淨身”時,滿心喜歡,又找來蘇軾的文章再回味。在報刊上讀到了《第15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在穗開幕》和《黃霑梁羽生都是饒公弟子》,就會乖乖上網搜找饒公(宗頤)更新的資料,同時探賾索隱,又查到季老(羨林)更多的情況。巧的是,多年沒有聯係的陳儒斌先生(原係廣東美術學院講師,因仰慕饒公,專門選攻了饒芃子先生的古文學博士),竟然在網搜的時候,也躍然紙上,嗬嗬,此君原來已數年前畢業去了美國,當新聞記者。
讀書如棋局局新。回過頭來,又是一年,重新翻起書本,溫故而知新。書中自有千鍾粟,同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到易,道學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纏綿,革命家看到排滿,流言家看到宮闈秘事……”,同一個讀者對同一本書,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也會有不同感受。雖說書到今生讀已遲,但也無妨趁此青春少年時,先睹為快,為今後結緣。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