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處世(2 / 3)

——[宋]林逋《省心錄》

意譯:流言蜚語可以迷惑大眾。

遺人以財,不若善言。

——《孔子家語·六本》

意譯:送人錢財,不如送人一些有用的話。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斑固《漢書·董仲舒傳》

意譯:比喻空想不如實幹。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唐]韓愈《調花藉》

意譯:大螞蟻搖大樹,真是太可笑了。指做事要量力而行。

忍小忿而就大謀。

——[宋]蘇軾《留侯綸》

意譯:忍住小的氣怒是為了做成大的計謀。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漢]佚名《詩大序》

意譯:說話的人沒有罪,但聽到的一定要引以為戒。

君子的行言,小人的舌言。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意譯: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用舌頭說話。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荀子·不苟》

意譯:平常說話要講信用,平常的行為也要小心謹慎。

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意譯:既然來了,就安心的住下來。

流言止於智者。

——《荀子·大略》

意譯:流言到了有智慧的人那裏就停止了傳播。

眉頭一縱,計上心來。

——[明]施耐庵《水滸傳》

意譯:比喻人很聰明,一動腦筋就有主意。

言過其實,不可重用。

——《三國誌,蜀書·馬良傳》

意譯:言過其實的人不可以被大用。

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禮記·坊記》

意譯:君子說得少做得多,小人則反之。

一言而可以興邦。

——《論語·子路》

意譯:一句話會使國家興旺。

大言不慚,則無心為誌。

——[宋]朱熹《四書集注》注語

意譯:說大話都不慚愧的人,一點去實踐的決心都不會有。

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劄記·表記》

意譯:隻能說不能做的人,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行百裏者半於九十。

——[先秦]《戰國策·秦策五》

意譯:走一百裏路,走到九十裏路的時候隻能算是一半。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韓非子·難勢》

意譯:用你的矛來攻你的盾。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

意譯:再巧的媳婦也因沒有下鍋的米而感到為難。

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漢]劉向《淮南子·泰族訓》

意譯:為了穿上不合腳的鞋,將腳削小一些,為了戴上帽子便將頭割去。說明不做長遠打算的人的愚蠢。

人家是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聞一多《聞一多選集》

不下水,就無從學習遊泳。

——茅盾《幾乎初步的問題》

凡對於以真話為笑話的,以笑話為真話的,以笑話為笑話的,隻有一個辦法:就是不說話。

——魯迅《魯迅學習》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魯迅《野草·題辭》

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語言的天平。

——艾青《詩人必須說真話》

坐著談,何如起來行。

——周恩來《生別死離》

“實事求是”一語說起來十分簡單,做起來難於登天。

——徐特立《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

古人進步的最大理由,是在能實行。

——孫中山《說知難行易》

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毛澤東《毛主席在蘇聯的言論》

有真切的見解,才有精明的行為。

——魯迅《魯迅全集》

行動是思想的母親。

——陶行知《思想的母親》

在隻能就說誑與沉默兩者來選擇的時候,沉默也是好的。

——何其芳《報告文學縱橫談》

社會事業非空言所能造就也。

——惲代英《惲代英文集》

如果一個人的活動總是以周圍的輿論為轉移,那麼他是什麼事情也做不成的。

——朱自清《沉默》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靳以《公開的情書》

言論的花兒開得愈大,行為的果子結得愈小。

——冰心《繁星》

話講得越漂亮的人做起事來越不漂亮。

——巴金《官氣》

流言是私欲的產兒:人類有了私心也就有流言。

——蘇叔陽《故土》

做人真難,謠言足以殺人。

——魯迅《魯迅全集》

謠言這件東西,就好同野火一樣,是易放而難收的

——胡適《科學與人生觀序》

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毛澤東《反對資本主義》

說得到,做得到,言必顧行。

——郭小川《春暖花開》

沉默也是一種難得的品德,以許多方麵可以看出來。因為它在同情之外,還包含容忍,保留否定。

——沈從文《非夢集》

初人社會最該注意的一個原則是:少說,多做。

——羅蘭《羅蘭小語》

美麗的前途,不是夢,而是實踐。

——謝覺哉《隨手拈來》

語言既可以掩飾思想,也可以暴露思想。

——[古羅馬]大加圖《穆裏布斯的詩中對句》

假如兩條腿的謠言機器比比皆是,那是難以對付的。

——[美國]詹·拉·洛威爾《比格羅詩稿》

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沉默是對誹謗的最好回答。

——[美國]喬·華盛頓《道德格言集》

嗜酒的人從不品酒,話多的人從不動腦。

——[法國]普賴爾《關於斯卡利哲拉納家世的一段傳記》

語言是一塊琥珀,許多珍貴和絕妙的思想,一直安全地保存在裏麵。

——[美國]理·特倫奇《詞的研究·開篇》

如果話講得太多,就是妙語也會成為贅言。

——[古羅馬]玉外納《諷刺詩集》

工作本身應該是重要的,它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印度]奧修《超出心理學之外》

人隻要脫離勞動,就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人。

——[德國]列金《肖費經濟學》

無所事事使人不得安寧,即便是國王也要有事情做。

——[英國]蘭多《想象的對話:第歐根尼和柏拉圖》

語言是生活的化身。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田園詩集》

尖刻的玩笑會長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古羅馬]塔西佗《編年史》

勞動是產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無比的源泉。

——[意國]喬萬尼奧裏《斯巴達克思》

勞動使一個人的道德變為高尚。

——[前蘇聯]凱洛夫《教育學》

語言的判斷力,準確性與規則存在於語言的使用之中。

——[古羅馬]賀拉斯《詩藝》

古老的語言是思想之劍的鞘。

——[德國]歌德《席間閑談》

勞動才能給人以安樂。

——[美國]朗費羅《獻給一個孩子》

靠自己勞動掙來的食物最好。

——[阿拉伯]布哈裏《聖訓實錄精華》

工作勤奮是最值得崇拜的。

——[英國]托,卡萊爾《致妻子的信》

說話謹慎,勝於滔滔雄辯。

——[英國]弗·培根《隨筆集·論演說》

誓言不一定盡如人意,但每個人都必須對誓言負責。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殘篇集》

勞動是崇高思想的食糧。

——[古羅馬]塞內加《致魯西流書信集》

人們的歡樂在於生活,而生活在於勞動。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怎麼辦》

誰的話和事實相反,誰就是在說謊。

——[英國]莎士比亞《約翰王》

問心無愧者可對流言蜚語一笑置之。

——[古羅馬]奧維德《羅馬歲時記》

工作就是生活的中心。

——[日本]鬆下幸之助《路是無限的寬廣》

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樂的最好辦法。

——[德國]康德《人類學》

對勞動的愛是在社會上的人的美德。

——[法國]羅蘭夫人《回想錄》

理性和語言人類交往過程中的紐帶。

——[古羅馬]西賽羅《論責任》

榮譽存在於勤奮而誠實的工作之中。

——[美國]斯克利夫蘭《接受總統提名的信》

人使用思想僅僅是為了遮蓋錯誤,而用語言則是為了掩飾思想。

——[法國]伏爾泰《問答集》

曆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

——[德國]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說謊的喉舌是殺戮靈魂的凶器。

——[英國]約翰·雷《英國諺語大全·蘇格蘭諺語》

我不停地工作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母雞總是不懈地孵小雞的。

——[美國]門肯《對生活的解釋》

可恥的不是工作,而是懶惰。

——[古希臘]赫西奧德《工作與時日》

一個人隻會說一種妙語是不能長久取悅於人的。

——[法國]拉羅什富《科箴言尋》

說話要可信,用詞要通俗。

——[古羅馬]奧維德《愛的藝術》

男人的誓盟是女人的陷阱。

——[英國]莎士比亞《辛白林》

艱苦勞動是果實,是所有歡樂中最甜美的。

——[法國]沃夫納格《思考》

草叢裏暗藏著毒蛇,甜言蜜語裏會濺出毒汁。

——[美國]愛·霍爾《編年史》

勞動是生活的本能,也是它的最佳成果。

——[英國]莫裏斯《美好歲月的頌歌》

沒有勇氣說真話的人才說假話。

——[德國]喬·米勒《艾娜》

勞動是最可靠的財富。

——[法國]拉封丹《寓言》

一個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其自身的評價。

——[美國]愛默生《論文集第一輯·論補償》

說話多是一碼事,會說話則是另一碼事。

——[古希臘]索福克勤斯《奧狄浦斯在科洛諾斯》

許諾也即負債。

——[英國]喬叟《坎特伯雷故事·法庭差役的故事·開場白》

5.待人

不可以小人之慮度君之心。

——《晉書·卷五〇·曹誌列傳》

意譯:不要用小人的心態去揣摩君子的心理。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

意譯:人家送我桃子,我就用李子回報他。說明朋友之間的禮尚往來。

聽其言也,觀其眸子。

——《孟子·離婁上》

意譯:聽這個人說話時,要注意他的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以反映他的心理。

能者不可弊,敗者不可飾。

——《韓非子·有度》

意譯:對有能力的人不要掩蓋其缺點,對衰敗的人也不可誇耀其優點。說明應全麵地看待一個人。

君子過人以為友,不及人以為師。

——《晏子春秋·外篇》

意譯:君子的才能超過這個人,君子會把這個人當作朋友。如果不如這個人,那麼就把這個人當作老師。說明對人要本著謙遜的態度。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小雅·小旻》

意譯:謹慎害怕,像麵臨著深淵,像在薄冰上行走。形容為人處事謹小慎微。

不與盛氣人爭是非。

——[清]金纓《格言聯璧》

意譯:不和正待發泄的人爭是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欲,想,接受;施,加給,施行。)

——[先秦]《論語·衛靈公》

意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受人施者常畏人,施與人者常驕人。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在厄》

意譯:接受施舍的人總是畏畏縮縮,給別人施舍的人則常常是盛氣淩人的。

善人者,人亦善之。(善人,善意對待別人。)

——[先秦]《管子·霸形》

意譯:對別人友好的人,別人對待他也友好。

恭敬不如從命。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

意譯:聽從你的安排是最大的恭敬。

鵝毛贈千裏,所重以其人;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

——[宋]歐陽修《梅聖俞寄銀杏》

意譯:比喻禮輕意重。

惡莫大於毀人之譽,德莫大於白人之冤。

——[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意譯:最大的惡行,莫過於詆毀他人的榮譽和長處;最大的功德,莫過於昭雪他人的不白之冤。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左傳·昭二十八年》

意譯:用卑劣者的念頭,去推測正派人的胸懷。

小人之譽人,反為損。

——[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意譯:被心術不正的人稱讚,反而會受到損傷。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先秦]《孟子·梁惠王下》

意譯: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

不奪人之功,不蔽人之能。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意譯:不搶占別人的功勞,也不掩蓋別人的才能。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先秦]《論語·學而》

意譯:別人對我不了解,但我不怨怒,難道不是君子嗎?

後生可畏,來者難誣。

——[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

意譯:對於後輩,不可以輕視,對於來拜訪的人也不可以胡亂猜測。

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類度類。

——《荀子·非相》

意譯:用本身去推測他人,用自己的感情去揣測他人的感情,用同類的標準去衡量同類事物。

記人之功,忘人之過。

——[漢]班固《漢書·陳湯傳》

意譯:對待別人要多記得他的好處,忘記他的缺點。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先秦]《韓非子·大體》

意譯:不吹開毛皮去尋找小的毛病,不洗掉汙垢去查察難以看到的東西。

聖人不以智輕俗。

——《三國誌·魏書》

意譯:有才能的人不舍因為自己有智慧就輕視不如自己的人。

毀人者,自毀之;譽人者,自譽之。

——[唐]皮日休《鹿門隱書》

意譯:誹謗陷害別人的人等於誹謗陷害自己。稱讚別人的人也等於稱讚自己。

已溫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難。

——[明]方孝孺《遜誌齋集·衾》

意譯:自己穿暖了,要想到挨凍的人,自己安居樂業了,要想到受苦受難的人。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

——《老子》第四十九章

意譯:誠實的要信任他們,不誠實的,也要信任他們,這樣就會得到人們的信任。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先秦]《論語·顏淵》

意譯:君子幫別人成全美事,而不慫恿別人做壞事。

得饒人處且饒人。

——[宋]俞文豹《唾玉集·常談出處》

意譯:指對待犯錯誤的人不要不依不饒,該停止的時候就得停止。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宋]林逋《省心錄》

意譯:以要求別人的心去要求自己,就會少犯錯誤;以寬容自己的心去寬容別人,就會和朋友相處得更好。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集注》

意譯:就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回過來對付他自己。

得閉口時須閉口,得放手時須放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意譯:勸人要注意收斂自己的言行,做到適可而止。

聖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篤近,對親近者誠懇;舉遠,對疏遠者也舉薦)

——[唐]韓愈《原人》

意譯:有修養的人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對親近者誠懇,對疏遠者也舉薦。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

——[梁]孝元皇帝《金樓子·戒子篇》

意譯:以真心實意待人,就是不親密的人也會變得親近;以虛情假意待人,本來親近的人也會變得疏遠。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先秦]《論語·衛靈公》

意譯:出了錯誤要對自身多加責備,對別人則要少埋怨。

大人不責小人過。

——[清]趙翼《陔餘絲考·成語》

意譯:指人要大度,不要苛求小的過錯。

寧人負我,無我負人,此待己之道也。

——[元]張養浩《牧民忠告》

意譯:指別人讓我傷心,背叛我,但我不會背叛他。這是待人的道理。

救火須救滅,救人要救徹。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意譯:指幫人要幫到底,解決問題要徹底,不能半途而廢。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明]施耐庵《水滸傳》

意譯:不能輕信別人表麵的正直與仁義,必須提防對方也許口是心非,表裏不一直中直、仁不仁:“直者”未必正直,“仁者”可能不仁。

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和別人相處,不能完全隨自己的意願,也要了解對方的心情心理。

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

——[古羅馬]塞涅卡《致魯西流書信集》

你肯救濟別人的危困,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

——[波斯]薩迪《薔薇園》

如果不寬恕朋友的缺點,就是欺騙自己。

——[古羅馬]賀拉斯《箴言》

憐憫之心不可無,報複之心不可有。

——[古希臘]第歐根尼《皮塔庫斯傳》

人們常常原諒自己所愛的人。

——[法國]拉羅什富科《箴言錄》

鼓勵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鼓勵別人。

——[美國]馬克·吐溫《馬克·吐溫全集》

不要隨心所欲地以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對待其他人;眾人的情趣是千差萬別的。

——[英國]蕭伯納《革命者的箴視》

隻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夠受到尊敬。

——[美國]愛默生《演講與傳記小品集》

如果你禮貌和氣,你就會贏得許多人的友誼。

——《逸·便西拉智訓》

待人接物時,隻有不傷害別人才不至於被人傷害。

——[古羅馬]塞涅卡《致魯西流書信集》

不要憐憫行為詭詐的惡人。

——《聖經·詩篇》

隻有相互讓步,生活才能在社會中繼續下去。

——[英國]托·富勒《箴言集》

信任別人的人,比不信任別人的人,要犯較少的錯誤。

——[法國]卡烏爾《智慧的錦囊》

通情達理能使人寬宏大量。

——[法國]史達爾夫人《高麗娜》

不要信賴對任何人都說好話的人。

——[英國]柯林斯《警句》

與世隔絕是不切實際的作法,與人交往是在所難免的。

——[美國]愛默生《論文集》

我從別人對我的同情中學會了同情別人。

——[英國]哥爾斯密《民謠》

開門迎客卻又怠慢他,這樣你什麼也得不到。

——[英國]弗·培根《學識的增長·社會知識》

施恩於人,不要放在心上,受惠於人,則要銘記不忘。

——[瑞士]凱勒《格言詩》

6.信義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意譯:與朋友交往,說話要有信用。

輕諾必寡信。

——《老子》

意譯: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君子一出口無反悔之言,一動手無更改之事,誠之於思故也。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君子話一說出口就不會反悔,一動手做事就不會再改,這是深思熟慮的原因。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先秦]《莊子·漁父》

意譯: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

人所以立,信、知、勇也。

——[先秦]《左傳·成公十七年》

意譯:人之所以能夠頂天立地,憑借的是信用、智慧和勇氣。

大丈夫以信義為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意譯:男子漢大丈夫把信義當作最重要的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先秦]《老子》第十七章

意譯:誠信不足,就讓人覺得不信任。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先秦]《論語·為政》

意譯:人要是不講信用,不知他能辦成什麼事。

修辭立真誠。

——[先秦]《周易·乾·文言》

意譯: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與國人交,止於信。

——[先秦]《禮記·大學》

意譯:與人交往,關鍵是講信用。

人之所助者,信也。

——[先秦]《周易·係辭上》

意譯:人都幫助有信義的人。

兄弟不信,則其情不親。

——[唐]武則天《臣規下·誠信章》

意譯:如果兄弟之間不講信用,相互之間也不會親近。

信而又信,誰人不親。

——[先秦]《呂氏春秋·貴信》

意譯:每次說話做事都講信用,誰對他都會很好。

君子信誓,不遷於時。

——[漢]《王粲集·贈蔡子篤》

意譯:君子說話做事是講信用的,不因時間變化而變。

以實待人,非惟益人,惟己尤大。

——[清]郭嵩燾《日記》卷一

意譯:實實在在地對人,對別人有好處,對自己更有好處。

一諾千金。

——[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意譯:一個承諾抵得上千兩黃金。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晉]傅玄《傅子·子路》

意譯:你以講信用對待別人,即便偶爾做出了不誠實的事,別人還是以為你是誠實的,不會懷疑你;以不講信用待人,即便你想講信用,人家還會懷疑你不講信用。

失信不義。

——[先秦]《左傳·成公八年》

意譯:一個人不講信用就難以立身處世。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先秦]《禮記·儒行》

意譯:不把金玉當成寶,而把忠信當做寶。

失信不立。

——[先秦]《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意譯:不講信用就無法立身立國。

民無信不立。

——[先秦]《論語·顏淵》

意譯:自古以來,失去人民信任的執政者是站不住腳的。

小信誠則大信立。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意譯:小事上講信用,這樣講信用的名聲就有了。

有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

——袁采《袁氏世範·處己》

意譯: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都不能少;與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

小利害信,小怒傷義。

——[先秦]《管子·問》

意譯:貪圖小利容易損害信用,而發泄小怒容易損害義氣。

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甚至交給某一個兩個人,自己一點也不動腦筋,隻是相信別人,那太危險了。

——巴金《隨想錄》

退出人海,做一個旁觀者,會使你懂得一些別人所來不及發現的道理。

——羅蘭《羅蘭小語》