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往
近朱者赤,近墨者者。
——[晉]傅雲《太子少傅箴》
意譯:靠近朱砂就會變成紅色,靠近黑色的東西就會變成黑色。喻指接近好人就可以變成好人,近壞人就變成壞人。
誌道昔少友,逐俗者多儔。
——[漢]王符《潛夫倫,實質》
意譯:追求道義的朋友少,而追求世俗的人朋友卻多。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無名氏《爭報恩》
意譯:路途遙遠就可以知道馬的力氣有多大;相處的時間久了,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心眼是好是壞。
道不同,不相為謀。
——《論語·衛靈公》
意譯:主張誌向不同,不適合一起探討問題。
德不孤,必有鄰。
——《論語·裏十二》
意譯:有道德的人,必定有敬仰他的人來和他交朋友。
心不負人,麵無愧色。
——[宋]普濟《五燈會元》第四卷
意譯:心裏沒有做對不起別人的事,臉上一就沒有慚愧的神色。
日遠時疏,日親日近。
——[明]施耐庵《水滸》第二回
意譯:一天天遠離,感情便會一天天疏遠;一天天親近,感情便會一天天親密。
一心可以交萬友,二心不可以交一友。
——[明]何偉然《嘔絲》
意譯:真心實意和人交往的話,就可以交很多的朋友;虛心假意和人交往,就不會交到朋友。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荀子·臣道》
意譯:人的欲望如果多就會心胸狹窄,欲望少就會心胸寬廣。
開心見誠,無所隱伏。
——《後漢書·馬援傳》
意譯:打開心扉,以誠相見,絲毫沒有隱私。指與人真誠交往。
士無禮,不可以得賢。
——《淮南子·說林訓》
意譯:對人沒有禮貌,就不可能得到賢人。
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
——[宋]林逋《省心錄》
意譯:家庭內部和睦,家業就旺盛;和人交往時,和平相處,辦事就順利。
可與同患,難與處安。
——[漢]司馬遷《史記·趙世家》
意譯:可以與他同患難,卻很難與他共享福。
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戰國策》
意譯:憑財富交往的,一旦財富沒有了,交往也就斷了;憑女色史往的,一旦容顏逝去,愛情也就沒有了。
蘭艾不同香,自然難為和。
——[唐]孟郊《君子勿鬱鬱土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
意譯:蘭花和艾草不是同一種香氣,所以很難和諧一致。
來而不往,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意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相互的,如果隻接受不付出,是沒有禮貌的。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為政》
意譯:君子講究互相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則互相勾結而不講究團結。
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意譯:被傾覆的鳥窩裏哪有完整無損的蛋呢?
遠不間親,新不問舊。
——《管子·五捕》
意譯:在與新朋友交往時,不要忽略了曾經的好朋友。
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意譯:順從他的意見就可以活下來,違背他意願的就會死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不能有害人的心思,但一定要防備別人害自己。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漢]劉向《說苑·雜言》
意譯:與品質不好的人相處,就像進入了賣鹹魚的店鋪裏,時間長了就聞不到鹹魚的腥臭味了。暗示交友要慎重,否則會受影響。
要把同道的人當作朋友,而不必把同行的人當作朋友。
——羅蘭《羅蘭小語》
太迎合別人,便失去自己的格調。
——郭良蕙《焦點》
一個永遠也不欣賞別人的人,也就是一個永遠也不被別人欣賞的人。
——汪國真《汪國真抒情散文選》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能像一件衣服,高興的時候穿在身上,不高興的時候就脫下來。
——黃秋耘《門外愛談》
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
——魯迅《且介亭雜文》
交朋友不是讓我們用眼睛去挑選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讓我們用心去吸引那誌同道合的。
——羅蘭《羅蘭小語》
依正人就能做正人,依歪人沒下場。
——丁玲《丁玲選集》
拒絕別人一定要委婉,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拒絕,被別人拒絕一定要大度,因為拒絕你的人總有他的理由。
——汪國真《拒絕》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
——梁實秋《談友誼》
和瘋子吵架,自己也是瘋子。
——艾青《花與刺》
當誌趣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時,交情也就開始了。
——[美國]愛默生《集外演講錄》
告訴我你常和什麼人來往,我就能說出你是什麼樣的人。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人是最需要交際的動物。
——[古羅馬]塞涅卡《論恩澤》
交際是人生的幸福
——[英國]莎士比亞《愛的徒勞》
知識使人變得文雅,而交際能使人變得完善。
——[英國]托·富勒《箴言集》
交際是人生一大樂趣。
——[英國]西·史密斯《隨筆集》
人類在相互的交往是尋求安慰、價值和保護。
——[英國]培根《學識的增長》
孤獨有時是好的交際,短暫的索居能使交際更甜蜜。
——[英國]彌爾頓《失樂園》
心情愉快,是穿到社交界去的最好衣裳之一。
——[英國]薩克雷《裁剪和化妝》
與其說處世像舞蹈,不和說它像摔跤。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自省錄》
人的社交根本不是本能,也就是說,並不是為了愛社交,而是怕孤獨。
——[德國]叔本華《幸福警句》
我們所知道的最好、最可靠、最有效而又最無副作用的興奮劑是社交。
——[美國]愛默生《社交與孤獨》
和一些和自己意趣相同的人交往,真可以使人受益不淺。
——[印度]泰戈爾《沉船》
人事關係在社會上是一種資本,若要它經久,就不得不節用。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2.人情世故
富貴易為善,貧賤難為工。
——《後漢書·馮衍列傳》
意譯:有錢的人做好事容易,沒錢的人做什麼事都難。
楚客莫言山勢險,世人心更險於山。
——《韓非子·功名》
意譯:楚國人不要說山勢險峻,人的心比山還要險惡。
牆倒眾人推。
——[清]曹雪芹《紅樓夢》
意譯:比喻世態炎涼,在他快不行的時候,大家都乘機出來推翻他。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
意譯:說明輿論的力量非常大,它可以把對的說成錯的,黑的說成白的。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莊子·胠篋》
意譯:偷衣帶上的鉤的人被殺死了,而篡奪國家大權的卻能當上王侯。諷刺了法律的虛偽、不公正。
庭前大樹,眾鳥爭投,枝葉凋落,掉頭不顧。
——[清]黃鈞宰《述哀情》
意譯:家門靜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的時候,各種鳥都飛來築巢,而枝葉凋零時,這些鳥就紛紛飛走了。揭示了世態炎涼的真實現象。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左傳僖公十年》
意譯:要想加罪給人,還怕找不到借口嗎?
雀兒揀著旺處飛。
——[清]曹雪芹《紅樓夢》
意譯:比喻人都朝著興旺發達的地方去。
曲則全,枉則直。
——《老子》
意譯:受得住委屈才能保全自己,經得起冤枉,事情才能得到伸直。說明經受住兩方麵的考驗才能最終取得好成果。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一個人立下了蓋世奇功,但如果他居功自傲的話,功勞就會很快消失。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一》
意譯:曾經的教訓不要忘記,因為它可以作為處理後事的借鑒。
君子不畏虎,獨畏讒夫之口。
——[漢]王充《論衡·言毒》
意譯:君子不怕虎,隻怕說壞話的嘴。
黃鍾毀棄,瓦釜雷鳴。
——[戰國]屈原《卜居》
意譯:用於演奏音樂的黃鍾被扔在了一邊,而陶製的鍋卻在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比喻有用的不被重用,而無用的卻占據了好的位置。
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
——《後漢書·岑彭傳》
意譯:人苦於不知滿足,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
人情旦暮有反複,平地倏忽成山溪。
——[明]劉基《梁甫吟》
意譯:比喻人心善變,反複無常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句法·誠齋論警句》
意譯:人情像紙一樣薄,世事像下棋一樣局局都不一樣。說明人情淡薄,處事應時時小心。
道義路上無炎涼。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追求仁義道德的人無炎涼世態。
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意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貴人多忘事。
——[清]曹雪芹《紅樓夢》
意譯:人顯貴了,就容易忘掉傷心處。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處。
——[明]《昆曲寶劍記·林衝夜奔》
意譯:男人不輕易掉淚,隻是他沒到最傷心的時候。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裏。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
意譯:好事不容易傳出去被人知道,但是壞事一會兒就會讓人知道。
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二折
意譯:明的傷害容易躲過去,但暗的傷害連提防都難。
富貴多士,貧賤寡友。
——[漢]司馬遷《史記·孟嚐君列傳》
意譯:富貴時有很多朋友,貧賤時朋友就很少了,諷刺了趨炎附勢的現象。
附耳之語,流聞千裏。
——《文子·微明》
意譯:貼在耳邊說得悄悄話,也會傳到很遠的地方。說明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說話要小心。
名過其實者損。
——《韓詩外傳》
意譯:名過其實的話會有損失。
作本色人,說根心話,幹近情事。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做本分的人,說老實的話,做合乎事理的事。
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一個犯下彌天大罪的人,如果能夠洗心革麵,重新做人,也能夠贖回他的罪過。
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人生旅途如果走錯路的話,應該能夠懸崖勒馬,及早回頭。
出頭的椽子先朽爛。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意譯:露在外麵的椽子先腐爛,比喻拋頭露麵的機會越多,越容易受到挫折。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為人處世不必刻意邀功,其實隻要沒有錯就是功勞了。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意譯:不憂慮害怕貧賤,下迫切追求富貴。
簷前蛛網,自在分明,蠅蚊昧昧投之,欲脫不得。
——[清]黃鈞宰《述衷情》
意譯:屋簷的蜘蛛網,清清楚楚地張在那裏,可還是有蒼蠅蚊子稀裏糊塗地撞進去,想掙脫都不能。比喻利欲熏心不顧死活的人。
唯有人心相對對,咫尺之間不能料。
——[唐]白居易《天可度》
意譯:世間隻有人心最難料,居然離得很近,可還是難以琢磨。
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魏]曹植《當牆欲高行》
意譯:讒言不斷地進上,就連親娘都會疏遠你。
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子弟兵。
——[明]吳承恩《西遊記》
意譯:指做大事時還得用最可靠的人。
施予人,但不要使對方有受施的感覺;幫助人,但給予對方最高的尊重。這是助人的藝術。也是仁愛的情操。
——劉庸《衝破人生的冰河》
獲得痛苦的教訓,受過饑寒的煎熬,才增加一些體諒和同情別人的愛心。
——蔡文甫《雨夜的月亮》
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
——許廣平《欣慰的紀念》
如果說,理解是一種贈與,那麼,被人理解就是享受——一種金錢無法替代的享受。
——朱宗巍《偶感篇》
人間的悲劇,可以說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沒有一樁不使人傷心落淚,仔細考察原因,會發現多數悲劇,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柏楊《降福集》
天下事最足以使人發生“苦悶之感者,莫過於是非不明,黑白不分”。
——茅盾《茅盾全集》
不能因為遇見過幾個壞人,便將人們都作壞人看。
——魯迅《兩地書》
惡事終有露布之一日,故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
人,真是奇怪,沒有外來人證明你就住住看不出自己的價值。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人的尊言,像人類的和平一樣,捍衛它,它才存在。
——梁曉聲《雪城》
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劇。有時還是做一個旁觀者,靜觀而微笑,勝如自身參與一分子。
——林語堂《吾國吾民》
聰明二字不可以自許。慷慨二字不可以望人。
——李惺《西漚外集》
人不能像隻雛雞一樣,永遠鑽在別人孵巢下取暖,依靠他人衣食生存。
——蔡文甫《雨夜的月亮》
不會崇敬自己的,決不能真心崇拜他人。
——許地山《危巢墜簡》
獨特是魅力的佳境,如果完全跟隨流行,也就等於混同於一般。這樣,還有多少魅力可言呢?
——汪國真《魅力》
以權勢崇拜為基石的五千年傳統文化,使人與人之間,隻有“起敬起畏”的感情,而很少“愛的感情”。
——柏楊《猛撞醬缸集》
不給人以麵子,是不可寬恕的無禮,猶似歐美人的向人挑鬥。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
3.應變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意譯:能夠了解別人的人是聰明人,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更明智的人。
識時務者為俊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意譯:能看清當前形勢的人是人中豪傑。
通變思深,以微知著
——[三國]阮璃《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意譯:指的是一個人有很深的洞察力。
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
——[漢]王充《論衡·逢遇篇》
意譯:做得好不好是才幹的問題,能不能得到賞識是機遇的問題。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
意譯:以前的事情不能忘,成為以後做事的借鑒。
三十六策,走為上計。
——[南朝]蕭子顯《南齊書·王敬則傳》
意譯:兵法三十六計中,走是上上策。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意譯:該斷的時候不決斷,到頭來隻會受到麻煩。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意譯: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必然會有近期的憂患。
病萬變,藥亦萬變。
——[先秦]《呂氏春秋·察今》
意譯:病千變萬化,藥也應隨著變化。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意譯:禍患常常是由失誤積累而成,智勇的人常常被喜好的東西所困惑。
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製。
——[漢]桓寬《鹽鐵論·憂邊》
意譯:明智的人根據時俗而變;聰明的人隨著事情的發展而適當地製止它。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
——趙潘《武侯祠聯》
意譯:不能對局勢有清晰的認識與把握都會造成失誤。
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意譯:成功難得,時機易失。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論語·述而》
意譯:用我,就去幹;不用我,就藏起來。
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
——《管子·形勢解》
意譯:聖人選擇可以說的話而說,可以做的事而做。
天下之勢有強弱,聖人審勢而應之以權。
——[宋]蘇洵《審勢》
意譯:天下發展有強有弱,聖明的人可根據觀察到的勢態,隨機應變。
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
——《管子·牧民》
意譯:隻有遠見的人才能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預防它。
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
——賈誼《新書·審微》
意譯:善行不能因為它小,認為沒有什麼用處,不善的行為不能因為小就沒有什麼壞處。
事之難易,不在小大,務在知時。
——[先秦]《呂氏春秋·首時》
意譯:事情的難易不在乎大小,隻在乎能否把握時機。
差若毫厘,繆以千裏。
——《禮記·經解》
意譯:開始相差一毫一厘,以後就會相差上千裏。
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
——《墨子·貴義》
意譯:拿世上所有雞蛋碰石頭,石頭依然如故,不會有任何損害。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裴鬆之《三國誌·蜀書·先主傳》
意譯:不要以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小就不做。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襄公十一年》
意譯:雖然處於平安之境,但卻要不斷思考危險的來臨,有思考就會有準備,有準備就不會有隱患。
三思而後行。
——《論語·公治長》
意譯:凡事要經過再三考慮,再行動。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楚策》
意譯:羊丟失了以後趕快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論語·衛靈公》
意譯:國家政治清明出來做官,國家昏庸,可以把自己的本領藏起來。
妄進者若卵投石。
——[晉]楊泉《物理論》卷一
意譯:輕舉妄動的人做事好比以卵擊石,定敗無疑。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先秦]《韓非子·五蠹》
意譯:世道不同了,事情也不一樣了,事情不一樣了,那麼準備也就要變化了。
智者決之斷也,疑者事害也。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意譯:有智慧的人做事果斷,疑心重的人總懷疑事情的危害。
虎豹不用其爪牙,而與老鼠同威。
——《韓非子·八說》
意譯:虎豹要是不用爪牙,就與老鼠一樣沒有威風。
見之不取,思之千裏。
——[宋]佚名南戲《張協狀元》
意譯:見到眼前的好處不要,其實思慮已到千裏之外。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先秦]《周易·係辭下》
意譯:指有能力的人將本事深藏不露,隻等時機成熟時再行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意譯: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屈辱,知道適可而止不會有危險。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
——[唐]李白《馬韓荊州書》
意譯:一旦得到了引薦提拔,就會聲名顯赫。
時不至不可強生也,事不究不可強成也。
——[漢]劉向《說苑·談叢》
意譯:時機不到不可以強行做,事情不到追究的時候不可以強行成事。
4.言行
知無不言,言無不行。
——[宋]蘇軾《策略第》
意譯:知道的就說,說了就要去做。
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意譯:說明了“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
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了一件。
——[清]金纓《格言聯璧·惠言》
意譯:整天說好聽的,不好親自去做一件。
蚊蟲遭扇丁,隻為嘴傷人。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意譯:蚊蟲被扇子拍打,是因為它用嘴咬人。
甘言無忠實。
——[梁]《劉孝威·箜篌謠》
意譯:隻會說甜言蜜語的人不會是老實忠厚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意譯:真實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
叱言如覆水,搖舌不可追。
——[晉]傅雲《牆上難為趨》詩
意譯:說出的話就像潑出的水一樣,不可能再挽回,所以說話一定要慎重。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左傳·昭公八年》
意譯:君子說話要誠實,要有理有據。
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論語·學而》
意譯:做事敏捷,說話小心,德行高尚的人這樣來完善自己。
有理不在聲高。
——[元]萬鬆老人《從容錄》
意譯:聲音的高低不能證明是否有理。
緣木求魚,勞而無功。
——[先秦]《孟子·梁惠王上》
意譯:爬到樹上去抓魚,一定是不會有結果的,隻會勞而無功。
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先秦]《左傳·隱公十一年》
意譯:指人做事時,一定要對自己的能力有數,要量力而行。
遠水不救近火。
——[先秦]《韓非子·說林上》
意譯:遠處的水不能熄滅近處正在燃燒的火。指做事要講求實際。
巧言亂德。
——《論語·衛靈公》
意譯: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
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
——《淮南子·文式訓》
意譯:對聽到的話,不加考慮就全部相信,或者嘴裏胡說八道就會惹出亂子。
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
——《禮記·雜記下》
意譯:隻說不做,君子把這件事當做恥辱。
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
——《禮記·緇衣》
意譯:對於能說卻做不到的事,君子寧可不說。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論語·八佾》
意譯:已經過去的事不說了,已勸過的事不要再勸了,已經結束的事也不要再責怪了。
聽其言而觀其行。
——《論語·公治長》
意譯:聽他說得話,再看他做得事,觀察他言行是否一致。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意譯:說話一定要誠實,做事一定要果斷。
眼見方為是,傳信未必真。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意譯:要眼見為實,不要輕信傳言。
流言可以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